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依舊:千奇百趣 古老醫院一日遊

  香港近年興起一股保育熱潮,好些戰前建築都成為珍貴的保育對象。其實區區六七十載的建築物並不算「老」,不過立於建築業發展蓬勃的香港地,能逃得過拆卸改建實相當難得。今次帶大家逛逛港九,發掘一些各具歷史的醫療建築,難得的是,部份今天仍然維持醫療運作。

舊英軍醫院大樓

香港波老道10及12號 | 一級歷史建築物

  灣仔半山,於寶雲道和波老道交界有一幢紅磚建築,設有一所猶太敎國際學校和多間非牟利團體的辦事處。這英式建築早在1903年興建,當時用途為英軍醫院,以取代位於律敦治醫院現址的原有英軍醫院, 1907年正式啟用。 1941年日軍侵港期間,這家醫院多次遭受轟炸,但於淪陷後仍繼續運作,戰後則供駐港英軍繼續使用。 1967年京士柏新英軍醫院落成,醫院才改作香港英童學校;1979年至1988年再轉為政府辦事處,先後供多個部門使用,隨後才改為現有用途。

舊贊育醫院主樓

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號A | 一級歷史建築物

  始建於1922年的贊育醫院由倫敦會傳敎士創立,乃香港第一所華人產科醫院。除了為市民提供西方婦產科醫療服務,亦培育華人助產士,致力於華人社會推廣西方婦產技術。贊育醫院自1923年招收第一批助產士學護,至1937年瑪麗醫院落成為止。 1955年,醫院道的新贊育醫院落成啟用,舊贊育醫院遂改用途為西區社區中心至今。難得當年醫院正門的名字與對聯一直保存。然而,若非左鄰右里,往那兒找社區中心服務的市民會否因而過門不入?

東華醫院主樓

香港上環普仁街12號 | 一級歷史建築物

  東華醫院於1872年啟用,是本港首家中藥醫院,旨在為香港華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其後醫院的規模日益擴大,並與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合併,成為東華三院。現時東華醫院的六層高大樓建於1934年,雖然原有的兩層高古老木樓已於當年拆卸,但今天立於門牌之上的「東華三院」石碑,仍清楚可見「同治辛未九月」(即1871年)。若你想感受醫院百年前那份古剎似的莊嚴,可到位於九龍廣華醫院內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參觀,它前身正是廣華醫院大堂,有99年歷史。

明德醫院大樓

香港山頂加列山道41號 | 二級歷史建築物

  位於山頂的明德醫院於1906年由已故Granville Sharp的遺產信託基金創辦,緣於這位先生在遺囑中訂明要開辦一所醫院,以紀念其妻子Matilda Lincolne一生關懷老弱貧病。他在遺囑中詳細列載要留給香港的一份遺產,就是建立一所「為病人福祉與喜樂,而非為表揚醫術而建的醫院」。今天醫院已經運作了超過一百年,但裡裡外外依然保存著當年的建築風貌,見慣現代化醫院建築群的普羅市民,實難以相信這一幢立於山頂的英式古老大宅,竟是一所五臟俱全的私營醫院。

深水埔公立醫局

九龍深水埗醫局街137號 | 二級歷史建築物

  深水埗有一條醫局街,街如其名有醫局一間,原建於1911年,後來由於人口上升,地方不敷應用, 1930年於現址重建。醫局一直為深水埗坊眾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尤其在50年代初,大批新移民定居於深水埗,肺癆病流行,醫局救治了不少病人。醫局戰前由深水埗街坊福利會管理,日間為醫療中心,晚上則用作街坊福利會的議事場所。 1972年香港推行美沙酮計劃後,醫局的配藥室便成為美沙酮治療中心, 2002年進行翻新工程,為戒毒者提供一站式的診治服務至今。留意醫局名字上的「埔」字,記錄了這個地方名字的變遷。

舊域多利醫院產科大樓

香港山頂白加道17號 | 三級歷史建築物

  香港政務司司長官邸位於山頂白加道,礙於地勢,難以欣賞其建築外貌;但與之相鄰的一座維多利亞式三層建築則搶眼奪目,原來它們前身同樣是一所醫院─域多利醫院。該院早於1897年啟用,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週年而設辦,故又稱域多利銀禧醫院,專門收容及治療女性和兒童病人, 1921年加建產科翼樓,直至1947年停辦。醫院關閉後主樓便隨即拆卸,政府在原址改建輔政司(即現今政務司)官邸,而產科翼樓則被保留並改為政府宿舍至今,取名Victoria Flats。

心得其法:自已「僱」自己

  何先生是一位貨櫃車司機,他的僱主為了逃避購買僱員補償保險及供強積金的責任,要求何先生簽署合約確認自己只是一名自僱人士,甚至要求何先生以自僱人士身份開設強積金戶口及自購保險。何先生為了保住工作只好答應僱主要求。

  不幸地,何先生在駕駛貨櫃車送貨途中遇上意外受傷,他還可以以僱員身份向僱主追討僱員補償嗎?

法庭如何判斷雙方是否有僱傭關係?

  當雙方就是否存在僱傭關係有爭議時,法庭會考慮雙方關係各方面的事實,以裁定他們在法律上是否存在僱主及僱員的關係。至於雙方如何標籤及形容他們自己的關係,而雙方的主觀意圖或對關係的理解,都不是具決定性的。

  換句話說,即使何先生應僱主要求,簽署合約確認自己是自僱人士,並以自僱人士身份開設強積金戶口及自購保險,何先生仍然可以要求法庭考慮所有和雙方關係有關的事實,並就他實際上是否僱員作出裁決。

  就雙方關係有關的事實,法庭會考慮的情況包括:

1.是誰控制工作上的安排?

  何先生必須於指定時間上班,如果他要放病假或事假,必須要先得到批準。他也要按公司在工作上的安排,搬運那些貨櫃及甚麼時候搬運都是按上司指示做的。這一切事實顯示何先生實際上只是一名僱員。

  相反,如果何先生在工作上有很大自主權,他可以自由決定是否上班、何時上班及如何安排搬運貨櫃,則顯示他確實是一名自僱人士。

2.是誰提供工作所需器材?

  何先生駕駛的貨櫃車是由公司提供的,所有營運成本,包括汽油費、牌費、汽車保險及維修費全由公司負責。這亦顯示何先生只是一名僱員。

  相反,如果貨櫃車是何先生自己的,而他亦負責所有營運成本,則顯示他是一名自僱人士。

3. 可以聘用助手嗎?

  何先生放假時,他不需要亦不可以自行聘用司機代替他工作。這傾向顯示他只是僱員。

4. 是誰承擔財務風險?

  何先生只需要依時工作,便可以獲得報酬,並不需要為工作承擔甚麼財務風險。這顯示他只是僱員。

5. 是誰承擔投資管理責任?

  除了按公司指示駕駛貨櫃車外,何先生沒有甚麼管理或投資的事項要處理。這顯示他只是僱員。

6. 誰能透過工作上有效管理賺取利潤?

  何先生只是聽從上司安排而不用做管理的工作,因此他沒有機會透過有效管理工作賺取利潤。這顯示他只是僱員。

  相反,如果何先生有權管理如何更有效率搬運貨櫃並因此能賺取更高的利潤,則顯示他是一名自僱人士。

結論

  在某些行業,例如運輸及建築,僱主以各種理由要求僱員以自僱人士身份工作的情況並不罕見。如果僱員不幸遇上工傷而僱主拒絕承認僱傭關係,應盡快諮詢專業律師。切勿因為簽了所謂「自僱人士合約」就放棄可能享有的法律權利。

關心健康:濕疹

  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男女老幼均有,臨床以劇烈瘙癢,多形性皮疹,有滲出傾向,對稱分佈,易反覆發作為特點。

  其誘因可分內因和外因。內因如過敏體質或家族中有過敏病史(如過敏性鼻炎),體內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消化功能障礙(如長期飲食不佳)、精神神經因素(如長期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焦慮等),以及內分泌與代謝功能紊亂等。外因如化學藥品、化妝品、合成纖維、某些動物的毒素,魚、蝦、蟹、蛋等異性蛋白,以及花粉、塵蟎、日曬、潮濕等氣候環境等。

  因此,濕疹的病因是內外因互相作用的結果,內因中體質因素是關鍵,同時還受健康狀況及環境等條件的影響。中醫認為濕疹乃稟性過敏,風濕熱邪客於肌膚而成,或因脾胃虛弱,運化失調所致。急性者以濕熱為主,亞急性者多與脾虛不運,濕邪滯留有關,慢性者多因病久傷陰,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

  濕疹的臨床表現按其發病緩急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濕疹的皮膚呈多形性,初期為紅斑,繼而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磨擦之後,疱破而形成糜爛,有滲出液。日久或治療之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轉為乾燥、結痂、脫屑,繼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愈而演變而來,以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自覺劇烈瘙癢,尤以夜間或情緒緊張時更甚。

  治療方面,急性者治宜清熱利濕法,亞急性者治宜健脾利濕法,慢性者治宜養血潤膚,潔風止癢法。平常宜多新鮮蔬果,以補充維生素C。

  濕疹忌用熱水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患處,避免搔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朱古力、咖啡、奶茶及蝦蟹,牛羊肉等發物,個別人士對某些食物特別過敏,應予注意。

  以下介紹民間驗方,具有滋陰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專治濕疹日久,反覆發作,皮膚粗糙,瘙癢難忍。

  烏龜一隻約一斤(或用生龜板四兩)、土茯苓二兩、紅蘿蔔一斤、陳皮一錢、蜜棗三粒、瘦肉半斤。

  用十碗水煎存五碗,喝湯、吃龜、分兩天飲,隔日煲一次,連用十天,效果良好。

關心健康:想輕鬆、不要疏鬆

  曾經見過很多有膝關節痛或背痛的病人,都會懷疑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症,其實這些痛症通常都是關節退化,並非骨質疏鬆症。事實上,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常常是直至摔倒而引起骨折,才會發現患上骨質疏鬆。

甚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的骨骼毛病,患者整體骨質下降,骨骼變脆、變弱,因而容易發生骨折。雖然很多數據顯示女士比較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但其實男士亦同樣會患上此症。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超過兩成年齡65歲或以上的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

  基本上,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通常要直至跌倒或發生碰撞導致骨折才會被發現,其徵狀視乎骨折的位置,最常見骨折的位置有以下幾個部位:脊骨(脊椎)、前臂(前臂骨)和大腿骨(股骨)。患者即使沒有發生過碰撞,其脊骨(脊椎)也會漸漸塌陷,有急性背痛,逐漸變成「寒背」甚至是駝背,身高變矮;而前臂(前臂骨)和大腿骨(股骨)骨折則是因為碰撞或跌倒引起。

高危人群需留神

  上了年紀的人身體製造骨質的速度愈來愈慢,而收了經的女性因為雌激素停止分泌而影響身體製造骨質,因此這兩類人士屬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士。如果懷疑自己患上此症,應及早向醫生查詢。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查詢人士先做骨質密度檢查。例如: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然後才會根據個人需要安排治療。

提早預防最重要

  預防勝於治療!市民可從日常生活著手避免患上骨質疏鬆。在飲食方面,大家應增加攝取鈣質,不宜酗酒、吸煙。某些種類的藥物和治療,例如:高劑量口服類固醇、化療、抗痙攣劑等,也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在生活習慣上,應多做負重運動,因為負重時,壓力作用於骨骼上,會使骨細胞數量增加,從而增加骨密度,常見負重運動包括步行、健身操、舉重、遠足、慢跑、爬樓梯、打網球及跳舞等,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士,應適量做負重運動,保持每星期最少做 3 次、每次 30 – 60 分鐘的運動。而且,多運動可令手腳保持靈敏和提高反應從而減少跌倒骨折的機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常家居保持清潔整齊也是極重要的一環,特別是有長者的家庭,應保持家裡所有通道暢順,地上沒有雜物,家具擺放整齊,避免長者不小心碰撞;也要注意避免地面凹凸不平或濕滑。

  正常的骨質增長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 宜多選擇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

  • 奶類食品:如牛奶、奶類製品、芝士、乳酪等(可選擇一些低脂或脫脂產品以免造成過胖)。
  • 海產類:連骨或殼食用的海產,如白飯魚、 銀魚乾及蝦米等。
  • 豆品類: 板豆腐、 加鈣豆漿、素雞、枝竹及腐皮等。
  • 蔬菜類:深綠色的蔬菜,如白菜、西蘭花、菜心等。
  • 果仁類:如杏仁及芝麻等。

  如未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則可考慮服食鈣片作補充之用。

  此外,維生素D有助身體吸收鈣質,因此攝取足夠維生素D有助預防骨質疏鬆。眾所周知,曬太陽可以令身體皮膚製造和儲藏維生素D。香港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陽光充足,白天有外出的人士,通常身體都有足夠的維生素D,不需要刻意服用補充劑。但如果你長期在室內,如住院舍的人士或少到戶外活動的長者,就需要服食維生素D的補充劑來幫助身體吸收更多鈣質。

  雖然現時有多種治療方法及藥物可改善骨質疏鬆症的病情,但是每種藥物的藥效及副作用都不同,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避免適得其反病情沒好轉副作用一大堆。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退化性毛病會隨之而來。雖然無可避免,但是其實這些病患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及早與你的醫生商量並對症下藥,必可減少許多的困難。

院牧心箋 – 思念

  「自由行,今天咁早呀!」

「(騎!騎!)早晨,唔早啦!九點幾啦!就夠鐘祟拜,我嚟幫手派排仔(名牌)。 」

沒有聽見這麼輕鬆愉快的聲音已有一段時間了。

「自由行」是我們給何婆婆的一個匿稱,她是一個愛恨分明,從不矯扭做作的一個長者,她在醫院接受癌症治療後,經轉介到居住鄰近敎會。

何婆婆雖然罹患癌症,但她似乎絲毫不感到肉身的痛楚,相反地臉上常掛著開心笑容,而且總是會說一句話: 「耶穌比人綁在十字架上豈不是更難受」。若健康許可,她都會推著自己的「私家車」(輪椅)出席聚會和參加活動。

何婆婆雖然在醫院治療已差不多兩年,但她的身體依然慢慢衰弱,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不能像昔日可以自由地活動。但她頭腦仍然清晰,到床邊看她時,她會說:「我精神不大好,我不去聚會了。 」然後倒頭便睡,似是沒事發生似的。有時又會輕輕的說這個那個,今天如何……。有時我會到她床邊,鼓勵她或安慰她,她會嘻嘻笑,與她一同禱告,她便會安靜的睡著。

看著她薄薄的咀唇添上色彩,臉上依然掛著笑容,安靜的躺臥著。這刻我望著她的臉,腦際浮現她與我們昔日的種種相處,現在隨著她的足印已淡然地抹掉。我與照顧她的工作人員懷著傷痛的心,抖擻精神的,一邊唱詩歌,一邊給她讀聖經,禱告陪伴她走人生的最後一站。

凝望她睡著的臉容是那般安祥,使我相信若我們的生命能與那位賜人有永生福樂的上帝結連,生命是更不再一樣。因上帝應許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依靠,因為天堂裏不再有眼淚、死亡、悲哀、哭號、疼痛。我相信何婆婆在天堂可以更自由自在地東西往來,亦不再需要使用她的「私家車」(輪椅)了。

解開心結:好夢並不難尋

  在亞洲,有一種捉猴子的陷阱,他們把椰子挖空,然後用繩子綁起來,接在樹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個小洞,洞裏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讓猴子空著手伸進去,而無法握著拳頭伸出來,於是猴子聞香而來,將牠的手伸進去抓食物,理所當然地緊握着的拳頭便縮不出洞口,當獵人來時,猴子驚慌失措,更是逃不掉。沒有人捉住猴子不放,牠是被自己的執著所俘虜,牠只需將手放開就能縮回來。(摘自《聽心理學家講故事》 —王琳)

  「執著」一方面令我們生活有目標,有要求。但當「執著」過份或變得缺乏彈性時,我們或會因「執著」而變得痛苦,生活或也會受困擾。究竟「失眠」跟「執著」有何關係?這可從失眠的朋友對「睡眠」的期望說起。失眠的人慣常會問:「為甚麼我睡不着呢?」,「為甚麼我不能睡得跟別人一樣甜?」,「為甚麼我不能一睡到天亮?」,「為甚麼我不能睡八小時?」。

  心理研究指出對睡眠的錯誤理解或不合理的期望往往會增加我們睡眠時的焦慮,失眠的人常常躺在床上,反覆問自己「為甚麼我還那麼精神?」,「再睡不着,我便沒有時間睡了,明天一定累透」。若你有以上的狀況,你在這晚上必要花多幾倍時間才能進入夢鄉。其實放鬆的身體往往是睡眠之匙,所以,焦慮只會令我們更緊張,與休息狀態更不相合。睡眠就像我們餓的時候要吃飯,渴的時候要喝水,都是由腦部自然調節。我們往往想控制這種自然功能,不斷強迫自己睡覺,這只會力不從心,弄巧成拙。所以,要睡得好,先決條件是懷着一顆「順着自然的心」。

  「自然的心」,顧名思義便是要順其自然,你可以在睡覺時,溫柔地輕聲告訴自己,我總會睡得著,毋須強迫自己,就算一兩天睡得不好,並沒有甚麼大不了。正如月有陰晴圓缺,雨天過後總有晴天。人總也有睡得好或不好時侯。若你懷著這顆自然的心,你或可將在睡床上的焦慮帶走。

  當你擁有這顆心後,若想睡得更好,締造理想的睡眠環境也是需要的。你可以為自己預備一間昏暗,涼爽(約19ºC – 22ºC),安靜和空氣流通的房間,一張舒適的睡床,並要除掉製造焦慮的時鐘聲。若要設定閙鐘,就把鐘放在床底下或讓自己看不到它,然後忘了它,直到閙鐘嚮為止。

  自然的心態,舒適睡眠環境皆俱備時,下一步便是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及生活態度。以下有一些小貼士幫助大家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和生活態度:

  1. 床只用來睡覺。
  2. 臥室只用來放鬆,從事愉快的活動和睡覺。
  3. 不要把你的臥室拿來吵架,吃東西,擔心,或做其他興奮的活動。
  4. 避免在睡前半小時看興奮的電視節目或
    書報。
  5. 避免服用過量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
  6. 戒掉興奮劑、香煙或酒精。
  7. 避免日間睡覺。
  8. 勤做運動,你可以黃昏時做三十五至四十五分鐘的帶氧運動。
  9. 多與陽光接觸。

  總括而言,優質的睡眠可透過順着自然的心,舒適的睡眠環境及良好的生活及睡眠習慣而達成。祝大家有個好夢!

睡眠小知識

1. 健康的睡眠

  睡眠是人類一種的基本需求,就如水和食物。大多數人誤認為我們每天也要睡到八小時。事實上,大多數人可以偶爾一兩個晚上睡小點兒,而除了想睡,以及感到稍為煩躁外,身體機能的運作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若果你長時間遇到:

• 躺在床上三十分鐘仍未能入睡;
• 很難保持睡著狀態,或
• 睡得不沉,不平穩。

  而這些問題會影響你的白天生活或情緒,你便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2. 睡眠的作用

  常聽失眠的朋友說:「睡眠令我困擾,若我毋須睡覺,這就沒問題了!」其實睡眠可讓我們的身體有機會休息,及維持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以應付我們日間繁忙的生活。近年的研究指出,睡眠時,我們的腦袋會進行「記憶重整工作」,我們在日間所學到的資訊會在睡眠時「重演」及「排練」,鞏固我們的「記憶」。因此,若遇到有睡眠問題時,我們還是要抱着正面態度去處理。

病癒隨心:痛苦中仍感溫暖

  記得07年在院留醫時,實習醫生看了我的病歷,說:「你真是多災多難!」其實,對於我這個患有先天性綜合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經歷已是遲來的「災難」。因為自從79年做完脊骨手術後,二十年來也沒有再入醫院,這實在是神的眷顧。

  我所患的先天性病其實是締結組織出現了問題,會導致身體器官產生鬆散現象。

  當年就是因為出現脊骨側彎,所以要動手術。手術後由於脊髓影響了腦壓,所以這麼多年來我都一直受著頭痛之苦。雖然病患的確令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限制,但感謝神給了我二十年平靜的日子,直至01年身體才再次亮起紅燈。這十年來我不單成了醫院的常客,更要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然而,每一個難關神都讓我更加體會祂的保守和恩典,而且祂更擺放不同的「天使」守護著我。

  01年初因脊骨問題惡化,無法自我行動,於是入院進行詳細檢查,於留院期間發現了左腎有一個很大的良性腫瘤。翌年入院進行血管鏡檢查,一般情況是即日出院的,但由於我持續發燒,所以需要繼續留院。怎料檢查後五天,腫瘤爆裂,幸好我仍在醫院,可以即時送入深切治療部;醫生們都說,若我出院回家,恐怕已來不及救治。康復期間醫生都很悉心的照顧我,我實在很感恩,因為知道這並不是必然的。

  自01年起我已用柺杖代步,雖仍可以工作,但因腳跟長期受壓破損,於04至05年,已先後三次入院接受治療。雖然醫生也勸我不要再工作,但當他知道我實在不想放棄時,他又嘗試用各種方法幫助我,後來我知道他是一位基督徒醫生,心裏不禁再次感謝主!不過,到了06年尾,因腸胃出現嚴重問題,最後也只可辭了工作。

  07年往醫院覆診腎科時,順道請醫生處理臀部的一個小傷口,卻因入了細菌,留院長達七個月,並接受了三次局部和三次全身麻醉手術,這段日子實在漫長難過。但神又讓我再次遇上我在01年留院時認識的院牧,她便成了我的陪伴者,與我同行這段曲折艱辛的日子,更有不同的義工前來探望,令我在痛苦中仍感溫暖。怎料,去年又發現胸部有惡性細胞,先後動了兩次手術……。

  在這沒完沒了的病患中,實在有說不完的感受。在漫長的歲月中,確實是我一個又一個的考驗,我有信心的一刻,也試過極度的軟弱;但我總不覺得孤單,因每當我願意信靠祂時,祂就會在我的身旁。作為一個長期與病患抗爭的人,我很明白箇中的滋味,所以我希望鼓勵與我一樣的朋友,縱然心情會有高低起伏,甚至極度失落,但也請你不要灰心,更不要放棄自己,並盼望在你的身邊能有更多守護著你的天使。

醫心直說:脫下白袍的衝動?

  又是一個不眠的晚上!

  現在,雖然不再需要晚上駐院工作,但仍不時被召回醫院處理緊急的個案。我想,沒有太多香港人會親身體驗凌晨後的街頭。我可以告訴大家,凌晨二時的旺角比上午十時更熱鬧和煩囂。還有,早上五時的銀龍餐廳,你不難會遇上西裝男摟着艷女,又或是地盤工友整裝待發前的「豪」食。

  可是,這一個不眠的晚上所發生的事情,卻教人心裡劃下一道痕跡!

  傳呼機不偏不倚,也不是首遭在當閉上眼與睡着之間中叫嚷,心裡禁不住咕嚕了一會兒,還是要披上外衣,匆匆駕車飛馳赴院。回到醫院,倉忙換上白袍,便衝上心臟深切治療部看望病人。

  甫踏出電梯,眼前的情景令人愕然!大堂裡熱烘烘,看見的盡是彪形大漢。其中數位臉上仍酒氣濃烈,神情極為焦慮。病房門外轉角處竟站着幾位穿上消防隊衣的,面上也掛上同樣的愁容!

  我心知不妙,也靈機一觸,不如搖電話詢問CCU的護士探個究竟。電話的另一端傳來急速如槍擊般的說話﹕「我們剛接收了一名危殆的心臟病突發病人,現在忙於搶救中。 」她還補上一句,這位病人是一位消防隊長,晚上十時許在同袍為他舉行的榮休晚宴上暈倒,更口吐白沫和神智不清,被急送到醫院,初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

  「再來一枝大A,準備8號喉做intubation姑娘請在這裡做 suction! 噢!VF了,快來defib...,charge 200J, clear! Return sinus rhythm,阿Sir你繼續搓,不要停!」

  「好了,有BP了!可是仍然偏低!」這時,她看見了我。眼裡閃了一道光彩。跟着她同樣是急速如槍擊地說﹕「你來得正好,病人55歲, good past health,在宴會中曾訴說心胸悶痛,其後突然暈倒,心電圖顯示前幅心臟心肌梗塞,脈搏微弱,應該 put on IABP(主動脈球囊反博器),及作心臟超聲波檢查等等……

  駐院醫生說的治療方案非常恰當,我當然一一依從,絕不怠慢。 IABP 放好了,正準備將病者轉到心導管室作緊急「通波仔」手術,可惜隊長的心臟再次停頓,接下來再一個循環的搶救無效。他離開了我們!

  這時的CCU,如大戰過後,一切變得死寂。眾人原來熱熾的眼神頓然失去光彩,剩下一臉無奈!唯是門外依然傳來叫喊聲﹕「阿爸!你要撐住呀,明天你生日,我們一家人要齊齊整整去飲茶!」「阿虎哥,你唔好放棄呀!我哋已經約埋下個禮拜日去垂釣,你記唔記得你上次釣咗一條五斤星斑呀?」

  當護士為死者拔去呼吸喉管,我看見主診醫生一聲不發,憤然脫下身上白袍,衝出病房,拂袖而去!她繃緊的面容告訴我,她的心裡是何等的失望!醫生的使命本是搶救生命,可是短短幾年醫者生涯,她已經歷了無數健康的生命,一一從她的手裏溜走。她不斷地反問自己,是否未有好好掌握學了的醫療知識去診治病人?又或是醫療程序中作了錯誤的决定?反思中也可能帶有自責,當心緒亂極時,總會回想為甚麼會踏上醫者不歸路,心裡湧現「脫下白袍」的衝動!

  從她的身上我看見自己的影子。那麼多年的醫者生涯,總有不少曾經想脫下白袍的時刻。沒有一個醫者不曾遇上失敗,最重要的是要緊記成功幫助病人走出病困的例子總比失敗的多許多許多。每一位醫者若然每天能正面肯定他/她的工作,我衷心地祝福他/她,每一次「脫下白袍」的時候,只是他們回家休息,與家人共聚的一刻!

打開心窗:生命大發

  我兩次懷孕,初期的「孕吐」(「孕吐」是懷孕婦女的一般生理)都非常厲害,吐得連水也喝不下,約第十周時,更要入院卧床吊點滴,確保胎兒有足夠營養。無法進食的日子,在床上輾轉反側,想的都是吃。

  胃口不能吃,但精神食糧卻不可少。懷第二胎入院時,我帶了當時剛出版的《幾米故事的開始》,沒想到,他的經歷,成為我當時最大的鼓勵。單是這一小段:「我是那樣一個冥頑不靈的笨蛋,躺在醫院裡,吞嚥困難的時候,還滿腦袋在回味美食的滋味,心裡盤算著離開醫院以後,要立刻去吃遍各大美食名店。 」真是感同身受。

  93年,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幾米正值人生的低潮,茫無方向,某晚迷迷糊糊地走進一間地下命相館,然後得到女相士「指點迷津」 :「1995年將會大發,獨當一面,不費吹灰之力,財源滾滾,平步青雲……」於是,他快樂地幻想美好的未來,默默等候95年的到來。

  沒料到,那年母親節的前夕,幾米被確診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當時僅餘半點氣力的我半躺在床上,累了就睡,稍有精神就翻開幾米的書,想像虛弱的他獨自躺在單人房,聞著病房獨特的氣味,與世界隔離,寂寞無助地度日如年……相對幾米突如其來的苦難,自己當下的難受其實算不得甚麼,因為我知道,懷胎的辛苦是總會好起來的,而且隨之而來的,更是新生命到臨的喜悅。

  「我感念那一段飽受折磨的傷痛時光,讓我變得感性而敏銳,許多平凡的小事變得重要,而許多非凡的大事又變得無足輕重。」 95年的所謂「大發」之後,幾米終於戰勝癌症,其後的繪本作品滲透著個人對生命的感知和體會,瀰漫著一種獨特的幽默與哀愁,更深得成人讀者的共鳴和喜愛。

  盧雲神父(Henri Nouwen)撰寫的《負傷的療者》(Wounded Healer)提到,想真正去幫助正在負傷、受痛苦煎熬的人,不能單靠冷眼旁觀的建議,而是要以受傷的回憶、復原過程中的力量與喜樂,才能以心貼心,讓他們得著力量與希望。

  在不尋常的苦難中復原之後,幾米重新發現何謂生命的美好:「我常常回想,生命裡這一段驚心動魄的轉折,到底要對我的人生作何提醒……生命的變化太快,太殘酷,來不及準備,也無法預料。所有的美好都在當下。」

  苦難,讓人重新思索生命的真義,或許,也會成為別人的祝福。

打開心窗:甜的吃,苦的也吃

  孩子年幼時,大都嗜甜怕苦,因此不愛吃涼瓜(又稱苦瓜)。但年齡稍長,就能慢慢接受,最後甚至可能愛上這甘苦的味道。我的女兒也是這樣,幼年時不喜吃,稍大了,就勉強接受,到如今長大了,還嫌媽媽買的涼瓜不夠苦,更要求煮的時候不要出水,免得減少了苦味。

  我們的味覺隨著年紀的長大,都能夠吃「苦」,雖然成年人也有喜歡嗜甜的,但大多數隨著年紀長大,吃甜的喜好都會減少。有些即使喜歡,因為知道吃甜太多,會對健康有所影響,所以也克制自己了。

  有人認為,吃,只屬於生理的反應;但我認為,吃,也可以是生命的反映。這不單是從飲食的態度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品格修養,而是「吃」本身就反映出生命的規律與追求。

  先甜後苦,豈不是人生的寫照嗎?有甜有苦,不也是人生的現實嗎?因此,學會如何吃甜也吃苦,甚至是少甜多苦,豈不是我們成長的經驗?

  甜是易入口的,但「苦」卻要慢慢適應過來才能嘗到它的甘味。人生裏的幸福快樂,我們不需要學習適應;相反,苦難不幸,每一個人當初都會抗拒。但吃「苦」有益,所以聰明而有愛心的父母,總會故意哄孩子吃一點,又吃一點,讓他們慢慢學會吃;並且,又會在生活不作過份保護,甚至刻意加上一些難處,讓孩子受到挫折或打擊。這樣,孩子的個性才能堅強,處事才會更加智慧。

  甜的東西是提供能量給我們身體的,所以我們不能缺少糖,然而,若身體的糖多了,就不是好事。幸福快樂,是為我們生命提供能量,因為生活幸福快樂的人,才會積極生活和努力工作。所以幸福快樂不單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向前的動力。但只求幸福快樂,我們的人生,不單危險,而且容易變得愚昧。

  苦的東西,往往和有益與治療連在一起,「苦口良藥」更是金石良言。因此,肯吃苦,則表示是可以把不好的(如疾病)變為好的。因為挫折與不幸,雖然會帶來傷害和損失,然而,當人處於挫折和不幸之中時,他必然需要對自己的生活作出調整和反省。因此,挫折與不幸,表面上是帶來不便、損失,甚至痛苦,但正確的處理,卻可以提昇人的智慧和量度,因而改善我們心靈的質素,這好處並不比幸福快樂為小,而且苦後回甘,其味更是深長。

我們會吃甜,也要吃苦;要幸福快樂,也接受挫折不幸,因為我們需要生活的能量,也需要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