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窗:甜的吃,苦的也吃

  孩子年幼時,大都嗜甜怕苦,因此不愛吃涼瓜(又稱苦瓜)。但年齡稍長,就能慢慢接受,最後甚至可能愛上這甘苦的味道。我的女兒也是這樣,幼年時不喜吃,稍大了,就勉強接受,到如今長大了,還嫌媽媽買的涼瓜不夠苦,更要求煮的時候不要出水,免得減少了苦味。

  我們的味覺隨著年紀的長大,都能夠吃「苦」,雖然成年人也有喜歡嗜甜的,但大多數隨著年紀長大,吃甜的喜好都會減少。有些即使喜歡,因為知道吃甜太多,會對健康有所影響,所以也克制自己了。

  有人認為,吃,只屬於生理的反應;但我認為,吃,也可以是生命的反映。這不單是從飲食的態度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品格修養,而是「吃」本身就反映出生命的規律與追求。

  先甜後苦,豈不是人生的寫照嗎?有甜有苦,不也是人生的現實嗎?因此,學會如何吃甜也吃苦,甚至是少甜多苦,豈不是我們成長的經驗?

  甜是易入口的,但「苦」卻要慢慢適應過來才能嚐到它的甘味。人生裡的幸福快樂,我們不需要學習適應;相反,苦難不幸,每一個人當初都會抗拒。但吃「苦」有益,所以聰明而有愛心的父母,總會故意哄孩子吃一點,又吃一點,讓他們慢慢學會吃;並且,又會在生活不作過份保護,甚至刻意加上一些難處,讓孩子受到挫折或打擊。這樣,孩子的個性才能堅強,處事才會更加智慧。

  甜的東西是提供能量給我們身體的,所以我們不能缺少糖,然而,若身體的糖多了,就不是好事。幸福快樂,是為我們生命提供能量,因為生活幸福快樂的人,才會積極生活和努力工作。所以幸福快樂不單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向前的動力。但只求幸福快樂,我們的人生,不單危險,而且容易變得愚昧。

  苦的東西,往往和有益與治療連在一起,「苦口良藥」更是金石良言。因此,肯吃苦,則表示是可以把不好的(如疾病)變為好的。因為挫折與不幸,雖然會帶來傷害和損失,然而,當人處於挫折和不幸之中時,他必然需要對自己的生活作出調整和反省。因此,挫折與不幸,表面上是帶來不便、損失,甚至痛苦,但正確的處理,卻可以提昇人的智慧和量度,因而改善我們心靈的質素,這好處並不比幸福快樂為小,而且苦後回甘,其味更是深長。

  我們會吃甜,也要吃苦;要幸福快樂,也接受挫折不幸,因為我們需要生活的能量,也需要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