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從人的治療步向神的恩典

  在心理治療中,我常運用專業知識協助受助者。然而,當人的努力與神的恩典相遇,所迸發的療癒力量,常遠超我的預期。這讓我更認識到,真正的醫治,是一段從人的治療步向神恩典的旅程。

  讓我訴說一位受助者路德的故事,她因長期失眠、焦慮、對自我價值及未來的深度困擾而求助。她堅信「沒有達成目標就沒有價值」,飲食行為亦出現困擾,嚴重影響生活。

掙扎的幽谷:路德的治療初期

  路德的困擾根深蒂固。家庭關係的張力,特別是與父親的矛盾,使她情緒混亂。她習慣以衝刺方式追求目標,對「慢下來」充滿恐懼。其思維與情緒長期被自我價值與成就感綁定。治療紀錄揭示了她更深層的痛苦:PTSD癥狀、飲食失調經歷,以及習慣性自我批評。家庭壓力下,她常感自己是「代罪羔羊」,以暴食來紓壓,並對身體形象極度焦慮,社交困難。

  治療過程中,我運用多種方法,協助她辨識身心反應,強調自我照顧;引導她覺察自身經驗,學習接納情緒;釐清個人價值與行為的關係,引入自我同情概念;並針對暴食行為討論怎樣改變核心思想信念的元素。

  然而,進展並非一帆風順。路德多次對進度緩慢感到焦慮不滿,希望盡快解決。這種焦慮反映了她對掌控的渴求及對痛苦的難耐。有時,她出現強烈的閃回(flashbacks),伴隨憤怒、悲傷與困惑。

恩典的曙光:一封書信的啟示

  就在治療看似拉鋸之時,路德寫給我的一封書信,如曙光般照亮了她內心的轉變,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神的恩典如何在治療中運行。

  信中,她細數了我們之間一些溫馨的互動片段,視為珍貴回憶。然而,最觸動我心的,是她接下來的剖白:「一直以來,我求問神,究竟這段治療關係是否用金錢來維繫的?一旦我再無力支付診金,關係就是以結束為目標?…但神今天讓我頓悟了:我們這段是恩典關係,是神所賜的『愛的禮物』,是醫好我傷痛的良藥。感激您和您太太給了我平安、保護與供應…神藉著您們對我顯明了祂的應許。」

  這段話揭示了路德內心深刻的屬靈轉化。她從對關係功利性的疑慮,轉向對「恩典關係」和「愛的禮物」的領悟。我相信,這是聖靈在她心中的工作。她所感受到的「無條件接納」,已昇華為一種「神聖的愛」的領悟。

永恆的印記:在治療中重尋意義

  路德在信末引用傳道書3章11節:「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她寫道:「祂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人的心裡,我也把您們給我的溫暖放在永恆裡,在我心裡延續和轉化。」

  這與她初期對進度緩慢的焦慮形成對比。如今,她似乎開始理解和接納「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的屬天節奏。她體驗到的溫暖與愛,不再短暫或有條件,而是可以被「放在永恆裡」延續和轉化。這呼應了靈性成長中對生命意義的重尋。

  路德的故事提醒我,人的治療,無論多專業,都有其局限。心理學可助人疏理情緒、改變認知,但那分源於神、觸及靈魂深處的醫治,卻是神的恩典。治療師的角色,除了專業知識,更是成為一個讓人安心的「安全器皿」,讓受助者有機會經歷神的同在。

  當路德寫下「我們這段是恩典關係,是神所賜的『愛的禮物』」時,她宣告了在神的恩典中,重新找到了被愛、被接納的確據。這分確據,超越了她對自我價值的懷疑、過去創傷的恐懼及未來的焦慮。

盼望之路,恩典同行

  路德的經歷,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在人的軟弱中,神的恩典何等真實豐盛。她的信,見證了即使在最幽暗的心理掙扎中,當人願意敞開心扉,人的專業協助與神的無限恩典可以美妙結合,引領人走出陰霾。

  這是一段從人的治療步向神恩典的旅程,或許漫長,但正如腓立比書4章6-7節所應許:「應當一無掛慮…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盼望每位讀者,都能在各自的生命挑戰中,經歷這分出人意外的平安,並在與人連結、彼此扶持的關係中,瞥見神恩典的榮光。因為祂的恩典,足以讓人在破碎中被重建,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在絕望中重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