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依舊:千奇百趣 古老醫院一日遊

  香港近年興起一股保育熱潮,好些戰前建築都成為珍貴的保育對象。其實區區六七十載的建築物並不算「老」,不過立於建築業發展蓬勃的香港地,能逃得過拆卸改建實相當難得。今次帶大家逛逛港九,發掘一些各具歷史的醫療建築,難得的是,部份今天仍然維持醫療運作。

舊英軍醫院大樓

香港波老道10及12號 | 一級歷史建築物

  灣仔半山,於寶雲道和波老道交界有一幢紅磚建築,設有一所猶太敎國際學校和多間非牟利團體的辦事處。這英式建築早在1903年興建,當時用途為英軍醫院,以取代位於律敦治醫院現址的原有英軍醫院, 1907年正式啟用。 1941年日軍侵港期間,這家醫院多次遭受轟炸,但於淪陷後仍繼續運作,戰後則供駐港英軍繼續使用。 1967年京士柏新英軍醫院落成,醫院才改作香港英童學校;1979年至1988年再轉為政府辦事處,先後供多個部門使用,隨後才改為現有用途。

舊贊育醫院主樓

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號A | 一級歷史建築物

  始建於1922年的贊育醫院由倫敦會傳敎士創立,乃香港第一所華人產科醫院。除了為市民提供西方婦產科醫療服務,亦培育華人助產士,致力於華人社會推廣西方婦產技術。贊育醫院自1923年招收第一批助產士學護,至1937年瑪麗醫院落成為止。 1955年,醫院道的新贊育醫院落成啟用,舊贊育醫院遂改用途為西區社區中心至今。難得當年醫院正門的名字與對聯一直保存。然而,若非左鄰右里,往那兒找社區中心服務的市民會否因而過門不入?

東華醫院主樓

香港上環普仁街12號 | 一級歷史建築物

  東華醫院於1872年啟用,是本港首家中藥醫院,旨在為香港華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其後醫院的規模日益擴大,並與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合併,成為東華三院。現時東華醫院的六層高大樓建於1934年,雖然原有的兩層高古老木樓已於當年拆卸,但今天立於門牌之上的「東華三院」石碑,仍清楚可見「同治辛未九月」(即1871年)。若你想感受醫院百年前那份古剎似的莊嚴,可到位於九龍廣華醫院內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參觀,它前身正是廣華醫院大堂,有99年歷史。

明德醫院大樓

香港山頂加列山道41號 | 二級歷史建築物

  位於山頂的明德醫院於1906年由已故Granville Sharp的遺產信託基金創辦,緣於這位先生在遺囑中訂明要開辦一所醫院,以紀念其妻子Matilda Lincolne一生關懷老弱貧病。他在遺囑中詳細列載要留給香港的一份遺產,就是建立一所「為病人福祉與喜樂,而非為表揚醫術而建的醫院」。今天醫院已經運作了超過一百年,但裡裡外外依然保存著當年的建築風貌,見慣現代化醫院建築群的普羅市民,實難以相信這一幢立於山頂的英式古老大宅,竟是一所五臟俱全的私營醫院。

深水埔公立醫局

九龍深水埗醫局街137號 | 二級歷史建築物

  深水埗有一條醫局街,街如其名有醫局一間,原建於1911年,後來由於人口上升,地方不敷應用, 1930年於現址重建。醫局一直為深水埗坊眾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尤其在50年代初,大批新移民定居於深水埗,肺癆病流行,醫局救治了不少病人。醫局戰前由深水埗街坊福利會管理,日間為醫療中心,晚上則用作街坊福利會的議事場所。 1972年香港推行美沙酮計劃後,醫局的配藥室便成為美沙酮治療中心, 2002年進行翻新工程,為戒毒者提供一站式的診治服務至今。留意醫局名字上的「埔」字,記錄了這個地方名字的變遷。

舊域多利醫院產科大樓

香港山頂白加道17號 | 三級歷史建築物

  香港政務司司長官邸位於山頂白加道,礙於地勢,難以欣賞其建築外貌;但與之相鄰的一座維多利亞式三層建築則搶眼奪目,原來它們前身同樣是一所醫院─域多利醫院。該院早於1897年啟用,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週年而設辦,故又稱域多利銀禧醫院,專門收容及治療女性和兒童病人, 1921年加建產科翼樓,直至1947年停辦。醫院關閉後主樓便隨即拆卸,政府在原址改建輔政司(即現今政務司)官邸,而產科翼樓則被保留並改為政府宿舍至今,取名Victoria Fl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