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 ‧ 生活篇:網絡的善與惡

  相信不少家長像我一般,兒子雖在外國升學,但靠著互聯網絡的發達,動輒可用文字透過電話應用程式互通訊息,或以視像通訊見面聊天。對方縱使生活在世界另一端,卻依然咫尺相近,互相聯繫。網絡的發展不但拉近了人的距離,更能擴闊人際網絡。好幾年前,一位移民外地廿多年並與我失去聯絡的中學同學,竟然透過臉書的人際網路輾轉尋到了我。

  網絡的另一個好處是知識的普及化。以前要尋找資料,非得往圖書館去,在一排一排的書架中逐本參考書揭閱;現在只需一部接通互聯網的電腦,甚至手提電話,任何人都能安坐家中讀到各門各科如海量的資訊。可是,資訊的泛濫卻出現另一種危險,就是如何辨別資訊的真與假。我是癌症病人,當年確診,在互聯網上閱讀了不少所患癌症的症狀和治療等等資料,讓我了解自己的情況和需要面對的問題。後來,愈看愈多,在網路上發現除了一般資訊外,還有大量另類治療、食療等等的文章。當我細閱這些文章,發覺當中不少是毫無根據的,有些更互相抄襲。我開始懷疑:發表文章的是甚麼人?資料可信嗎?除了難以明辨真偽的網上言論外,我認識有些癌病友對藥物沒有信心,寧願相信網上陌生人寫的或傳的食療與「偏方」。另外,還有些癌症病人看完腫瘤科醫生,竟然在網上詢問網友的意見以決定是否接受醫生的建議。這些質疑專業建議但卻樂意聽從陌生人意見的行為,實在匪夷所思。

  年前,我看了一部日本的校園推理劇集《3年A組》。劇集內,某校高中3年級A班有位學生被網絡謊言所困而自殺,班主任柊一颯為調查其死因,把全班學生困起來要他們誠實說出並面對所做過的行為。劇集揭示校園內,社會上居心叵測的人利用網絡讀者盲目相信謠言而造成有意無意的網絡欺凌。劇集內柊一颯老師多次提醒學生別胡亂相信網絡上難分真偽的圖片,不要人云亦云附和網絡上的言論,要懂得思考,用理智分析,更切勿將未經證實的事情妄加判斷,甚至大肆宣揚。他形容「沒有經過審慎考慮的言行,是一把滿懷惡意的刀。」

  去年,香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初期,就有人利用網絡散播謠言謊話,例如:食米供應短缺,廁紙廠停工等等,引起普羅市民恐慌。不少市民於是撲往超市去買米買廁紙,在人心虛怯下,連帶罐頭、即食麵等也迅速被搶購一空。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市面因此出現連續數周日用品大缺,成為國際媒體的笑柄。

  網絡固然能連繫人與人的關係,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但亦能分化人心,散播虛假害人的訊息,甚至為社會製造紛亂。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我們沒有可能棄用網絡。但說到底,網絡終究只是一樣工具,需要管理的實在是人的心思和行為。祈求創天造地的主賜我們有智慧去明辨是非,洞察善惡,謹慎提防惡者的搞擾,好好約束自己的心,避免製造或助長歪風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