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同心:五分鐘、大改變

  日常生活中,你會怎樣運用五分鐘的時間?吃個早餐?發個短訊?玩手機遊戲?還是白白溜過?在公立醫院全科門診工作八年了,我學會善用五分鐘看一個病人。

  現時全港大部份全科門診醫生,每晝需要處理三、四十個診症,才可應付公營醫療的需求。如此計算,每位病人平均只分得五至六分鐘的診症時間。在這短短數分鐘內,求診者需要盡訴病情,醫生也要完成診症,實在是對病者和醫者的考驗!

  以慢性病為例,病人一般是定時覆診的。醫生需要回顧病歷,了解當下病情是否受控,同時要查閱平日的血壓血糖記錄,詳問有否定時服藥、戒口、運動或併發症等,然後按需要而調整藥物配方及安排併發症篩查。若一切順利,病人通常可以在五分鐘內步出診症室,但也會經常遇到病情不穩或有其他病徵的病人,診症時間也就因而超標!由於病者都有不同病徵或原因來求診,診症時間難以估計,我們唯有「拉上補下」,盡量騰出時間補貼較複雜的病症!

  長期的「五分鐘衝症考驗」磨鍊了我的診症技巧,也推動我經常更新醫學知識,而且間接促成我完成了專科考試。不過,我偶然也有燒盡(burnout)的感覺,而且未能完全體會從幫助病人而有的滿足感,因為能夠按時完成診症已經很不容易,更遑論令病者得到身心社靈的全人關顧!

  雖然在工作中有過低谷的日子,但感謝上帝的恩典和看顧,祂讓病者的感謝、家人的支持,同事的互助不住激勵我!漸漸地,我明白到要好好把握這五分鐘,讓自己和病人都不再一樣。

  最近一次在午飯前,遇上一位特別的婆婆。她七十來歲,患有三高才三年多,已服用三種最大劑量的口服糖尿藥,而平均血糖值(HbA1c)仍一直高企(一個月前升至13.5%)。她早前還做了糖尿眼的激光手術。特別之處是她一直以來都堅決拒絕各類醫療建議。除了服藥外,她不肯打胰島素針,不願見營養師,也不做併發症篩查,更不願醫生通知兒女或叫他們陪診。我一如其他同事,嘗試了解箇中因由,鼓勵她聽勸,甚至警告她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只是都無功而還。她還回答說死了也罷!

由於接近午飯時段,本想為她安排快期覆診便算了。但就在那時,姑娘通知我門外有婆婆的女兒等候。我便動用剩下來的五分鐘時間,在另一房間跟她解釋婆婆的病情。原來,婆婆的五個兒女都不同住,這個大女兒剛從外國回來探望。她知情後很擔心,哭著說定必跟進母親服藥和安排其他弟妹陪診。往後的覆診終於出現曙光,婆婆依時服藥和配合各樣治療,回家後血糖開始回落至理想水平。

這件事讓我更確定五分鐘可以帶來重大改變,秘訣是用得其所。但願我們這有限的五分鐘診症,繼續默默地為醫者和患者帶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