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情緒101:情緒顏色盤

  我看看天氣預測,失望地對女兒說:「明天狂風暴雨,你期待的郊遊活動要取消啦!」小女孩卻從抽屜拿出她的勞作說:「不要緊啦!你看,這是情緒壽司,不只黑白,還有七彩顏色;紅色是憤怒;藍色是抑鬱;黃色是焦慮;紫色是尷尬;灰色是失望;我們來辦一個失望派對,分享一下好嗎?」我望著天真的臉,有點愕然卻感到安慰——原來她明白分享情緒的寶貴,比成人能更清心地應對情緒,並坦然接納天父創造情緒的多姿多彩。

天父創造情緒,亦最能接納我們的情緒。然而社會卻教育我們情緒分好壞,不好的情緒應該埋藏或壓抑,例如傷心、驚慌是不好的;男孩從小被教育為「男兒流血不流淚」;失去親人後的悲痛被教導為「節哀順變」。在我的臨床經驗中,人如果忽略情緒,只著重控制情緒,高舉理性,反而越難處理情緒。曾經有一位來求助的朋友,小時候經歷家庭暴力的童年創傷,從此極力去壓抑並否認自己的痛苦情緒。長大後,他嘗試用酒精或安眠藥去麻醉自己的情緒,很可惜被抑壓的情緒不會消失,反而會積累成更大的力量,令身心俱疲累,情緒失調。很多人要求自己時刻保持快樂正面,就像畫一幅只有單色的畫,陷入「人生要正向積極」的迷思。

擁抱不同情緒其實是從大腦接收寶貴的訊息。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一日千里,有關大腦情緒區域的研究啟示,情緒對人類至少有以下不同的功能:

  1. 保護自己,免受威脅或危險。人類大腦的情緒系統,稱之為邊緣系統,當中包括重要的情緒中心:杏仁核。根據學者Joseph LeDoux的研究,環境的訊息透過五官傳遞至杏仁核有兩種腦神經元途徑:快軌和慢軌。快軌是一種快速反應系統,它是從下丘腦和腦幹直接到杏仁核的通道。它能夠快速地識別和回應潛在的威脅或危險,以保護個體的生命和安全。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快軌會迅速啟動,並觸發身體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都是跟身體的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息息相關。情緒反應從快軌可以繞過思考,產生直覺反應,是人類求生的本能。
  2. 讓人了解自己的需要。情緒包含著身心即時狀態的不同訊息,告訴我們有關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經驗和需要。學者Joseph LeDoux的研究發現快軌近直覺的系統,能為理性的慢軌系統提供有用的資訊,從而調節行為。慢軌其實是相對於快軌緩慢的反應系統,它是透過大腦皮質層,經過前額葉等思考、決策區域,識別和分析複雜的情境。慢軌會整合不同資訊,作出情緒反應以適應處境。要讓理性的慢軌系統運作良好,我們先要從快軌近直覺的系統中,得到有關自己情緒反應和模式的資訊,才能作進一步的反思。
  3. 推動行為,成為動力來源。情緒邊緣系統與大腦的動力系統、記憶系統息息相關。舉例來說,你經過港式雞蛋仔店舖,一陣溫暖愉快的感覺在心頭,你不會知道這刻的雞蛋仔香氣,已經從神經系統的快軌,直接傳遞到情緒中心杏仁核,在電光火石間,腦袋內的情緒荷爾蒙包括安多芬、多巴胺和血清素一擁而上,啟動身體反應。快軌往往早於思考之前,身體會因而出現不同的感覺。原來這些感覺連繫到記憶系統的海馬體,讓你回憶起上一次家人吃雞蛋仔時的甜蜜笑容,這對你來說,為家人添幸福是有重要的意義;當下你的回憶和情緒推動你的行動,買了這小食回家。情緒就像即時回應處境的力量,往往先於理性思考,推動人類作出對自身有意義的行動。
  4. 有助記憶和人際間的理解和互動。1953年一位27歲的病人Henry Molaison(簡稱H.M.)為了治療嚴重的癲癇,接受了手術切除顳葉內側部分,當中直接影響部分邊緣系統,包括重要的情緒區域杏仁核。研究跟進H.M.長遠情緒反應和其他功能,例如H.M.的情感表達能力減少了,導致新的長期記憶能力無法形成。由此可知情緒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息息相關,而杏仁核受損患者亦往往難以識別和適當地回應情感面部表情,影響調節情緒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以上提出的研究發現,失去情緒後,人類重要的功能亦同時會喪失。因此,正視情緒包含的感受、意義和需要就能推動我們作出相應關心自己和別人的行動。

  簡單為大家列出幾種常見情緒背後的重要訊息。

情緒 給自己的訊息 關心自己/別人的 行動傾向
憤怒 違規、被侵犯、不公不義   辯護、維護、捍衛  
悲傷   失去、分離、心靈傷害   尋求聯繫、支持(例如:哭泣)  
恐懼   危險   按兵不動、繼續監察、逃跑  
愛/關心/喜悅   達成目標或需要
找到聯繫、被看重
表現友善
渴望再見、增強聯繫

你有沒有好好地正視情緒給自己的重要訊息?有否在祈禱或敬拜中經驗過情緒的觸動?如果有,恭喜你了,情緒當中必定有天父給你的訊息,例如當情緒被觸動時感到天父明白並接納自己的軟弱,看自己為祂重要的兒女而感恩流淚。無論是經歷感動、是釋放還是醫治,當中不能沒有情緒,擁抱情緒就好像擁抱人生不同的溫度和色彩。嘗試在禱告或用靈修日記去反思以下幾個問題,有助我們對情緒的覺察、體驗、 探索、理解、 接納、轉化以及運用。

  1. 如果情緒是有顏色的,這一刻我內心的色彩是什麼?試用文字或圖象去記下感覺;為情緒命名並具體地了解它,這行動本身已有自療作用。
  2. 我願意時刻將情緒與體恤我軟弱的天父傾訴嗎?
  3. 在敬拜禱告中曾否經歷某些情緒而這些情緒透露出與天父關係裡的需要嗎?
  4. 當情緒太過難受痛楚,我對自己有一份憐憫嗎?相信我是值得被主幫助嗎?我願意尋求專業輔導或讓同行者幫助自己嗎?

梁何昭文:《擁抱情緒:從淺析理論到深化實踐》。香港:基道書樓,2021,p.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