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總希望留給下一代的,都是對他們有價值、能觸動心靈、傳遞愛意的東西;但願睹物思故人,在心中留下溫暖美好回憶。
身為父母,在世時未曾善待兒女,即使死後留下金錢、房產、股票等有形財產,子女們亦未必會感動,只因他們從未感受到親情。相反地,故人留下慈愛、品格、為人處世的典範等無形財產,遠比有形財產更為重要,也更深刻銘記。
我所認識的周世伯,為人隨和,平易近人,說話時臉帶笑容,不慍不火。且聽子女心中,他所留下的身影,是甚麼樣的無形財產:
「爸爸非常勤儉,生前與媽媽經營藥材鋪,為人診症三十年,每天朝八晚八,一年只休息三天。他很愛顧家人,原本打算退休後,跟媽媽到處遊山玩水,但當知道大哥開辦中西藥房,便立即以中醫師身分坐陣,支持大哥創業,五年來勞心勞力。後來大哥結束生意,爸爸因憂心過度而病倒。四年來,他經歷了多次大小手術,靠著上主勇敢地跨過。每次手術前後,都有上主差派的『天使』來為他打氣、祈禱。這種神的祝福,爸爸常掛在嘴邊,滿心感恩。」
「爸爸影響我最深的是他好學不倦的精神。年青時他在祖父的藥行邊做邊學,除了勤讀醫書,亦會參加中醫師工會開辦的課程來增值自己,最終成為香港政府第一批認可的中醫師。為了確認藥材的藥性及藥效,他甚至親身試藥。他處事待人皆用心至誠,退休後街坊仍特意找他診症,亦有人想向他拜師學習。晚年爸爸又習水墨畫,留下的作品題材豐富,有牡丹、魚、鳥、竹、鶴、蟹、荔枝等,多不勝數。」
子女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觀察父母的行事為人,學習其一言一行。這些無形的薰陶,一生一世受惠於父母的嘉言善行,遠勝於承繼有形的財產。
對於留下甚麼給子女,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有人會留下人脈關係,即一份「爸爸生前好友的名單」留給子女,希望能為他們的未來人生鋪路。有人如臉書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女兒出生後捐出自己持有的99%公司股份,以女兒之名建立慈善基金,推動醫療、教育和科技發展,為女兒建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還有我認識的英先生,感激得到別人許多的幫助,因此在離世前立下遺願,將遺體捐贈給醫學院作解剖課及教學用途,好讓更多人得幫助,以此祝福別人。這份無私與分享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女兒。她亦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仿傚父親,遺愛人間。
所有善心善事,都不會被遺忘;不單人會記得,上主也必記得。聖經記載,天使來找哥尼流,對他說:「你的禱告和施予,已上達上主面前,上主非常喜悅你所做的善事。」人若想為人記念,他的心總要往好處去想,步亦往好處去邁,身影才會在人世間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