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窗:行善

  兒子性格內向寡言,我常擔心他只顧自己,不理他人。他唸中學時,有天我們在住所大堂遇見一位老婆婆,她指著小兒對我說:「他是個乖巧的孩子。」我定一定神,甚麼?原來,某天小兒在大廈另一出口,發現婆婆兩手滿滿的提著手提袋,在梯間停下來喘氣。小兒問准婆婆,便接過袋來,默默陪伴婆婆慢步走上幾層樓梯,再轉乘電梯。兒子一直沒有提及此事,因此當刻有點愕然,無疑心中非常讚賞。

  我認識很多樂於助人的善心者,而最欣賞的,不少是「無名英雄」,善行完成,不問回報。我也認識不少集齊人馬、聯群結隊、浩浩蕩蕩扶弱濟貧……最令人惋惜的是,有人漸忘初心,變成搏取掌聲,甚至賺取功德。

  許多年前,讀過一本日文翻譯書。作者提及年幼家貧,每天只能吃一餐,晚上餓著肚子睡。某年小學運動會,其他同學一如以往,帶備豐富又精緻的便當與小食,但童年的作者只有兩個梅子飯團。班主任看在眼裡,著他拿著飯團到一旁,說:「今天我腸胃欠佳,好想吃你的梅子飯團,我們可以交換便當嗎?」孩子高興得很,滿足地吃光老師的美味便當。翌年,老師又作同樣要求,孩子當然非常樂意再次交換。若干年後,孩子長大了,回想舊事,才明白老師的美善心意。這小故事教曉我,做好事除了不用張揚,更要關顧受助者的心情,以免讓人尷尬,令對方自覺渺小,甚至自憐。

  一年多以來,我多次進出醫院,真的感謝醫護悉心照顧!住院期間要日以繼夜同時打幾種點滴,重甸甸的注藥儀器和大包小包的藥,都掛在輪架上,活像聖誕樹,喉管纏身,人到哪,就推拉到哪,狼狽蹣跚。上洗手間怎辦?幸好有位富同理心的院工姨姨,每次都立刻回應我的「叫人鐘」,馬上來到床前幫助我。

  又有位助護,每次都用消毒紙巾抹過血氧儀,才夾到我大拇指上。為甚麼?原來她留意到有潔癖的我,每次量完血氧都用酒精搓手液潔手,令到皮膚乾燥至脫皮,於是她不動聲色,主動先消毒儀器,以免酒精再傷我的皮膚。

  還有,住院期間,護士們一個點頭、一份笑容、一句鼓勵或讚美,都為我注入強心針。感謝他們願意多走一步,多做職責以外的善行。作為病人,對於他們的善心,既感謝亦感動。

  他們教曉我「不以善小而不為」。無論在甚麼崗位,都要盡心觀察,盡力行善,哪怕是小恩小惠,對於受助者都是美麗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