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疾病,中老年人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各種原因引起胰島素的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時,就會導致糖的代謝紊亂,使血糖增高,出現尿糖。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的疾病,病程長、併發症多。

  中國對糖尿病的認識較其他國家為早。在公元二世紀的《內經》中已有「消渴病」的記載(包括現今所講的糖尿病):「脾癉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按古籍稱胰臟為脾臟,「癉」是大熱之意,「肥」字是指脂肪,「甘」指甜食。觀此《內經》,已記錄糖尿病的發作是由於胰臟的病變,並說出其病因與多食肥膩及甜品有關。

  「消渴病」是指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疲倦、甜尿為主症的疾患,前人依其「三多」,故又稱為「三消」。以渴飲不已為上消,病在肺;食入即飢為中消,病在胃;飲一溲二、小便如膏為下消,病在腎。但三消之分,不能絕對化,因為只有三多症狀在疾病發生與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才能稱為消渴病。消渴病的發病原因與人的飲食不節、情志不調、煩勞過度、先天不足及藥物所傷有關。

  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身體會出現陰虧熱盛的病徵,其中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陰越虛而熱越盛,熱越盛而陰越虛,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由於消渴病與肺、胃、腎三臟功能失調有著密切關係,所以前人又把「三消」稱為肺消、胃消、腎消。糖尿病的防治,現今主張飲食控制、藥物治療、體育療法及實施教育等四項。

  其中以飲食控制最為重要。病者需培養良好的均衡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忌吃甜食,適量節制含有澱粉質的食品,多選高纖維及少油膩食物,不宜亂服燥補中藥或食物,烹調避免太多調味品。使用中醫藥治療消渴病,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尤為重要,臨牀應根據其燥熱陰虧的發病機理,使用以滋陰清熱,潤燥生津等治療原則。

  民間流傳很多降血糖的食物,筆者經過長期臨牀觀察,發現某些食物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有降低血糖作用,現介紹如下:苦瓜、冬瓜、南瓜、番薯葉(或番薯藤)、菠菜根、芹菜、豇豆(即豆角)、豌豆(即荷蘭豆)、玉米鬚、西瓜皮、番石榴、番石榴葉、油柑子、烏梅、蕎麥、黑、白木耳、洋葱。在使用前,最好先請教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