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高「風」險

秦太太今年60歲,身體肥胖,重70公斤。多年持續「超磅」,愛吃又很少運動;她今天突然感到臉上發紅頭脹,十分擔心,所以來診所檢查血壓。量度後發現她的血壓為190/100,屬於偏高。即使經過30分鐘的休息,讀數仍是高企。她以前已有兩次頗高的血壓讀數,我亦已安排過血液測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腎功能衰竭。最後我建議她開始服降血壓藥治療。「但醫生,我聽說一旦開始用藥,便不能停下來,我不想永遠依靠藥物。」秦太太面帶猶疑地說。

 六份一的機會

  不少病者都抗拒長期服用降血壓藥,他們認為小小血壓高,身體又沒有甚麼症狀,為甚麼仍要每天服藥?病人拒絕服藥,是因為他們還未認識到,血壓高與中風的密切關係。事實上,高血壓令中風危險性增加六倍,而血壓正常卻可減低中風機會一半。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事實:世界上六分一的人會在他們一生中中風。原來每六秒鐘,便有一人死於中風;每六秒鐘,有人會因中風而成為永久傷殘;65%的人中風後,殘疾阻礙了他們的日常活動能力,生命質素將永遠被改變。中風是繼冠狀動脈心臟病之後的第二大殺手和導致殘疾的首要成因。中風引致的死亡人數比乳腺癌、前列腺癌更多。至於中風的男女比例,從醫學研究中推算女性一生中風的危險性為五分一,男性則為六分一。

中風的類型

主要有兩種情況阻礙血液流向腦部:

  1. 缺血性中風—血管堵塞
  2. 出血性中風—血管破裂,引起血液洩漏到大腦組織

  「缺血性中風」佔病例87%左右:脂肪沉積於內血管壁發展成為障礙物,導致供血至腦部受到阻塞,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些脂肪沉積可引起兩種類型的梗阻:「腦血栓」是指血栓(血凝塊),在血管的堵塞部分再發展。而另一類是「腦栓塞」,通常指血凝塊在另一位置形成,如上胸部、頸部、心臟和大血管;血凝塊的部分破散,進入循環系統,穿過大腦血管,直到達太窄而無法讓它通過的血管,做成堵塞。

  「出血性中風」佔中風病例約13%,起因從破裂血管出血到周圍,血液積聚並壓縮周圍腦組織。出血性中風有兩種,分別為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

  出血性中風通常由一個弱化血管破裂所造成,其中又分為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兩種。動脈瘤是血管氣球化的弱化區域,如果不及時治療,動脈瘤繼續弱化,直到它破裂出血。

如何預防中風?

  任何人都可以採取行動,降低中風的風險: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健康飲食,足夠水果和蔬菜,任何人都做得到。建議每天攝入量少於5克,即一茶匙鹽。孩子不要吃太多鹽,尤為重要,因為血壓先在童年開始上升。低鹽飲食需要時間來習慣,學習享受低鹽食物的美味。另外,吸煙人士的血管受尼古丁刺激、容易發炎;吸煙令血小板功能改變,中風機會倍增。

  切勿忽略中風警告訊號,大家可學習一項簡單詢問測試:臉、手臂、言語和行動的(FAST)

測試:

  1. 檢查患者的臉(Face)。他們的嘴有向下垂嗎?
  2. 患者能舉起雙臂(Arm)嗎?
  3. 患者講話語音(Speech)含糊不清嗎?
  4. 時間 (Time) — 最重要是分秒必爭。

  如果注意到有一個或多個以上跡象,不要等待,立即打999,把患者送到醫院去!

中風之後

  若身邊不幸有人中風,我們需要作好心理預備,中風患者的康復期可能以年計,所以必需要在復康治療和生活照顧上作出適當的安排和轉介。由於中風之後,至少四分一人會再次中風;而且中風5年之內,再次中風的風險亦會增加40%以上,所以照顧者更需多加留意患者會否有再次中風跡象。

  其次,照顧者亦要認識中風後遺症,如痙攣、身體疼痛、失禁、溝通和認知能力減弱等。這些限制一方面會影響中風康復者與家人的關係,也會為親屬和照顧者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除了專業的醫護人員,還需加上愛心和耐性,陪伴病人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