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在運動時都曾經歷過足踝扭傷,俗稱拗柴。有些人會認為小小扭傷只需休息數天便可完全恢復,但如果處理不當,便會降低足踝活動能力,更有可能演變成慣性拗柴(即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和運動表現!
拗柴可分成輕微、中度和嚴重程度。輕微拗柴代表踝關節韌帶被輕微拉伸,通常經過簡單復康後可以完全復原。中度或嚴重拗柴則是一至兩條踝關節韌帶被拉伸至中度至嚴重的撕裂,足踝會疼痛且腫脹,甚至暫時無法活動。足踝的穩定性主要由踝關節韌帶的張力和足踝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決定。如果韌帶無法充分復原,踝關節韌帶會變得鬆弛,使它的張力和足踝的本體感覺減弱(本體感覺是大腦對自身姿勢和個別身體部位的感知能力)。另外,患肢若欠缺適合的復康運動,肌肉力量便會慢慢衰退,減弱足踝的控制能力。活動足踝時更有可能因錯誤使用代償動作而容易出現反覆拗柴的情況,長遠有機會演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在曾經歷過足踝扭傷的患者中,約有46%人士表示有反覆扭傷和踝關節不穩定的問題1。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症狀:
- 曾經有中度到嚴重的足踝扭傷
- 經常扭傷足踝
- 足踝慢性疼痛或是腫脹,特別是經過一天的工作後
- 上落斜路感到足踝不穩
- 患肢肌肉乏力或小腿肌肉萎縮
- 患肢平衡能力差(如:單腳站立、弓箭步)
復康運動:
我們可嘗試透過運動來提升足踝的肌力、控制能力、本體感覺和平衡力,減少出現拗柴和踝關節不穩定的情況。
- 使用彈力帶進行多方向的足踝肌肉訓練,從而增加肌力
- 可做雙腳踮腳尖或用腳尖走路,需留意並控制自己的足踝位置,避免出現外翻或內翻的情況
- 嘗試單腳站在不同材質的地面(由硬至軟),如室內地面、草地或軟墊上,訓練足底小肌肉及小腿兩側肌肉的控制和平衡能力
- 更進階的可以嘗試透過原地跳躍、單腳跳躍,增強下肢協調能力
預防勝於治療。身體受傷後,我們除了要處理痛楚,還要進行適當的復康運動,避免肌肉骨骼出現慢性問題!
參考資料:
1. Lin CI, Houtenbos S, Lu YH, Mayer F, Wippert PM. 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with perceived ankle instability-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21 Dec;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