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煩「腦」有幾多?

「他很大意,電話放在面前也看不見。 」

「他明知自己站立也不穩,走路時還要這樣心急,難道他不知道這是很危險的嗎?」

「我今早已經反覆提醒他要攜帶覆診紙,他仍然忘記,為何總是不用心去記著?」

「他很固執,明知那方法已經行不通還繼續去做;他以前不是這樣子的。 」

「他經常在不適當的時候大喊或大笑,令我很尷尬。 」

「他以前是書蟲,現在是懶蟲,看半小時報紙都說疲倦。 」

  這是腦部中風或腦創傷病人的家屬常提出的抱怨。其實,病人的這些表現往往反映出他們的腦功能因腦神經受損而產生轉變。所謂的腦功能是指所有幫助我們處理訊息的能力,包括專注力、記憶、主管功能、處理視覺訊息和語言訊息、及調節情緒的功能等等。在病人中風或腦創傷後,家人一般會主要留意到病人的手腳活動能力有沒有受影響,但逐漸地,部分家人會察覺到病人的行為和情緒跟以前不一樣。有一些腦功能的缺損是較容易發現和理解,例如記憶或語言的問題,但其他的則比較難,因此為病人扣上「偷懶」和「粗心」等罪名。很多時候,病人並不察覺自己的腦功能有所轉變,所以當別人指出他們的問題時,他們會否認或忿怒,而當病人不斷重覆這些表現時,有些家人便會感到無奈,甚至覺得病人有心作對,結果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以下是常見的腦功能缺損表現:

  專注力問題 —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病人往往會很容易疲倦和分心,表現亦反覆不定、易被騷擾、難以一心二用,即使面對以往一些很簡單的事情,現在都變得吃力,因而產生挫敗或煩躁的情緒。作為家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病人這些表現並非由於不盡力或懶惰,而是屬於腦功能缺損的徵狀,這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所以接納是重要的第一步;但這並不代表要縱容他們,而是要體諒他們的難處,同時鼓勵他們去適應和練習,例如把工作分開幾次去完成,縮短集中精神的時間,每次只集中做一件事及減低環境中的騷擾。

  記憶力減弱 — 病人會出現早期記憶或近期記憶的遺漏,較難學習新的事物,甚至出現以錯誤資料填補遺失記憶的情況。家人可以與病人傾談一些往事,和病人去一些熟悉的地方回顧舊事,看一些舊相片等等來重拾記憶。保持生活的固有規律對記性差的病人尤為重要,家人亦可以幫助病人用筆記、電話或電腦去記錄和作為提醒。

  不過,家人要避免做「考官」,不要重覆地問病人「你記唔記得這個是誰?不是 … 你再想想」。這些重覆的提問有兩個問題:第一,病人會因不斷答錯而感到挫敗,影響自信心,特別在他人面前;第二,這不是最有效去幫助他們回復記憶的方法。所以,當在遠處見到某人時,如果你認為病人對那人的名字有些印象,便可以給予提示,如「他姓陳還是張」或「他的英文名是A…」。如果病人不記得那人的名字的話,就直接告訴病人「他是你的病友張先生」,然後鼓勵他上前跟他打招呼,這樣既能給予他多一個溫習的機會,亦讓他有成功感。

  主管功能下降 — 這個腦功能的缺損是較為抽象的,病人的主動性下降,思考靈活性減弱,難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或尋求不同的解決辦法,因而顯得固執或自私,嚴重的更會出現重覆性行為,如不斷重覆一樣的動作或說話,難以停止。有些病人的組織和計劃能力受到影響,會難以定立目標、計劃步驟及自發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使他們在處理一些簡單的日程如買東西或過馬路等也顯得「論論盡盡」;有些則變得衝動,較難克制不恰當的行為。

  家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病人並非刻意為難,很多時候,病人自己並不察覺自己有這些問題,所以當病人執著於某些行為、說話或思想時,可以嘗試轉移他的目標,容後再試,讓病人參與決定亦能增加患者的自主和控制。家人亦應經常留意患者的情緒,當病人開始煩躁不安時,及早提示他去休息;並調整期望,定立一些短期和可行的目標;保持平靜和中立的態度,鼓勵恰當的行為,協助病人建立和保持有規律和有意義的生活。

  腦功能的缺損和其他身體功能的缺損一樣,有部分會隨著時間自然修復,有部分需要透過練習和訓練去改善,亦有部分功能是不能回復的,所以要接受用一些其他方法去輔助,如記性差的病人可用筆記和日程等工具去幫助日常的生活。所以,家人的了解和接納對病人的康復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家人亦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給予大家空間和時間,避免衝突,互相扶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