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直說:托付

  很多人都羨慕外科醫生,因他們能施行手術拯救病人。成功的手術能為病人在瞬間將腫瘤拿走,功效往往是立竿見影的。不過鮮有人知道外科醫生為病人施行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個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的我,為病人做手術是日常的工作,但如果外科醫生視手術只是一種「機械式的程序操作」,那就是將人的生命非人性化了。要知道同一病症不一定要接受同一類的手術,當中我們要因應病人的身體狀況、病情本身的多樣性及複雜性,以及對非手術治療的比較而作出做手術的決定。最後,病人以至家人的接受程度及期望也是一重要參考因素。

  多年前曾替一名中年男病人施行胰頭、十二指腸及膽總管切除手術。那位病人患的是膽管癌,手術是治療的唯一有效療法,而這病人對手術亦寄予莫大的期望。可惜手術進行並不順利,這是和那位病人既深又厚的體形有關。我要突破了不少難關才能將手術完成,而手術後我已心身疲乏。手術期間我反覆問自己:「為甚麼我要選擇當外科醫生呢!」

  手術後的第二天,這病人情況轉差,開始出現發高燒,腹脹以及心跳快的問題,緊急的電腦掃描顯示病人腹腔積液。我們急忙為病人施行導管引流,確定為胰液滲漏。當我把病人危殆的消息告訴他的太太時,她對我哭着說:「醫生,你一定要救回我的丈夫,他對我是非常重要的!」她的話頓時令我心裡一沈,心想:這樣的併發症是很危險的,我絕對不能承諾可挽救這病人的生命,只能對她說:「我們會盡力而為的!」但心底裡卻感到承擔不了這麼重的托付。

  之後的幾天,我不能安睡,不想進食,心情煩躁以及有內咎感,作為基督徒的我唯有向神祈禱交托,並且盤算應否為這病人再做手術或是採用引流的方式處理,最後我決定採用後者。引流後,病人的傷口又受感染而每天釋出感染液,因此需要緊密的評估狀況,當時病房的護士也驚訝我每天都親自替這病人更換傷口的敷料。

  經過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治療,這病人最終可康復出院。他和太太在離院時對我多番感謝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這的確是我從醫生涯中難忘的經歷。往後的數年,這病人在新年時都寄給我賀年咭,教我感受到萬分的喜悅。我常想,這手術並不算是成功,但病人最終可以痊癒,是因為有醫生懷着不離不棄的心,以及病人及家屬對生命的渴求。托付的背後是有着代價的,但這也是成功的最大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