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

親愛的火鳳凰:

  提筆之時,相信妳正在外國很努力地完成妳最後一年的大學課程,盼望很快能收到妳畢業的好消息!

  記得在醫院初次遇見妳時,感覺到妳的困擾、徬徨;妳跟我說,妳原本是計劃回港放暑假,卻因咽喉的傷口發炎,影響吞嚥而被迫留醫。當時妳很不開心,因妳剛知道自己不單要接受抗生素療程,還要嘗試一項陌生、尚未有期數的高壓氧治療。妳最擔心的是治療將會拖延妳的學習進度,特別這是課程的最後一年,論文的題目和教授都已選定了,如果因病未能返回校園,會有較多的影響和考慮。

  在往後的探訪中,我聽到妳內心更深的擔憂,不知如何面對明天。「現在還有爸媽照顧,但有天失去他們,或再遇不到好的醫生,到時身體漸漸衰退,那麼自己以後的人生將會怎樣?」我再細聽妳的經歷,當時妳才十六歲,就被確診頸椎癌,經歷手術、化療和電療的煎熬,雖然腫瘤已清除,但治療的後遺症,卻使妳經歷一連串的失去和身心的改變。頸椎的枯骨使妳的頭不能隨意轉動,電療的後遺症影響妳不能吃固體食物,不能再像以往一樣的吃喝,不能再做劇烈運動。妳的性格也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原來患病前的妳是個愛笑、很活潑、很健談、交遊廣闊的人。

  在探訪過程中,我感受到妳的艱難;我讓妳哭訴傷痛,讓妳哀悼種種的失去。同時我何等驚訝,不禁問:「妳自發病後,這七年是怎樣走過來的?」妳停了一會,漸漸地對自己有更多發現。妳發現患病後,腦袋突然開竅,成績突飛猛進;學習方面,妳比患病前更清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並立志成為負傷的治療者,在醫院關懷病人的心靈需要。妳更清楚自己身體的限制,更懂得照顧和保護自己的身體,因此妳不隨意參加大食會和吃燒烤的食物。妳更說:「自己的『病』只是較別人早一點經歷而已,其實『病』是每一個人遲早都會經歷的」。我很欣賞妳敏銳的思考和發現,能夠分辨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又能站穩自己的位置。

  最後我問:「妳對明天的憂慮是從何時開始?」妳醒覺說:「原來是自己對今次新的治療抱了過高的期望。」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明天會是怎樣,但相信妳必能一步步地走過,正如妳在七年前發病時,也不知道今天將成為一位準心理學家。

  記得《危機介入與創傷反應—理論與實務》一書提到,遭遇危機與創傷事件的人,大多是具有功能且運作正常,當他們面臨具有破壞性的不尋常狀況時,若有人能協助他們發掘並善用其「內在資源」,他們通常能夠逐漸走出傷痛,重新迎向未來,猶如「浴火鳳凰」。我相信你正是這樣的「火鳳凰」!

周院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