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從創傷經驗中成長

  過去一年接二連三發生嚴重的海難及空難事故,令人感到無奈和哀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讓已經生活在充滿壓力的香港人,額外的增添一份危機感。事實上,生活在香港社會的家庭,都持續面對著不少突發的事件。如工作性質的變化、家人身心健康問題、人際關係的張力、子女的成長問題、政治生態環境的變化等。我們不難意識到生活不再是簡單的學問,事實上,生命教育的課題,亦不單是面對生離死別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仍能活得精彩。

人性的光芒,在危機中燃點

  當我們細心留意其他人面對危機的反應時,不難發現突發事件對人的影響是難以準確預測的。若事件發生在性格開朗的人及團結的家庭中,這些事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單會較為短暫,事件過後更會對個人及家庭的素質帶來提升。這現象愈來愈受到學者的重視,在世界各地開始有更多專業人士,積極推廣這種在困難中成長的正向心理。從韓國海難的事故中,我們看到學生在危難中仍然發揮守望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豎立良好榜樣,讓人看到潛藏在人性內心的光芒,在危機中被充份燃點。

  有作者分析二十世紀的名人時,發現他們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特質,其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有過不順利的童年時期,四分之一有身體上的殘缺,甚至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在童年時有語言上的障礙,他們自少便要學習面對困難。但他們因而在成長過程中漸鍛練到很多重要的特質,例如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對人產生憐憫、對生命境界的開拓精神及對真善美的渴求等等。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如何在創傷經驗中積極尋找生命的意義及珍惜生命的各種起跌的經驗。不謀而合地,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當逆境出現時,能成功跨越困難的人往往較其他人更能對將來存有希望,並且能將這種主觀的希望化作具體客觀的意義目標、構思可行的方法及貫徹始終地實踐。只要我們勇於面對生活的考驗,接受意志的磨練,尋找同路人及認定人生終極目標,最終能將壓力轉化為生命力。

成功從創傷經驗中成長

  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快樂,心想事成往往被視為達致幸福的途徑,但這種順境中的幸福對人的成長反而幫助不大,甚至可能使人對環境產生依賴。而且心願是否達成,生活能否順利,往往受很多客觀因素影響,並非完全由我們控制。慣於順境,一旦困難出現的時候,反而會容易感到無助及苦惱,覺得幸福好像與自己無份。困難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契機,特別是當困難帶來心靈創傷,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及對人生安全產生威脅時,人便需要對生命作出全盤的反思。這個過程對個人自我形象、人際關係、價值觀,以及人生目標都會帶來很大的衝擊,那些能成功從創傷經驗中成長的人,他們會有下列各方面的表現:

1. 人際關係的轉變

  • 更有信心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 與人關係更為密切
  • 更願意與人分享感受
  • 對人有更多的關懷及接納
  • 自然地欣賞其他人的優點
  • 更接受自己需要其他人

2. 更多生活的選擇

  • 發展新的興趣及嗜好
  • 找到生命的新方向
  • 感到有更多發展的機會
  • 更願意改變自己的習慣

3. 個人能力的發揮

  • 更為感到可以信賴自己
  • 更認識自己面對困難的能力
  • 有決心去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 發覺過往低估了自己的潛質

4. 靈性生活的追求

  • 對靈性的事物有更大體會
  • 更投入宗教信仰的生活

5. 生命存留的感恩

  • 改變生活的優先次序
  • 更能體會每天活著的價值
  • 更能接受生命變化的本質

  聖經傳道書內容充滿著各種人生智慧,傳道者不斷提醒我們人生是一個轉變的循環,人在順境中要居安思危,在困難中要保持盼望。而上帝讓人經歷這一切的人生苦與樂,目的是要讓我們成長及回歸祂的懷抱,讓我們深切體會終極的盼望和永恒的歸宿。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傳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