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心情:得寵與遺棄

  怎樣才算得寵?在貧富極度懸殊的社會裡,寵物比活人可能更得寵;又如在破碎疏離的關係裡,寵物比家人可能更得到愛!這不是說笑的風涼話,而是現實生活中的悲劇。

  曾看過《得寵先生》這齣港產片。中文戲名與英文戲名(An Abandoned Team)的含意剛好相反,是幽默,更是諷刺。片中講述「被」退休後的佳叔脾氣暴躁,過著憤世嫉俗的獨居生活,遇上被主人遺棄卻與他很投緣的流浪狗「燒腩」。寵愛流浪狗的義工悅娜,啟發了佳叔,令他對「燒腩」及其他被遺棄的流浪狗漸漸建立起人狗之情。

  諷刺的是佳叔與女兒、悅娜與媽媽的關係同樣隱藏了很多心結。埋藏心底的愛從口裡說出來卻變成怨罵。彼此看似話少情疏,口不對心,實情是愛。劇情發展,佳叔被悅娜感化,開始當起義工,照顧那些被遺棄的流浪狗,慢慢也尋回他的生存意義,最終與女兒修復了多年來因誤解而破裂的關係。

  人與動物,都需要被愛。可惜,現實生活裡,人與動物都會被遺棄。動物沒有人愛,只能自生自滅,甚或被人道毀滅,無權生存下來。人沒有經歷愛,生存下去也感到沒有意義。曾看過新聞報導,拯救人員在戰禍的頹垣敗瓦中搜索生還者,動物義工也在同一災場搜索倖存的動物。

  生存意義、愛與歸屬是活著的人的靈性需要。理論上,「家」理應是最容易經歷愛的付出與接收的地方;可是「家」有時也是叫人與動物最受傷害的地方。二千多年前,主耶穌降生成人,為要拯救那些自暴自棄、被社會邊緣化及被遺棄的世人。聖經說,神就是愛。主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每一個願意接待祂的人。憑著信,我們可以成為得神寵愛的兒女。

  醫院,也是一個同時看見「得寵」與「遺棄」的地方。有被醫護和義工關顧的病人,也有被忽略的病人。有時病人留意到鄰床沒有親人探訪,就會好心提示經過的院牧。院牧每天懷著主耶穌的心腸,關懷每一顆有需要的心靈,因為神看重的,是使人「得寵」,不是叫人被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