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好好活下去!

  當一位媽媽得悉自己患上癌症,因害怕成為兒女的負擔,決定放棄所有治療,希望早日離世,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更不用成為別人的包袱。一位中年男士,因脊椎神經嚴重損害,下身癱瘓。 他一生從未遇過挫折,當知道餘生要靠輪椅代步時,感到絕望難過,不能承受這種「折磨」,便萌生自殺的念頭。

  在患病(尤指長期或晚期)過程中,部分的病者會出現較強烈的負面思想和情緒,甚至產生輕生的想法或行為。

唔想「累人累己」?

  若以為一死了之,便不用再負累家人,這是大錯特錯的! 病者的輕生,留給家人的不只是雙倍的哀痛,更是揮之不去的自責和內疚。 只要你是家庭成員,你的存在本身便能給予家人整整齊齊、穩妥的感覺。 不要輕易放棄能夠見證及陪伴兒女成長、結婚生子,與他們經歷同悲同喜的機會。研究調查指出,若有家人因自殺離世,他們會較一般人容易自尋短見。 為了愛自己的人,病者應肯定自己曾對家庭、社會所作出的貢獻,然後用坦然和感恩的心接受別人的幫助和關懷。

唔想成為「廢人」?

  不要讓病患成為你的全部,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病患,縱使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嘗試有彈性地作出合理的調整,盡量讓自己做回能力範圍可完成的事情(如:進食、更衣)。不要放棄外出散步、品嘗美食、閱讀、看電視、與親友共聚、參與教會聚會等機會。

  盡量把握時間,實踐未完的心願,探望遠方的親友、旅行、把自己寶貴的技能或人生經驗傳給下一代,甚至花點心思製作禮物(如心意咭、相簿、錄影帶等),留給家人作為紀念。如體力許可,更可參與義務工作,化悲為喜成為生命鬥士!

  部分病者更在患病時反思人生,從而再次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生活反變得充實有意義。

作為病者,當你想放棄時…

  • 有自殺的念頭不等於你真的想死,極有可能只是一剎那的衝動,代表你當時感到極度痛苦或絕望而已!
  • 給自己一些空間及更多的時間,您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不等於需要立刻行動,請把自殺的「念頭」與「行動」留些距離,先讓自己的心情穩定下來、並冷靜地分析利害。
  • 您此刻可能感到很沮喪或絕望,但請相信問題總有解決的方法,如:積極尋求病痛的緣由和接受治療、學習如何處理病患引起的不適、等待有效的治療。
  • 要知道世上仍有關心您的人(家人、親友、教會、社會服務機構、醫護人員),願意聆聽和了解你、幫助你面對困難。

想盡快擺脫尋死的念頭,你可以:

  • 先讓自己遠離所有可以傷害自己的物件、利器或地點。
  • 把自己有尋死的想法告訴家人或信任的人,或打自殺求助熱線,緊急時立即打999或到急症室求助。
  • 想一些曾令你愉快的人、物、事情,細細回想那些良好的感覺,令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
  • 不斷為自己打氣,注入正面思想,如:「我要努力活下去」,「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可以尋求幫助」,「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作為家屬,如何幫助病者…

  • 家庭成員共同承擔照顧病者的責任,以減低病者的內疚感和被照顧的壓力。
  • 多留意病者的情緒,如病者有不尋常的行為舉動 (如:將心愛物件轉送他人,預備自殺工具)或說話(如:表達希望死去,與親友道別),家人應直接查問病者是否有自殺的念頭,鼓勵病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向病者表達愛和關心,認定病者的存在價值,願意與病者一起面對困難,使病者感到被了解、尊重和關懷。 同時,家人應格外謹慎,避免讓病者接觸自殺工具,與及盡量不讓他獨處。

專業的介入

如若病者有自殺傾向,病者或其家屬應主動向醫護人員透露,按個別情況,安排社工、院牧、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為病者提供情緒支援、心理輔導或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