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窗:人以言分

  在北美生活久了,偶然會碰到好些土生土長的年輕華人,由於他們的中文水平極其有限,朋友圈一律以英語溝通,他們談話時活潑主動,非常投入;可是在家中與來自遠方、只諳母語的移民父母相處,卻聽得似懂非懂,說得結結巴巴,有一句沒一句的,木訥寡言,正是老一輩華僑與子孫難以溝通的典型現象。

  俗語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要是認定說話是溝通的基礎,那麼說「人以言分」似乎比較恰當。無可否認,能夠溝通的才能算是朋友,種族親疏是其次,不過以為擁有共同語言,就等於可以互通情愫,建立關係,那又未免太過一廂情願。

  語言學習分為讀、寫、聽、說四大範疇,而說話在日常生活上最為普遍,一般都以為人人一張嘴,多聽就自然會說…… 實則「會說話」比想像中要複雜得多。

  曾聽過許多家長和關係緊張的子女對話,雙方雖然擁有共同語言,帶著良好的溝通意願,但說出來彷彿變了另一回事,效果經常不似預期:有的言不由衷,有的又言不及義。明明想透過談話收窄分歧,改善關係,結果是問題越談越糾結,誤會越深!隨著挫敗感反復累積,慢慢形成了惡性循環,自然減少溝通,彼此漸行漸遠。

  香港近年詐騙案大幅飆升,行騙手法主要是透過電話接觸受害人。筆者聞訊有點愕然,港人智商在全球長期名列前茅,如此高的受騙比率,且被騙金額相當可觀,就不能不對騙徒的說話技巧產生極大好奇,甚至佩服。試想想:基本上騙徒是個陌生人,以不實的身份取得受害人信任,再以虛假的投資內容,成功騙取巨款,一張嘴就是生財工具!

  金錢事小,性命事大,四十多年前在西班牙特內里費島的機場跑道上,因機組人員多重的溝通盲點,導致兩部747客機相撞,造成583人死亡,至今仍是航空史上最慘烈的空難。本年初,日本羽田機場跑道上也發生了一宗嚴重事故,一部前往賑災的運輸機,撞上另一載著379人的日航客機,並隨即爆發大火。在千鈞一髮的生死瞬間,訓練有素的機組人員,一邊冷靜地安撫乘客,一邊迅速地指示正確逃生路線,成功轉危為安,全數人員生還,說話成就了奇跡。

  就專業輔導人員的分享,要達至良好的溝通效果,除了取決於遣詞用字的種種,還有更多非語言條件的配合:包括雙方的表達方式、語氣態度、還有彼此的關係、了解及互信程度,甚至年齡、背景、歷練和文化差異等,都足以構成溝通障礙。更糟糕的情況是言者無心,聽者對號入座,是真正的無聲勝過了有聲。但弔詭的是,理想溝通不可或缺的竅門竟然是安靜聆聽對方說話。

  上述的溝通個案,筆者粗略稱為「說好話」、「好好說話」和「好好說好話」三大類,把好話好好說出來,才能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否則,或會變成本文題目「人以言分」的字面意思——因說話而導致關係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