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有一種力量叫感恩

掛著「P」牌學感恩

  兩歲多的小苗伸手接了爺爺給他的禮物,媽媽教導他說:「小苗,收了禮物要講謝謝呀!」小苗模仿媽媽的語氣,似明非明地對爺爺說:「謝謝、謝謝。 」爺爺和媽媽聽到牙牙學語的小苗說謝謝,被逗得眉開眼笑。小苗看見他們的反應,也跟著一起高興起來。

  我們最早接受的感恩教育,大概就如上述情景。好像掛著「P」牌學感恩,聽從大人教導「為何感恩」,模仿大人言行「表達感恩」,說聲「謝謝」,皆大歡喜。

因覺悟而感恩

  說聲「謝謝」,出發點可能只是為了禮貌。從禮貌到感恩,必須在認知和情感上有所覺悟,明白到無論自己是多麼獨立能幹,現在所得到的,總有不少並非出於自己的勞力和努力,而是因著有家人肯默默付出,有伴侶的體諒忍讓,有好友能風雨同路,有同事給打氣支持,有醫護的悉心照料,有牧者在守望代禱,還有陌生人的微笑鼓勵,或自己犯錯時別人的寬恕包容。此外,若觀看天地萬物,不難發現大自然時刻供應我們各種滋養:有日光、有空氣、有生命氣息、有久旱後的甘霖、有暴雨後的晴天……,恩澤之多,數之不盡,卻竟沒有一樣靠著自己的才幹而得到的。

  這種覺悟,帶領我們走向感恩之路。

感恩對生命有益

  感恩對提升生命質素有重大作用。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練習感恩有助減少並預防身體和情緒疾病。身體效益方面,練習感恩有助改善高血壓,降低減少患上抑鬱、焦慮和濫藥等問題的風險,更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在心理效益方面,練習感恩能令人對生活知足,感到喜樂,且肯定自己是個值得被人關心的人。練習感恩能令人有較佳的抗逆力,在困境時能保護個人免陷於嫉妒、不忿、貪婪和怨恨等具破壞性的衝動當中。人際關係方面,感恩使人專注於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使人渴望回饋,因而變得願意與人配合,並且樂意助人。如此這樣,感恩能修補破裂關係帶來的傷害,促使與人復和。

感恩是有意識的選擇

  生活一帆風順,事事稱心如意並不是感恩的先決條件。感恩是有意識的選擇、決定和堅持。我們都聽見過不少人處身戰亂、疾病傷殘、家庭巨變等苦難中仍能積極樂觀、滿心感恩的例子。在筆者的臨床個案中,有一位因為外貌異於常人而受人歧視的青年説:「雖然四周時常充滿著輕蔑厭惡的眼神,但我選擇去注視對我友善微笑的臉孔,並因此常常感到喜樂。」

將感恩變成習慣

  感恩並不一定是天生性情使然,而是可以透過不斷練習去培養。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

  1. 平靜心情: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慢慢地做深呼吸,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
  2. 專注細想:集中注意力去細想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片段。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有哪些人?如何對自己作出了幫助、安慰、鼓勵、寬恕或慷慨善待?感恩的對象,不僅是他人,也可以感謝自己身體的器官四肢,感激它們晝夜堅守崗位,努力發揮功能,令自己能看、能聽、能嚐、能觸摸,可以消化吸收,可以平衡身體,也可以理解事情。感恩的對象也可以是蒼天萬物,數算造物主的恩典,在浩瀚宇宙裡將自己安居於一個有陸地、海洋、花草、四季以及各種供應人們所需資源的美地。
  3. 靜觀意念:在練習感恩的時候,腦海中可能會出現抗拒感恩的想法,例如「全部都是我應該得到的」、「都是別人欠我的」、「我是受害人」等,可以將自己想像成為一個旁觀者,讓這些想法漸漸過去,並重新集中注意力在感恩事項上。假若這些想法實在揮之不去,令自己無法集中,可以將它們寫下來,容後處理,並在有需要時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4. 寫下筆記:寫感恩筆記,又或者給自己想要感激的對象寫一封感謝信。內容可以包括描述別人為自己作出的美好事情,自己對受到恩待的想法和感動,以及打算如何回應別人的美意。將感恩事項以及當中的想法和感受寫成文字,這過程能幫助我們以感恩的角度整理思緒,將焦點集中於正向思維,因而對生命感到樂觀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