關心健康:唔通有問題

  在正常的情況下,食物經胃腸道消化、吸收,直至形成殘渣排出,需20至40小時。排便習慣,因人而異,多數人每天排便一次,有的2至3天排便一次,有的一天排2至3次,排出的為成形便。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經常在3至7天,甚至更長時間才大便一次,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水份過於吸收,以致糞便過於乾結,排出困難,長此以往,就形成習慣性便秘,對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長期便秘,可出現舌苔增厚,食慾減退,腹脹腸鳴及口苦口臭等症狀。堅硬糞便的堆積,可使直腸靜脈血液的回流發生障礙而造成痔瘡。乾硬的糞便排出時,可以擦傷粘膜,導至便血和肛裂。另外,糞便中所含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被人體吸收後對健康十分有害,可使人產生頭昏、頭痛、精神不振等症狀,甚至增加腸癌的風險。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如不良飲食習慣,多肉少菜,飲水不足;身體虛弱,多坐少動;腸炎和痢疾的恢復期;腸道內容物前進受阻;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嗎啡中毒;精神緊張,生活無規律,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濫用瀉藥等。

  中醫認為便秘是由於腸胃燥熱、氣虛鬱滯、氣血兩虧或陰寒凝滯造成的。

  預防便秘,最好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多飲水,在每日清晨空腹飲一杯水,亦有助腸胃運化,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根、蔬果等,持之以恆地做適當運動,切忌長期服瀉藥或用灌腸藥物。此外,更要常常保持心境愉快。

  治療便秘要找出原因,對症用藥。如果只是經常排便次數較少,並沒有其他症狀,也沒有甚麼器質性的毛病,只要在生活上改進一下就可以了。亦可採用以下食療方:杏仁糊

  • 材料:南杏仁1兩、白米7錢、白糖適量。
  • 製法:白米洗淨,浸1小時,南杏洗淨。將南杏、白米放入攪拌器內,加水適量,磨成糊狀,磨好後煮沸,加白糖適量即成。
  • 用法:溫服
  • 功效:潤肺補脾、潤腸通便。
  • 主治:肺燥乾咳、腸燥便秘。
  • 性質:平和
  • 注意:大便泄瀉不宜服用

關心健康:關節痛的運動處方

  作為一個家庭醫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上病人投訴周身骨痛。一般人認為這些情況通常只發生在長者身上,但是我們並不難發現,一些中年甚至年輕人也有這些病歷。到底周身骨痛有哪些常見的成因?而作為家庭醫生,我們又怎樣處理這些問題?

  當我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解剖學 (Anatomy)是一科我們必修的學科。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骨關節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為筋腱、肌肉和骨胳。因此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探討。

肌肉疲勞

  肌肉疲勞是最常見的疼痛原因,作為都市人,肌肉疲勞的最普遍成因是與工作和運動有關。如果我們在工作時不留意坐姿、書寫工具和電腦的擺放位置,便很容易發現在一天的工作後會全身出現酸痛。解決方法很簡單,除了改善坐姿和工作用具的擺放外,伸展運動也能減低肌肉酸痛發生的機會,適當的運動更能改善身體素質。

筋腱發炎

  筋腱發炎是一樣常見的疼痛原因。不斷的重複性動作是導致筋腱發炎的常見成因。因此我們會發現一些需要經常進行重複性動作的工種,如打字員和搬運工人等很容易會有筋腱發炎的問題。當然筋腱發炎或長期的肌肉酸痛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病患的先兆,如紅斑狼瘡等,因此必須請教您的家庭醫生。

骨關節退化

  至於我們最經常遇見的骨關節退化,不單常見於長者,也可以在年輕人身上發現。最常見的退化關節是頸椎、腰椎和膝關節等。關節退化與年紀增長是有關的,但這不是唯一的成因。我們不能忽視其他因素如家族遺傳、性別、肥胖、工作性質、運動性創傷以及一些罕見的代謝痛變等。總體而言,女性相對男性較容易患上關節退化。體重過高亦令關節負荷增加而令關節退化的機會提升。一些長期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也增加患上關節退化的機會。運動創傷常見於職業運動員,而受過創傷的關節也較容易退化,這是年輕人也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其中一個原因。罕見的代謝疾病,例如生長荷爾蒙分泌過多,而患上巨人症的病人也會較容易患上關節退化。針對一些可改變的因素,如體重和運動方法的調整,可延遲或改善關節退化的問題。

適當的運動處方

  全球每年有多達二百萬人,因缺乏運動而死亡,因此運動處方在近年得到重視,這不但有助改善關節活動和平衡,也可以幫助改善體重。運動處方相對藥物處方有較少的副作用,而且亦是大部份人都適合的處方,更可在疾病未出現前,發揮預防的作用,是主動積極的對抗疾病方法。

  當我們「處方」運動時,必須重視處方的效果,便利程度、安全度、個人化的安排、享受程度及醫生的定期檢討。醫生會就個別病人的心理素質進行評估,觀察病人是否已進入預備階段。評估其健康狀況後而安排適合的體能活動,也會定期跟進而調整運動量。

  其實,運動無須劇烈也可促進健康,對於沒有長期病患的人士,世衞建議每天最少進行30分鐘中等劇烈程度的體能活動,已可促進健康,並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結腸癌及乳癌的風險。而所謂中等劇烈程度的運動,一般而言,體能活動若令人稍感吃力,但仍能舒適交談,就屬中等劇烈。急步行是其中一個好例子,既簡單方便,又可隨時隨地進行。

  至於長期病患者,運動處方一如藥物處方,可針對不同的疾病,紓緩慢性病者的病情。例如可幫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又或讓高血壓病人降低血壓等。但慢性疾病的人士應由低劇烈程度的運動開始,如緩步跑和步行等。每次運動只需20至60分鐘已經可以,但每周卻最少4次才能產生效果。

  患有膝關節毛病者,則可嘗試做一些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例如可於座位上,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再慢慢將腿抬起與地平行,停留5秒後慢慢放下,反覆5次為一組,每日做3組。缺乏運動固然不好,但亦千萬不要過份運動,否則會產生反效果。必須緊記,運動處方是要適量才能有效。

  運動期間必須常常留意自己有否不適,並向醫生提出,從而作出適切跟進。長期病患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由醫生設定運動模式及適當的運動量。心血管病人及40歲以上的人士,亦最好在運動前做健康評估;而30歲以上的吸煙人士、高血壓患者及患有心臟病的人士,亦應先做心臟評估。所有處方都不能一擊即中,需要醫生與病人相互合作,以致處方更能適切每個人的需要。家庭醫生會在診症期間不斷評估病人的病情及身心狀況,以提供最為病人所接受的治療方案,這就是全人治療 (holistic care)。

關心健康:汗止心更爽

  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有調節體温和排泄代謝廢物的作用,但是,有些人非因天氣過熱或衣著過多而出現多汗,這是一種不正常現象,醫學上叫做多汗症。

  多汗如局限於腋部、手掌、足跖等處的,多與遺傳因素有關,尤其在情緒比較激動時,汗珠如雨般的不停流淌,此種汗出多屬體質虛弱。

  日間稍動即汗出,稱為自汗。若伴有少氣懶言,疲乏無力,怕風怕冷,容易患感冒,此屬脾肺氣虛的自汗。若伴有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怕熱口渴、易食易飢、疲乏無力,大便頻繁,此屬心脾氣陰兩虛的自汗,多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

  經常睡著汗出,醒後汗收,且自覺周身煩熱,疲倦不甚,這種出汗稱為盜汗,此類病者多患有某種慢性病,多屬陰虛現象。

  若僅半邊身出汗,半邊身不出汗,此多見於氣血不足,經脈不通暢的中風偏癱患者。

  另有一種情況,三歲之內的小孩睡著後經常在頭、頸、背部有少量出汗,如果小孩胃口好,發育正常,肌肉結實,面色紅潤,活潑好動,這是精氣旺盛,生機勃勃的現象。但如果長期睡著後大量出汗,而且伴有精神疲乏、煩躁,胃口欠佳,肌肉不結實,這是脾虛肝盛之現象。

  出汗過多,在飲食方面宜多選擇有補虛歛汗、益氣補血或滋陰降火的食材。如糯米、小麥、山藥、桑樹、大棗、黑豆、烏梅、鯽魚、白木耳、百合等。汗出過多時宜多飲淡鹽水以補充汗液所喪失的水和鹽。不論那一種情況引致的出汗,均可使用以下的食療方:

麥麩糯米粉

  用麥麩與糯米等分,同炒至糯米出現微黃色,研細末,每日服三錢,用米湯送下或湯水送下。有健脾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

  • 備註: 麥麩 ── 性味:甘平
  • 功效:補益脾腎、潤腸止汗
  • 治療:虛汗、盜汗、便秘、糖尿病、口腔炎、熱瘡、風濕病、腳氣、外傷。麥麩是小麥加工時脫下的麩皮,是一種高纖維食物,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硒、鎂等礦物質。
  • 糯米: 性味:甘溫
  •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虛汗止瀉
  • 治療:消渴、小便多、自汗、大便泄瀉

關心健康:如何選、如何揀?

  隨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昇,大眾對健康的關注自是有增無減。

  加上資訊的發達及日益商業化的社會,市場上便出現了琳瑯滿目的「健康產品」。 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產品,以求改善健康,預防疾病。

  但當我們面對着店舖內五花八門的健康產品專櫃時,又應如何選、如何揀呢?
(先為本文所討論的健康產品下定義:標明其有效成份,無需處方,不屬藥物法例所管轄的產品。 因筆者本身之局限,中成藥、食療、及有效成份不明的產品不在討論之列。)

在選擇健康產品時,可留意以下數點:

  1. 健康產品大致可分為「廣泛補充類」及「專門功效類」。前者是各種維他命、礦物質、微養份的不同組合,所稱的益處為補充日常所需,預防衰老、心腦血管病或癌症等。後者則含特定的成份,專門針對預防或治療某種獨特的病患。例子如葡萄糖胺 (Glucosamine)可護理關節、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Oil)可紓緩經前不適、銀杏葉(Ginkgo Biloba)可增強記憶力、貫葉連翹(St.John’s Wort)可改善情緒等等。大家應首先清楚自己大致所需,到底是「廣泛類」還是「專門類」的產品。
  2. 健康產品通常都聲稱「成份天然」,並強調其安全性。 這大致上都是正確的。 但若服用過量,特別是一些脂溶性維他命(即A、 D、 E、 K類),仍有副作用的可能。若是患有長期病患或長期服用藥物者,則更應弄清楚可能的影響及藥物的相互作用,以求可更安心服用。
  3. 很多健康產品在宣傳時,都舉出不少「科學證據」,如抗氧化、對抗游離基、抗炎、改善微循環等等。某些宣傳,驟眼看來,就像科學研究報告一樣,叫普羅大眾更加相信其所聲稱的療效。
  4. 然而,必需留意的是,即使產品聲稱的科學證據為真確,卻絕不能將此直接引申為具有實際的臨床療效。若要證實其真正效用,就必需通過嚴格的「臨床研究」來證明。
  5. 即使某產品聲稱經由臨床研究證實其功效,大家都必需清楚,臨床研究的質素也可以極為參差。質素差跟質素高的臨床研究,可以有完全相反的結論。 事實上,如「維他命C預防及治療傷風感冒」、「奥米加3脂肪酸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病」、「葡萄糖胺治療退化性關節病」、「銀杏葉預防老年性痴呆症」等臨床功效,在醫學文獻中已有不少獨立、嚴謹、高質素的評估仔細地分析過。 而絕大多數健康產品的成效,嚴格分析後的結論卻是「沒有足夠資料支持其效用」、「沒有清楚的證據證明其用途」、「未確定的」。故此,產品即使用「臨床研究」來宣傳其功效,亦實在不應隨便輕信。
  6. 最重要的就是,當你在選擇健康產品時,到底抱有甚麼期望?是為了強健身體,預防疾病?還是在身體出現問題時,自己先當醫生,找些產品來試一下?或是有親戚好友,試過某產品後叫好,而介紹給別人使用呢?

  在選擇「廣泛補充類」產品前,可先回顧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呢?若有魚有肉有果有菜,份量充足,身體是否仍需要額外的補充呢?而在選擇「專門功效類」時,則應清楚到底是否真正「對症下藥」?若身體真的不適時,是應找些健康產品來自行醫治,還是應找自己信任的醫生看個清楚明白呢?

  健康的生活才是健康的最佳保證。可惜對不少都市人來說,這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至於是否單靠服用健康產品便能得到健康,相信最佳的造法應該好像產品招紙上所說: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關心健康:豬蹄的特殊功效

  現代人知道膠原蛋白可以護膚美容,其實膠原蛋白並不是甚麼神奇食物,日常的食物,如:魚皮、豬皮、雞皮、牛筋、豬耳朵、豬腳、雞爪等,都含有豐富的膠質,這就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的好處也不是現代人才知道,早在兩千年前,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已有記載,認為豬皮有「和血脈、潤肌膚,可美容」的功效。清代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中更詳細記述豬蹄的功效,認為豬蹄能「填腎精而健腰腳、滋胃液以滑皮膚、長肌肉可癒潰瘍、助血脈能充乳汁,較肉尤補。 」有些史料還記載武則天喜食豬皮,這就是她常保青春的秘訣。

  豬皮、豬蹄,是膠原蛋白的最好來源,能促進和改善組織細胞的貯水功能及營養狀況,增強肌膚的彈性和韌性,有效地防止皮膚鬆弛,乾和起皺,使肌膚顯得滋潤豐滿光澤。

  豬皮、豬蹄,除了有養顏作用之外,還可修補組織損傷,使毛髮堅固、不易斷落,保持骨骼堅韌,緩解關節發炎,預防骨質疏鬆,保護並強化內臟機能,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促進傷口癒合,幫助止血,並有通乳作用等。現介紹食療方如下:

冬菇花生栗子甘荀無花果豬手湯

材料:冬菇8隻、花生連衣3兩、栗子10粒、甘荀半斤、無花果4粒、豬手1隻約1斤、生羌2片

製法

  1. 冬菇去蒂洗淨浸軟、留浸冬菇水,
  2. 花生連衣用清水洗,
  3. 栗子去衣用清水洗,
  4. 甘荀去皮洗淨切小塊,
  5. 無花果洗淨切小粒,
  6. 豬手去毛切塊洗淨出水,
  7. 生羌去皮洗淨切片,
  8. 將所有材料及冬菇水,用清水10碗煎,
  9. 大火煲滾,改用小火,
  10. 煎煮至5碗湯即成。

用法:溫服、飲湯食渣

功效:補血益氣、健脾補腎、滋養生肌

主治:宜氣血虛弱、脾腎不足之患者,症見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眩暈耳鳴、面色暗滯、胃口下降、皮膚乾。手術後傷口癒合緩慢、體重減輕。治療後白細胞、紅細胞、血少板減少等。以及婦女產後貧血、乳汁缺乏等。

性質:平和

關心健康:醫生是家庭的一份子

  很多人都會問,甚麼是「家庭醫生」?是一家人都應該看的醫生,或是另有所指?家庭醫生是病人第一個應該去見的醫生。

  在外國,「家庭醫生」的概念是十分普及,不少人在少年時已開始由一位「家庭醫生」照顧,直至他長大。所以家庭醫生對他的身體狀況和病歷都十分清楚,以致可以在治療方面提供適當意見。反觀香港,看醫生大多像選餐廳,求其方便、便宜,因而往往延誤病情。家庭醫生是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生,為男女老幼提供持續性和全面性的醫療服務。他建立的關係就好像成為家庭的一份子。

溝通比檢查更重要

  家庭醫生和病人能夠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關係,以致身心每有不妥,能從「全人」角度去解決病情。家庭醫生要在溝通上接受培訓,要對病人的感受、心裏的疑問能敏感和理解;能用以人為本,關心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的良好態度去幫助病人。他會為每個病例尋找病源,從而設定適合病人的服務。

  醫生和病人的溝通在診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醫生沒有瞭解病人求診的原因或憂慮,病人便會失去信心,也會不滿意和不跟隨醫生的指示去對付病況。但因為家庭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是經過一段時間,在不同環境下建立起的,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能夠使治療更有效果。一般的診症過程都是從病人的病徵開始,再加進其他有關資料。但家庭醫生卻常常會留意有病徵而檢查後卻沒有發現不正常的病例,並尋求其他致病的可能。這較體檢和高科技的檢查往往更有用。

維護病人健康上的真正益處

  家庭醫生除了為病人提供治療之外,同時亦以維護健康為目標。在診症過程,會積極向病人推廣預防疾病的知識,鼓勵健康生活的習慣,並配合病人的工作、家庭及社交生活的情況,作治療的建議。因為現時社會進步,但精神壓力也日漸增加,我們居住的繁華都市充滿污染,人口密集。家庭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建立,能幫助提供廣泛而深入的醫療服務,協助病人改良身體機能、心理情緒及社交生活,以致獲得全人的醫治。

  其實要建立一個理想的醫生與病人的關係,病人也有責任,每個病人去看醫生都有不同的期望,有些只想解決某些病徵或身體不適之處,也有些充滿疑問,所以尋找醫生對某些症狀的診斷。但有些時候病人會有不合理要求,如要求利用醫療保險付一般保單不包的服務;更有些病人甚至要求醫生用自己名字開藥給家人,有些則要求醫生配給維他命。有些病人因吃喝玩樂弄到混身疲倦,就找醫生寫病假紙,亦有因為買了保險,要求作不必要的專科檢查,但家庭醫生應只按照病人真正的需要作考慮。可惜仍有不少病人不理解醫生的角色,不讓醫生好好分析病情作適當的轉介,往往只尋求醫生寫介紹信,確保得到醫療保險的利益。但家庭醫生的著眼點,卻完全不是這些方面,而是病人健康上真正的益處。

與醫生建立一個有意義的關係

  病人和醫生的關係真的可以一家人比喻,這關係是在互相信任下建立,並會在共同面對困難中穩固下來。病人要信任醫生,醫生也要以誠懇和愛心爭取病人的信任。一般病人對家庭醫生的重視不夠,以為他們可以提供的服務的價值也不高。事實上,注重病人的家庭背景、學歷文化、生活習慣也會影響治療的方法和結果。因此和一個家庭醫生建立一個有意義和延續性的關係,將成為維護健康的重要考慮。

  根據外國的研究指出,以一萬人計算,每增加一位家庭醫生每十萬人中將可減低70人死亡,這相等於減少9%的死亡率。在某些國家的社區,當全科的「家庭醫生」比例高於專科醫生的情況下,醫院門診及急症室求診,以及住院治療的使用率都會明顯降低。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以家庭醫生為中心的完善醫療體制是改善公眾健康狀況的最佳方法,此方法不但節省金錢,而且更能有效地妥善利用高昂的專科處理。」因為穩固的基層醫療結構和醫療服務的效用是相輔相成的;穩固的基層醫療結構與公平分配的健康保健服務亦是互相聯繫的。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的角色必須相互配合,各展所長,才能有最大的醫療效益。

關心健康:骨質疏鬆症的飲食調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在35歲之後,骨質流失的速率遠大於重建的能力,導致骨骼中的鈣質漸漸流失,骨質密度減少,骨質疏鬆,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因而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在初期常無明顯症狀,直至脊骨變形彎曲,出現駝背、變矮或活動障礙,甚至發生骨折才開始發現,骨折多發生於脊椎骨、大腿骨及手腕骨。骨質疏鬆症發生後常有腰背疼痛、肌肉痛、腿膝酸軟及關節疼痛等症狀表現。如果懷疑自己患有骨質疏鬆,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作出診查。

誰是高危一族?

  一般而言,體格較大、皮膚較黑而粗糙、運動量大的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較低,程度較輕。身材瘦小、骨架較小、皮膚皙白、運動量少、偏食、節食、缺乏鈣質及維他命D、不注重均衡飲食、煙酒過多,過量的咖啡因如濃茶咖啡、過早停經、不規則月經、或直系親屬中有骨質疏鬆而發生骨折的人,又或因疾病在45歲前曾經切除雙側卵巢者、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肝素、類固醇及抗癌藥等,或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肝臟、腎臟及腸胃道長期有疾病的人士,均是患骨質疏鬆的高危一族。

如何攝取鈣質和膠原蛋白?

  預防骨質疏鬆除要保持做適當運動外,均衡飲食亦很重要,可多選擇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奶類產品:如牛奶、芝士、乳酪等。海產類:連骨或殼食用的海產,如白飯魚、蝦米皮、銀魚乾等。豆類產品:豆腐、豆腐花、豆腐絲、百頁等。深綠色蔬菜:如白菜、油墨菜、西蘭花等。其他如黑芝麻、海帶、紫菜、銀耳等也含有豐富的鈣質。

  為了保持正常的骨骼,適量攝取鈣是必要的,攝取量的多少因種族不同而稍有不同,成年中國女性建議每天攝取鈣1000毫克,停經後為1500毫克,男性建議每天攝取1000毫克,65歲後為1500毫克。

  骨骼中的有機物約有70至80%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能讓鈣質與骨細胞之間緊密結合,不易使鈣質流失。故此,當骨骼中的膠原蛋白流失後,連帶鈣質也降低,即使補充鈣質,也會因為膠原蛋白的不足,而無法完全保住鈣質。因此,當補充鈣質時,也需要適當補充膠原蛋白質。

  含豐富膠原蛋白的食物,有牛蹄筋、豬腳筋、雞腳、魚皮、肉類中的軟骨,以及含膠質多的食物。以下食療方對於防治骨質疏鬆症亦有幫助,可作參考:香菇海帶豆腐大魚尾湯、紫菜豆腐蝦皮豬軟骨湯、花生黃豆豬手湯、花膠冬菇瑤柱瘦肉湯、紅蘿蔔薯仔蕃茄牛蹄筋湯。

關心健康:四個戒煙成功的故事

  很多醫生在診症時會諮詢及紀錄病人的吸煙習慣,並嘗試引導和協助吸煙人士戒煙。自2007年禁煙條例實行以來,筆者發現願意戒煙的人多了,實在令人鼓舞。

  其中,能戒煙成功的人為數不少,他們的故事各有不同。以下的四個故事,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啟發,及早開始戒煙。

一切事在人為

  陳先生是一名退休倉務員,抽煙已有五十年,共有三次戒煙失敗的紀錄。這次他因心臟病進醫院,自言當天已踏入鬼門關,幸得醫生們將他搶救回來,當真命大。他在醫院住的十多天,被他形容為人生的轉捩點;期間認識了很多敬業樂業的醫療人員及一些同病相憐的病友,彼此互相扶持;他承諾今後要珍惜這原已終結的生命,多作善事及幫助有需要的人。

  戒煙自然是他的其中一項改變。從住院至今,已有半年,他一口煙也沒有抽,還經常勸人及早戒煙,並分享自己戒煙成功的反思──要放棄,總有藉口;要成功,總有辦法,一切事在人為, to be or not to be......

家人支持,事半功倍

  三十歲的李先生任職保險,自從去年結婚,便開始戒煙。太太不喜歡他吸煙,但沒有迫他戒;他自發地戒煙,是為了讓太太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健康。他嘗試將每天抽煙量逐漸遞減,數星期便減至每天五支。然而,計劃進行下去卻不太順利,有時還會反彈。有見及此,不想半途而廢,他便去請教醫生。

  醫生認為他與吸煙的朋友相處時自制能力會較差,建議他將戒煙的決定公告天下,並邀請太太作他的戒煙教練。在身邊人的協調與幫助下,不出一個月便完全戒掉。

重拾精神與健康

  張小姐是一位大忙人,兼任記者、專欄作家及補習老師。這幾年來,工作有增無減,睡眠時間愈來愈少,健康亦每況愈下。她喜歡在趕稿時抽煙,平均每天十支。她當然知道吸煙危害健康,卻不能自拔,且相信吸煙能幫助思考,甚至舒緩壓力。

  她的家庭醫生留意到她健康的改變,探問下發現她不單是承受不了工作壓力,思想與情緒皆過份負面,應接受專業治療。經過數月的輔導及藥物治療,她的情況漸漸好轉,更抽少了煙;她後來還接受了衞生署的戒煙服務,成功戒掉。現在,她應付交稿死線從容了,寫作亦更上一層樓。

方法眾多,各適其適

  黃先生在醫院當男護士已十多年,一向都有抽煙,經常不忌諱地把煙盒放在衣袋中。他承認自己做壞了榜樣;同事和家人皆未能改變他,每次聽到戒煙的忠告他都會顯得很不耐煩。

  最近,醫生朋友向他介紹最新的戒煙藥如何有效控制戒煙途中的脫癮徵狀,並告訴他藥物的戒煙成功率可達六成。一向以來,他認為吸煙是個人自由,但卻認同尼古丁會作怪,令人上癮依賴;這次他姑且以玩票性質試服藥戒煙,怎知,未完成三個月的療程已成功了。自此,他經常找醫院裏吸煙的病人勸勉一番──只要找著合適的戒煙方法,一定可以成功的!我得,你都得!

  吸煙人士中,大部份都試過戒煙,而且失敗過。希望你不要放棄,失敗確實是成功之母。只要檢討過往失敗的原因,找對方法,你的家人、朋友、醫生及戒煙團隊皆可助你一臂之力。

按年齡及性別劃分的習慣每日吸食香煙的人士數目
合計
年齡組別 人數 (’000) 佔所有男士 比率 人數 (’000) 佔所有女士 比率 人數 (’000) 佔所有人士 比率
15-19 11.3 4.9% 4.4 2% 15.7 3.5%
20-29 93.5 20.9% 28.8 7% 122.3 14.3%
30-39 149.1 29.4% 34.6 5.8% 183.7 16.6%
40-49 176.2 27.4% 20.7 3.0% 196.9 14.9%
50-59 126.9 28.6% 9.7 2.2% 136.6 15.4%
³ 60 122.0 24.2% 16.1 3.0% 138.1 13.2%
合計 678.9 24.5% 114.3 4% 793.2 14%

資料來源:香港統計月刊(2006年12月)

由 吸 煙 引 致 的 疾 病
癌症 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腎癌、膀胱癌、 子宮頸癌、血癌
循環系統疾病 心臟病、中風、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末梢血管疾病
呼吸系統 肺炎、慢阻肺病、哮喘、咳嗽、痰涎
生殖系統 陽痿、不育、影響胎兒發育、早產、小產及懷孕期間的各種併發症
其他影響 骨質疏鬆、胃潰瘍、皮膚老化及牙周病等

資料來源:衛生署控煙辦公室控煙資訊站

關心健康:失眠的成因與治療

失眠,是一種症狀,大致上有三種形式:一、入睡困難,二、過早清醒、不易再睡,三、間歇性睡醒等。

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 心理因素:如精神過度緊張、興奮、焦慮、抑鬱等。
  2. 生理因素:如患病或不適,因工作或旅遊而致「生理時鐘」受到擾亂,以及服用興奮性飲品或藥物等。
  3. 環境因素:如外界嘈雜、光線刺激、室溫太高或太低;床褥太軟或太硬;睡眠環境突變、或有蚊叮蟲咬等。

根治失眠,最好找出原因治理,亦可參考以下處理方法:

  1. 調節生理時鐘,起居生活要有規律,作息定時。
  2. 消除心理因素,放鬆心情,樂觀開朗,不要為明天憂慮。
  3. 改善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寧靜舒適,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光線宜暗,床鋪被褥乾淨舒適,枕頭軟硬適中。
  4. 每天要作適量運動,以助鬆弛身心。
  5. 日間經常梳頭,能鬆弛頭部神經的緊張狀態,每日3至5次,每次3至5分鐘。
  6. 臨睡前用熱水浸腳,可消除全身及足部的疲勞,減少惡夢,改善睡眠。
  7. 臨睡前聽一些輕柔的音樂,亦有催眠的作用。
  8. 睡前不宜太餓或太飽,也不宜喝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飲品。
  9. 若失眠持續或沒有改善,應即請教醫生,切勿自行購買或長期服用安眠藥。若選擇中醫藥治療失眠,可請教中醫師辨証論治。

若經常受到失眠的困擾,可採用以下的食療方:

蓮子百合瘦肉小米粥

  • 材料: 蓮子3錢、百合3錢、豬4兩,小米1兩
  • 製法: 蓮子、百合、小米清水洗淨,豬洗淨切片,將以上材料用清水4碗煲粥,加鹽少許調味即成。
  • 服法: 溫服
  • 功效: 滋養和胃、養心安神。
  • 主治: 脾胃虛弱,心神不安所致的失眠多夢,精神煩躁、神經衰弱等。
  • 性質: 平和

備註:

  1. 蓮子: 味甘、澀,性平,有養心安神、益腎固澀、健脾止瀉的作用。
  2.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3. 小米:味甘,性涼,有健脾除濕、和胃安眠、清熱解渴的作用。小米營養價值高,其中所含的色氨酸,能促使一種讓人產生睡意的血清素—五羥色氨,所以小米是一種很好的安眠食品。

關心健康:突如其來的風暴 — 中風的成因與護理

  中風,俗稱爆血管,是繼心臟病及癌症之後的第三大殺手。香港每日有9人死於中風,每年中風人數達3萬人,對病者和家人帶來不少生活問題。

  中風原因分為腦栓塞和爆血管,成因有異,但後果相若。了解中風及其引申的併發問題,有助大家照顧中風病患者,與病者共渡時艱。

病人會有甚麼改變

  中風初期,因應中風的部位和嚴重性,症狀和身心障礙亦有所不同。嚴重的中風病者,往往昏迷不醒而需要深切治療。這段時間,醫護團隊會細心檢測,例如量度維生指數、腦水腫、腦內壓等等。高危期過後,病者和家人雖作好心理準備,並了解病人在康復期間的身心障礙。

  意識上出現的障礙包括認知能力改變、意識不清、終日嗜睡和注意力差。通常意識神志喪失越久,全面復元的機會越少。

  身體機能亦會變得衰弱,影響最大的包括呼吸無力和吞嚥無力,直接影響吸收養份。在功能恢復前,需要用胃喉幫助進食和靜脈注射,保持身體養份及能量。其他如四肢無力、言語困難和痙攣都是有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復元過程需要醫護人員和病者家屬耐心合作,支援病者,接受需要重新學習活動功能的事實。

  其他大腦有關的功能衰退如視覺模糊、記憶力減退、穿衣困難和大小便失禁,都需要病者及家人重新適應。長期的併發症包括肺炎、尿道炎、冰凍肩和褥瘡。因著以上的問題,病人的性情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家人的諒解支持,至為重要。

我們可以如何幫忙

  中風除了病者本身身體機能受損,因為康復期長,問題往往需要從多方面應付。

  個人方面,病者工作能力或需要重新評估,原本的家庭和社會角色都得重新安排。工作方面需安排病假,另外有關保險、申請援助、銀行戶口特別安排等,醫院社工可以提供意見。家庭方面,由於病者由負責者變為受照顧者,家庭內其他成員責任需重新分配,以照顧病者;另外家居設備和日常用品都可能要作出配合,職業治療師是這方面的專家,可以向他們求助。日後還要和日間中心、社康姑娘互相協調,以得到專業支援。

  家人的情緒往往因接受不到事實而大受影響,而小孩在學校的表現可能也會受影響,成年人可和老師溝通,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行為,有需要的話應找社工或家庭醫生安排輔導。

我也會中風嗎?

  中風雖然事發突然,但發病前往往出現一些先兆預警。由於中風最主要是由動脈血管問題引致,要預防中風,我們可以多加留意以下高危因素:

  1. 年齡和中風病發成正比,所以高齡人士要特別小心。催人的歲月正是一個提醒你的警號,健康非必然,坐言起行,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體能,方為上策。
  2. 血壓高無疑是一個最大的警號。不少高血壓病者輕視長期服藥的重要性,以為沒甚麼病徵,就不願經年累月地服藥。要知道正常的血壓可減低一半中風機會,所以必須按時服藥。
  3. 曾經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這類病者有如經歷小中風,但視覺和語言的障礙在24小時後會完全康復。此種病者當中每年有百分之七會患上嚴重血管病如中風和心臟病。
  4.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服用薄血丸者、心臟衰竭等等,都是高危一族。
  5. 高胆固醇、高脂血症者,糖尿病人血濃度越高,中風機會越大。
  6. 吸煙人士由於血管受尼古丁剌激而容易發炎,血小板功能也受改變,增加病發機會。
  7. 服用避孕丸人士。研究指出,避孕丸,吸煙和肥胖,中風機會倍增。
  8. 家族遺傳,尤以糖尿及血脂新陳代謝最為緊要。家中如有成員年輕得病,其他成員需作預防檢驗,控制這些因素。

  中風雖然對病者和家人的生活帶來莫大困難,但憑著家人互相支持,加上善用相關醫療資源,康復的路仍是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