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泛指進食含有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後,出現以腹痛、嘔瀉等爲主要表現的中毒類疾病,臨床上與急性胃腸炎的症狀相似。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統計數字,香港近年平均每年食物中毒個案約200宗,影響約700人。

病因及症狀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有:進食動植物的生物鹼(包括真菌毒素中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屬污染或殘留農藥)、細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原蟲性腹瀉(如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腹瀉(如諾克病毒、輪狀病毒)等。大部分個案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發生於氣溫較高,有利細菌繁殖,食物容易變質的夏秋季節。

  患者在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後,毒素積累達可致病量,就會出現以胃腸道爲主的症狀。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一天多次、呈粥水樣、腹部壓痛、腸鳴、伴發熱、乏力等。重症者甚至出現血便、脫水、休克等情況。患者一般於進食變質食物當天至三天内起病,多在三天内自癒。

從中醫角度理解食物中毒

  根據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中醫診斷分為「嘔吐」和「泄瀉」。少數因侵襲性細菌引起粘液血便的患者,中醫診斷為「痢疾」。

  輕症患者經中醫治療後,一般可得改善。中醫通過減輕胃腸道炎症,避免因反復嘔吐與泄瀉而引起脫水,從而穩定病情。診斷一般分爲:胃腸濕熱、腸道寒濕、食滯腸胃等證,以及疾病後期的津氣虧虛和陽氣虛脫證。唯症狀嚴重,病情反覆不癒者,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常見中醫食療保健推介

1. 選穴按摩

1. 足三里

  可調節神經,調補脾胃氣血,治療腸胃不適,反覆嘔吐的症狀。此穴在外側膝眼下四横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左右兩邊各揉按3-5次,每次1-2分鐘。

2. 公孫

  可調理脾胃氣機,治療腹痛嘔吐,不欲飲食等症狀。此穴在足大趾內側、近足弓突起的高骨後緣凹陷處。左右兩邊各揉按3-5次,每次1-2分鐘。

2. 飲食建議

  患者應停止進食引起不適的食物。飲食應以清淡、稀軟、易吸收、少渣少油為原則,以減少脾胃負擔。忌食刺激、油膩、生冷、堅硬難以消化的食物。

  食物中毒早期,如瀉下過劇,要注意水份少量多次攝入,亦可飲米水加少許鹽調味,或沖泡綠茶水。病情有所好轉後,再轉爲少油、少渣、流質食物,如幼麵、稀粥等。腹瀉停止後,則可逐漸加一些蛋羹、肉碎、菜泥、軟飯等。恢復期可食健脾補益之食物,如飯、山藥、扁豆、蛋類等。但其原則是先稀後軟,先清淡後健脾,所選食品要新鮮易消化,減少粗纖維食物。

  康復後調養脾胃可選用小米蓮子淮山粥:

小米蓮子淮山粥

  • 成分:小米二湯匙,蓮子10克,淮山10克。
  • 做法:小米、蓮子、淮山洗淨,加適量清水煮成粥狀。溫服。
  • 功效:營養補益,健脾安神
  • 性質:平
  • 適應症:疲倦乏力,胃口欠佳,夜寐不安。

預防及調護方法

  所謂「病從口入」,平素要注意飲食衛生。處理食品和進食前應洗手。烹飪時要分開處理生熟食材,動物食品和隔夜飯菜需徹底煮熟。注意食材的保質、保鮮,及烹飪環境、器具和食材的清潔。避免光顧無牌食肆和食用有毒動植物。

  進食後若出現不適,應盡早求醫。嘔吐泄瀉期間應卧床休息,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