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97

親愛的樂樂嫲嫲:

  你近來好嗎?

  猶記得你上次分享對於孫兒樂樂離逝已十四年仍感到悲痛的心情,每逢清明及重陽節也會因此而感到份外沉重難過,亦陷入抑鬱情緒中。當日聽到你心痛於出世只有十天的樂樂要面對死亡時,你特別為樂樂一出世便受盡苦頭,如:全身插滿喉管、需用呼吸機呼吸、被施予急救多次,甚至為樂樂來到世上沒受過一點的「福」而難過自責不堪,埋怨著自己沒有盡力給予孫兒最好。

  那時,你繪形繪聲地細說那十天的情況,包括:年紀尚輕的媳婦難過徬徨,兒子如何感到無助不安,你如何細心地請醫護人員讓媳婦為樂樂於臨終前洗澡及換上新衣裳,亦請醫生讓樂樂在母親的懷中拔喉,直到離開世界的情境。院牧聽著你仔細地分享,心裡被觸動,同時為到樂樂擁有你這位細心的嫲嫲而感恩。

  院牧當時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樂樂雖然在世只有十天,生命的確很短暫,同時受著很多的苦與痛,但是他能夠被愛他的嫲嫲如此細膩地照顧著,讓他在母親懷中及在父親與嫲嫲的陪伴下離逝,使樂樂在臨終前感受到最多的溫暖與愛,這是樂樂在世上的福氣,更是嫲嫲帶給孫兒的福氣,相信樂樂定會很感激嫲嫲為他所做的一切。

  當你聽到後,恍然大悟,愁眉放鬆,臉上微笑,更表示這十四年來媳婦多次安慰你,樂樂已在天父身邊很平安,但從來沒有人如此告訴你有關對孫兒的看法。院牧繼而引導你肯定自己對樂樂的付出,亦以信仰角度分享樂樂雖然離開世界,但他已在天父的身邊了,那裡沒眼淚沒痛苦,健康快樂地生活。同時,鼓勵你將對樂樂的愛化為動力,當你記掛他時,可以望向天空,跟他訴說自己的心情,甚或為他選購一盆小花,好讓在紀念的日子中送給樂樂。怎料,你聽到後高興地說:「我一向有在海旁散步運動的習慣啊,未來日子我就不是孤獨地散步,而是可以跟樂樂談天,而且我是用種籽種植的,所以不會買盆栽的,我要回去好好地為樂樂選擇最好的種籽,種出一盆最好的花!」

  樂樂嫲嫲,那次短短一個多小時傾談,你由滿臉愁容、淚流如雨,直到在會談尾聲,放下心結,得以釋懷,顯露出滿懷希望的笑容時,院牧心中默默為你感恩。祝福你在往後的日子,每當想起樂樂的時候,你的心是滿有愛和溫暖的。

林院牧

從心出發:誰曾讓你在醫院裡遇見神?

  急症醫院(除了產房)都是充滿傷痛、焦慮、哀傷、恐懼、失望和爭執的地方。如何能令病人、病人家屬和每天帶著使命上班的醫療前線在傷痛之處遇見神,可能是我們一生的禱文。

  九十歲的婆婆,一直由六年前辭去工作的女兒全權照顧生活,一場小感冒後,出院不足半日,因食物哽喉而需救護員搶救插喉,上到病房已經奄奄一息,沒有反應。婆婆的子女們關係惡劣,在醫護相約會面中沒有進展,未能攜手為臨終的媽媽達成醫療決策共識。我為這家庭感到無比的著急和無奈,不忍心看見婆婆受苦,女兒亦對將會失去母親的事實顯得不知所措,多年來的家庭不和未能處理,各樣決定顯得舉步維艱。於是我把這個家庭轉介給院牧作陪伴同行,聯絡並邀請教會姊妹來陪伴;其間院牧也為我禱告,照顧我的心靈需要。院牧的陪伴聆聽,化作神的使者穿透了醫院的一個角落。婆婆幾天後安詳地回天家。

  五十歲的好爸爸,急性心臟病引致器官衰竭進入深切治療部,生死未卜。他的親表弟剛好被編排做他的主診醫生。由上午到翌日凌晨,病人由清醒到昏迷,身軀每處都插著喉管;作為醫生兼表弟的他,沒有喝過水,也沒一刻空閒上廁所,只專注聯絡各專科及陪伴進出手術室。當時已經是凌晨一時了,他說:「姑丈姑媽仍在等候我,我去解釋情況。」家人一直在手術室門口等待,可是漫長等待未能換取親人好轉的消息。當時我目睹院牧與我的同工都很疲累,這種不眠不休感動了我,於是我倒了一杯水,囑咐他去休息一會,讓我代為解釋—畢竟作為親人,壓力甚巨大。最終我牽著他家人的手,他們才肯回家稍作休息。神讓我學習倚靠仰望衪的恩手帶領,一個月後病人順利回家團聚。

  信徒的家庭,並沒有「免死金牌」,未能逃避疾病、災難與死亡;信主的醫護,也沒有光環,面對壓力、質疑和挫敗,倚靠的正正是神的陪伴同行、聖靈的引領和安慰。偶然在病房聽到聖詩,無論是家人送別親人,還是教會探望病患,都提醒著我們並不孤單,靜聽聖靈的感動,將愛傳到每一角落。院牧的關愛陪伴,見證上主的臨在和愛眷,願在主裡互勉,彼此鼓勵同行,作成神的工。

  基督徒都是流通的管子。神透過我們,把祂對人的愛傳遞出去。

觀影心情:《周處除三害》-失落的自我價值感

  這裡談的是2023年上映的一套電影,在本港的票房很一般,我以地道香港人的視角去推測,可能是戲名不夠吸引,我也沒有買票進場,後來在串流平台上觀看,才發現在描述男主角的心理變化,特別是死前的一幕有其精彩獨到之處。

  男主角是一名四處躲藏的通緝犯,一直醫治他的地下醫生騙他患了末期癌症,加上至親的老奶奶過身,令他感到非常絕望,在醫生的勸導下走到警局自首。可是,警員剛巧忙於處理另一宗案件,對他不聞不問。此時赫然發現公告板上貼有通緝犯的照片,原來在他之上,還有兩名消遙法外的重犯。他把心一橫,決定在死前「幹一票大的」,讓世人永遠記得他的名字。所謂除三害,就是頭兩名通緝犯加上他自己。

  劇情轉折不贅述了,過程中他殺了幾十人,見血不眨眼,結局是他最終實現自首的自我承諾。在行刑前,一位受過他恩惠的少女來到監房,最後一次為他刮鬍子。此時鏡頭特寫男主角的臉和少女的手,她那麼溫柔地捧著他的臉,細心地為他整理儀容,他流下眼淚了。

  他是個罪惡滿盈、死不足惜的壞人,除了一死,他的生命還有甚麼價值呢?但少女待他卻是「人」的關懷和尊嚴,關心他的安危,給他溫暖和愛惜。除了一直想念、有愧於心的老奶奶之外,已經沒有人能夠牽動他的情緒、觸動他的脆弱。曾經在少女最痛苦無助的時候,他拯救了她,如今臨到生命盡頭得她到來安撫他那碎裂的靈魂,這份愛著實感動。他有一句對白:我不是怕死,是怕死了沒人記得。其實他何需殺人留名呢,在愛的人心中留有位置就夠了,愛你的人會待你如瑰寶。「周處除三害」是中國民間故事,周處醒悟己過,重新做人;電影版則有另一套價值觀。假若他還有機會重新改過,可能就會跟少女結成一對,可惜已經沒有時間去贖罪了。現實的悲哀是上天讓他站在門外瞥一眼幸福,就把他帶走。生命終結前的感悟,來得太遲了吧。試想像生命終結之時,我們在等著甚麼呢?指望得著的是甚麼呢?

關心健康:職業治療——手部勞損

  職業治療是為一些於自我照顧、工作及娛樂三方面受影響之病者提供服務。透過有治療作用的活動、提供輔助工具、家居環境評估和改建建議,幫助病者恢復或增強獨立的生活能力,重投理想家庭、工作及社會生活。職業治療師亦會關注病者身理及心理之健康,以達至全人治療。

  在香港生活及工作急促的節奏下,隨著工作壓力、長時間工作,勞損、痛症往往成為身體患病的警號,讓大家感到困擾。以下將講解兩項常見的手部勞損痛症,分別為腕管綜合症及拇指腱鞘炎,並簡介職業治療可提供的幫助。

  首先,腕管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這是由於腕部的腕管中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或受損而引起,而這條神經線負責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半邊(近中指一側)的感知,所以患者在相關位置有機會感到麻木、刺痛和無力感,而症狀一般隨著工作及生活間重覆使用手腕而逐漸加劇,例如長期使用鍵盤、重覆搬運重物等,症狀通常在夜間睡覺時或長時間工作後更為明顯。治療腕管綜合症的方法包括休息、藥物治療、手術和佩戴手托等。

  另一常見的手部勞損,稱拇指腱鞘炎,又稱「媽媽手」。它是一種拇指長期重覆或受壓而引起的疾病。這是由於手腕肌鍵滑膜變厚,壓迫附近的肌腱,導致手腕近拇指一側出現勞損,部分患者有可能觸摸到增厚而受壓的腱鞘時,會感到痛楚。當拇指伸展、向下屈曲及反手用力時,痛楚會相對增加,嚴重者則有持續疼痛,提取物件時感到乏力。患者多因在不正確姿勢下處理大量家務、使用智能電話或緊抱嬰兒等。一般治療方法包括休息、適量伸展運動、藥物、手術和佩戴手托等。

  職業治療會教導患者相關的伸展訓練、強化肌肉及正確的活動姿勢,並在日常活動上運動調息,以減緩及預防症狀惡化。除此之外,在治療初期,就以上兩項的手部勞損,職業治療師會根據個人手形及需要,製作固定型手托,讓患處避免保持於不良姿勢。為了配合患者生活活動或工作需要,職業治療師亦可建議患者活動時佩戴工作型手部護托,達到減輕手部勞損及疼痛效果、改善手部功能。

關心健康:白髮

從中醫角度理解頭髮早衰

  健康美麗的頭髮,是指頭髮烏黑(或根據其天然髮色)、光澤、柔靭、飄逸、蓬鬆、稠密。

  《内經》認爲「腎其華在髮,髮為血之餘」,所以腎精充足,肝之氣血旺盛,頭髮才會生長出來,烏黑光亮。反之,身體營養不足,髮色則會由深變淺,失去光澤,變得稀疏乾燥,容易折斷。

  現代人學習工作壓力大,又沒有注意均衡飲食或三餐不定時,容易損傷臟腑而出現頭髮早白、脫髮,甚至斑禿等早衰的情況。由於臟腑虛損,新陳代謝失常,血液循環受阻,均會影響毛髮的正常生長,因此頭髮容易變細變軟,頭皮脫屑增多,甚至出現掉髮、脫髮等現象。當脾、腎衰弱,身體營養不足,或是肝失疏泄導致氣滯血瘀,或氣血不足,均可導致頭髮失去滋養而出現枯黃,失去光澤。

  頭髮變白常常先從顳部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部位的毛髮。老年人的頭髮不僅變白,而且變細變脆,毛囊萎縮,容易脫落,這些現象都與中醫所説的「腎虛」有關。

白髮調治與預防

  中醫根據不同原因,分別採用補腎益精、調補氣血、疏肝健脾等方法調護身體。日常注意飲食均衡,避免節食;減少攝入煙、酒、咖啡,限制高脂飲食或少吃辛辣煎炸之物,亦有助預防頭髮早白、脫髮等情況。

  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中的角蛋白、維生素D、生物素、礦物質中的鐵、鋅、碘等,就能讓毛髮健康生長。例如,可適當攝取肉類、豆製品、乳製品、鷄蛋、全穀類、海藻類、堅果類、海鮮類、深色蔬果等食品。

常見中醫食療保健推介

  以下是一些美髮烏髮的參考食療:

  1. 黑芝麻糊
  • 成分:黑芝麻一湯匙,黑米一湯匙。
  • 做法:黑芝麻、黑米洗淨,加適量清水煮成粥狀。亦可將粥放入攪拌機内磨成糊狀。若做成糖水,可加適量冰糖。
  • 功效:滋養肝腎,潤腸通便
  • 性質:平
  • 適應症:腰酸乏力,大便乾結,脫髮白髮。
  • 按語:黑芝麻含有多達60%脂肪油,能夠潤腸,幫助排便。另外,黑芝麻含有煙酸、維生素E、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物,有利防治冠心病,有抗衰老、滋潤皮膚等作用。
  1. 桑椹茶
  • 成分:新鮮桑椹8~10粒,或用乾黑桑椹。
  • 做法:桑椹洗淨,用攝氏50~75度溫水沖泡,焗10分鐘。每周1~2次。
  • 功效:滋腎補血,養肝明目
  • 性質:涼
  • 適應症:口乾目眩,腰酸便秘,失眠多夢,脫髮白髮。
  • 按語:桑椹含有豐富花青素,但其不耐熱,避免高溫煮泡。

中醫護髮保健按摩手法 – 梳頭

  「髮為血之餘」,常梳頭能使氣血流通,有利於頭髮返黑,推遲衰老。同時,梳頭可以疏通糾纏粘結的頭髮,能去除髮間的污物,以及輸送養分至每根髮梢,從而維持頭髮的秀美和光澤。

 《急救廣生集》提到:「順手摩髮,如理櫛之狀,髮可不白。」。具體操作是以手指代梳的一種按摩手法,可以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先將頭髮梳理齊順,然後雙手插入頭髮之間從前方梳到後方,再由後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循環往復,梳頭若10次,動作宜輕柔。雙手在梳頭同時可以輕輕按揉頭皮。

  除了指梳,也可以用梳子代之,但梳齒要光滑,疏密適中,齒尖不能太銳利,以免損傷頭皮和髮質。

解開心結:接納焦慮,活出價值人生

  王先生最近頻繁出現驚恐發作,症狀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和噁心,每次持續約兩分鐘。這種情況在最近三天內發生了三次,讓他精神上感到極度疲憊。雖然他知道驚恐發作本身無危險,但仍然感到害怕,擔心是心臟病發作。王先生曾嘗試默想放鬆,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所以來我診所尋求心理輔導。

  王先生認為多年來的焦慮最終導致這些驚恐發作,並覺得這些症狀可能不易消除。一個月前,他曾在夜間驚醒,出現顫抖、恐懼和發冷的症狀。最近又出現了夜間出汗和發熱的情況,讓他擔心可能患上了白血病,查閱相關資料後更感不安。

  一周前,王先生開始學習日語,上課時也出現了心悸和噁心。回家休息時,這些症狀依然會再度出現。王先生開始害怕外出,因為擔心會出現呼吸困難,即使在家中晚餐時也會發作,持續十到十五分鐘。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相信心理治療和信仰的結合,是王先生走出陰霾的關鍵。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強調活在當下,順應內心真實感受,並以自己的價值觀指引人生方向。這與基督教的核心信念不謀而合 —- 神造人有美好的計劃,即使在黑暗中掙扎,只要信靠神,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接納內心的焦慮與恐懼

  王先生長期受困於焦慮和恐慌症的困擾,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經歷。然而,如果能以開放、接納的態度面對內心的掙扎,反而可以成為走向自由的契機。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34)道出了一個重要的真理 — 我們不應過度擔憂未來,而是專注在眼前的此刻。過去的錯誤已成歷史,未來的不確定也難料,唯有活在當下,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

  對於王先生而言,他需要學會接納內心的焦慮和恐懼,而非只顧著試圖壓抑或逃避。因此,王先生需要以柔和、接納的態度面對內心的掙扎,不要把它視為敵人,而是以同理心去理解自己的情緒。這需要持續的練習和努力。當他能夠放下對未來的擔憂,專注在當下,內心的焦慮自然也會逐步減輕。

重塑積極的生活價值觀

  除了接納內心的感受,王先生也需要重建自己的生活價值觀。正如ACT所強調的,我們不應過度關注情緒的消除,而是以自己的價值觀為指引,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對王先生而言,他過往一直被自我批評和過度擔憂所困擾,這些消極的思維模式不僅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也扭曲了他對自我的認知。然而,聖經告訴我們:「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祂。」(路加福音10:27)這就是我們的終極價值 —— 愛神,並活出祂給我們的美好旨意。

  若王先生能夠將焦點轉移到神的愛和自己的價值觀上,他內心的焦慮和恐懼自然也會減輕。他可以思考:「作為一個基督徒,我應該如何活出神的形象?我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通過這樣的反思,他必能找到生活的意義和方向。

  此外,王先生也需要培養積極的生活習慣,嘗試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主動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如運動、默想等。通過重塑積極的生活價值觀,王先生必能找回內心的力量和勇氣,走出焦慮和恐慌的陰霾。

  當王先生再次面臨上日語課的焦慮時,他可以嘗試這樣做:先以開放、接納的態度面對內心的緊張感,不要試圖強行壓抑。然後提醒自己,這只是一時的情緒反應,並非永恆的真相。接著,他可以思考:「我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面對這個恐懼,我應該如何活出我的信仰和價值觀?」以此為指引,一步步面對內心的恐懼,而非逃避。

  王先生的經歷提醒我們,人生難免會遭遇挫折和挑戰,但只要我們願意接納自己,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就能夠克服困難,活出有價值的人生。

同行心語:《關心同行》A至Z的禱告

照顧這回事

  我是照顧者、罕有病患者,也是兩位乳癌病人的家屬,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走過十四年荊棘滿途的長征。香港照顧者的平均年齡是五十五歲,不少照顧者正正在身體開始衰敗的時候成為照顧者,而我則在這個階段「退役」了。十幾年以來,沒有做過一份全職的工作,現在重返職埸,做了全職工作一年,發現身體已有一定的耗損,感恩能夠過度試用期。想到許多仍在長征的照顧者,就會默默為她/他們祈禱。心底話千言萬語,從何說起呢?但願這些小故事,讓照顧者看見自己,也看見其他照顧者,並能幫助旁觀照顧者的人進到「照顧」的現場,支援和扶持有需要的人。

腦退化這回事

  腦退化症,或譯作認知障礙症,台灣譯作失智症,一個不能逆轉的疾病。其實,不能逆轉的病,又何止腦退化。現在已經很少人再用「老人痴呆症」這個名稱,因為不少病例發生在中年人、甚至年輕人身上。雖然不少疾病都可以及早發現,但是這病卻不易察覺。直至某天,老媽燒焦了幾個鑊,偷偷買回新的;煮飯時弄傷自己,案發現場一地是血;忘記帶鎖匙,呆坐在大廈的大堂,等家人下班,甚至忘了歸家的路,於是展開一連串的檢查,最後確認她患上腦退化症。

  上帝沒有忘記我們,媽媽也沒有忘記我們。醫生叮囑「我會開一些藥,延緩腦退化。你們約見醫務社工,安排日間中心做訓練,還有不可讓媽媽獨留在家,不可讓她獨自外出,不可讓她煮飯,還有……」還有更多事情要面對。牽著媽媽的手,我有點徬徨。媽媽也有點慌亂,緊緊捉著我的手。兩人手牽手,一同闖進患病的世界,驀地跌入照顧的泥沼。

祈禱這回事

  眼睜睜地看著媽媽的能力逐一失去,然而,媽媽的禱告生活從沒間斷,上帝垂聽了我們的禱告。「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雅各書5:13)我們會問,一個腦退化症病人如何禱告,如何歌頌?禱告都得有上文下理,表達清楚,以上帝的名來禱告。但是在患病的情況下,倒不用嚴格地用某種禱告形式。

  由診斷腦退化症至今十四年,媽媽只剩下這樣的禱告「感謝天父,賜我食物,求主潔淨,食過平安,奉主名求,阿們。」有一天,教會姊妹病了,未能探訪媽媽。媽媽突然開聲「謝飯祈禱」,但當時並非開飯時間,原來她想為病了的姊妹祈禱。我醒悟過來,媽媽的禱告生活並沒有停頓,她只是靈巧地更新自己的禱告生活。每位腦退化的病人,都經歷過種種的失去。然而,上帝卻讓我見證病人的靈命更新。媽媽一再綻放滿足的笑容,我也滿心歡喜。

醫護心語: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我因為聽從爸爸的吩咐而當上護士,在學護的過程中,認識了救主耶穌基督。我問天父我當作甚麼,天父透過馬太福音25章的經文告訴我:「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住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我開始明白加入護士行業不是我地上的爸爸吩咐我去做,而是我天上的爸爸一早為我預備的。

  記得一天晚上,我跟一位睡不著的病人聊天。她說護士這個行業實在太辛苦了,如果她有孩子的話絕不會讓他做,並問我有沒有後悔進入這個行業。我告訴她,因為我知道護士這份職業是天父為我預備的,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能夠靠著神的恩典衝破重重的艱難和障礙,繼續服侍人。

  當護士這些日子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患上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中年男士。他本來不是我的病人,但部門主管認為由我跟進比較合適,就這樣我照顧了他兩年多。因為正值中年已經患上不治之症,跟家人關係不和,又債務纏身,令他情緒不好,經常向病房同事發脾氣,又不合作。

  我認識他那天,正是病房同事需要為他插鼻胃喉,但他堅決反對。隨後的一個星期,我每天都嘗試慢慢給他餵食,結果他成功用口進食,亦因此建立了彼此互信的關係。由於他不能說話,我們都是以文字溝通。除了院牧外,我是唯一經常探望他的人。在他生日那天,我也特別為他在病房舉行了一個小型生日會。

  醫生對他的病情並不樂觀,我盡量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他多走一步,例如不時為他送上他喜歡的麵包和檸檬茶,讓他在生命中增添一點喜悅。隨後這位病人轉到另一間醫院,我也在農曆新年往他所住的醫院向他拜年,互道祝福。

  後來從院牧那裡得悉他的死訊,他的家人看到他手機裡面的生日照片,便向我們道謝。

  作為一位基督徒護士,我們都有從主而來的召命。我們不會經常遇到以上這樣的病人,但在我們每一天的工作、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如同遞上一杯涼水,既能祝福別人,也是作在我們的主身上。

信仰心窗:夢想成真?

  誰沒有夢想?人總是在尋覓中感到患得患失。有時我們以為是夢想,怎知原來不是對我們最好;而上主安排給我們的夢想,有時是出其不意、看不透的,卻讓我們一生受益。

  志鈞的夢想,就是名成利就。他本是一名工程師,出來創業,怎知生意做不成還欠下巨債;夢想爆破,唯有申請破產。志鈞失業一年,仍未能重回「老本行」,一家四口,面對三餐不繼,無力繳付屋租,妻子娜娜沒有因此撇下丈夫,反而鼓勵他不要灰心,甚至將自己的嫁妝變賣來幫丈夫還債。娜娜一直在他身邊,在信仰上支持他。對志鈞來說,尋覓夢想中,失中有「得」,就是身邊對他不離不棄、愛他到底的妻子娜娜;因娜娜的同在,信仰上的「得」在此出現。他想起主耶穌的話:「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枝子若離開了葡萄樹,就不能作甚麼。」他醒悟過來,原來他為了自己的創業夢,竟與支撐住他的上主越走越遠,他決心重回上主身邊。

  聖經中撒該是一位稅吏長,擁有名利與權勢。他所擁有的一切,正是一般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他的心靈依然空虛。他沒有朋友,因為稅吏長的身分而惹人厭惡。在自以為得到世界一切之後,他卻得不到滿足。在尋覓夢想中,他得中嘗「失」。朋友,你擁有了名成利就,你真覺得是豐盛?有時我們以為得著了豐盛,但它卻不是我們一直想要的。尋覓中,失中有「得」,得中嘗「失」,哪樣是你的選擇?

  慈愛上主堅定選擇了我們,叫我們在患難中得喜樂,處處是確據。當撒該知道耶穌今天要經過,他想盡方法見主。因他生得矮小,所以爬上樹,為求要見耶穌或者聽聽他講道,已心滿意足。想不到耶穌特意停下來,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立刻歡天喜地下來,接耶穌到他家裡,彷彿他此刻得著了一切。其實,對比起撒該的財富和權力,耶穌甚麼也沒有,卻得到萬千擁戴。撒該發覺他真正想要得的,都在耶穌身上找到了。

  他以為耶穌只是到他家中坐一會,但耶穌卻像醫生一樣診斷和照顧他的心,他內心的名利慾瞬間瓦解了,耶穌沒有提出要求,然而這個金錢至上的撒該竟痛改前非,主動將一半家產分給窮人,並承諾他若曾訛詐誰,就還他四倍。擁有財富和權力並非如他想的豐盛;心靈的充實,亦非財產名利能滿足到。

  志鈞與撒該同樣以為自己擁抱夢想,卻只是物慾的夢想,直到在患難中遇見或重遇主,在主愛中滿懷喜樂,才真正活出豐盛而有價值的人生!

生活心窗:一人有多個夢想

  追星,或許還有人在,但追夢的應該還更多。夢想似是脫離現實,遙不可及,只是想想、渴想,只望有一天夢想居然成真,那就太好了。夢想成真,興奮之情言於外,驚歎之聲由心而發。我愛夢想,因為只用想,不用花氣力,甚至會有人為我的夢想費心、費力;有時候夢想一下,已十分快樂。我愛夢想,如果可以成為有錢人;如果可以吃盡世界美食;如果可以潛進深海看那美麗世界;如果不會生病;如果不會老;如果……說到這裡,有點感到不切實際,真的在「造」夢,世界那有不勞而獲的事?

  夢想是理想的前奏,當付諸實行,就成了理想,勇於嘗試、決心朝向,理想就有機會實現,自然夢想就成真,不再是造夢。

  小時候,生活在貧乏的木屋區,生活很艱難,圍繞著我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但在某角落卻有一間「姑娘廠」,每天都有一班信耶穌的姑娘到來,給附近的天涯淪落人基本的供應:牛奶、餅乾、水果等食物;冬天時候送棉被、厚衣;更會因應需要,處理傷口,上門慰問。我也想像他們,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提供實際的幫助,不過,對於身處貧困,衣食不足的我,那只不過是造夢。

  我入讀的小學,老師們都認識我們這家人,也知道我們生活困難。有一天,我在教員室門口聽到班主任的一番話:「這份美麗的文具就給我班上的一位同學吧,她生活艱苦,仍努力學習及服務同學,她應得到這份文具以作肯定及被欣賞。」那位同學就是我。收到那份文具時,當然很開心,但較之那份美麗的文具,老師的欣賞及肯定更是重要。我也想像老師一樣,去鼓勵、欣賞和肯定缺乏自信的學生。不過,做童工、幫補家計的我,那有時間好好讀書,那只不過是造夢。

  但怎也沒想到,潛藏的夢想竟在心底一直發芽,從似是一個夢卻越來越真實,推動我把夢想成為理想,付諸實行,最後成為學校裡的姑娘,不但理想實現,先前的夢想也實現了。

  執筆之日,觀賞了一齣影片,年屆七十的老翁回想年少時要成為芭蕾舞者的夢想,可是總沒實行,七十歲了,還可以嗎?一天,老翁偶然經過舞室,夢想再次被牽動,決定身體力行,不再造夢,走進舞室,最後,踏上舞台。

  老了,病了,我愛做夢,把夢想落實,成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