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到溝通,聽比講重要。有人每星期一次坐在電話旁,聆聽徘徊在自殺邊緣的苦惱人傾訴,透過聆聽產生了解,再而產生溝通,生存的希望再次燃起。
不是有耳就可以「聽」。人喜歡講多於聽。因為聆聽需要克制自我,成見、偏見及先入為主的觀念都是聆聽的敵人。單用耳朵聽,人會以對方言不及義而不耐煩。單用頭腦聽,人會以對方來意不善,要挑戰自己,為了證明對方大錯特錯,討論變成辯論。
阿華從小不甘被看扁壓制,性情倔強,慣於挑剔和指責家人,竟至兩三年互不理睬。她外表強悍,內心卻是傷痕纍纍。當丈夫埋怨她偏愛兒子,不夠愛他,阿華自覺努力付出竟換來抱怨和批評,便把愛轉換成計算、怨恨、質疑和詛咒,推著彼此走上離婚之路。
無助的她到處求神問卜,去聽佛學,甚至去「打小人」。她最需要的是聆聽自己的內心——原來內心深處她真正希望的是能找到願意聽她傾訴、能救她脫離痛苦深淵的上帝。而上帝能通過許多管道向我們溝通,只要我們能聆聽,就會聽到神的心意。恰巧當時一位同事邀請她參加教會聚會,上帝看透她的心,說出她的需要:「你有難擔的包袱嗎?如果你願意,可以將這一切都交給我,我能替你承擔!」她感到如釋重負。
之後她閱讀聖經,耶穌的弟弟雅各說:你們「要敏銳地聽,不輕易說話,不輕易動怒,……要除掉一切的污穢和滋生蔓延的惡毒,以溫柔的心領受。」(雅各書1:19,21)她決心正視自己的不足,當與母親意見上有分歧時,她樂意去聽,即使心中有多抗拒,多麼想去反駁,特別是聽到一些刺耳的話,願以坦誠溝通代替冷戰;與兒子相處時,就以接納、讚賞和寬恕來代替不斷指責。她說:「與其心直口快易得罪人,不如說話之前先想清楚,若說出來的話會令人難堪,不如不講。當別人的說話觸怒我,我可以生氣,但不可犯罪。耶穌曾責備在聖殿作買賣的,說他們將聖殿變成賊窩。耶穌沒有因為一次發怒而帶來聖殿的改革,反而是透過十架上犧牲的大愛,吸引人來就近祂,並叫人經歷生命改變。」今天她已放下傷痛,接納他人和自己。
真正的聆聽是用心去聽,試著進入對方的內心,以他的觀點看事物,為明白他所說的而全神貫注去聆聽。聆聽就是愛,只有聆聽可以彌補裂痕;拒絕聆聽,離間人心。不論是親密如家人或伴侶、偶遇的甚至陌生人,有心就可以聽到。只有心在人在,萬事萬物才會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