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直說:病人其實是老師

  行醫已十九年。還記得起初選擇專科時,我告訴自己,非選內科不可,因為傳統上內科醫生治療的疾病最廣,疾病變化亦最複雜,分科亦最多。但是當我完成高級內科醫學(Advanced Training in Internal Medicine)訓練後,發覺所學懂的醫學知識都是很有限,而治療的都是以肉身的疾病為主,而且很多內科病都是慢性病,根本不能根治,只可以控制或紓緩病情。於是我便投身於老人科及紓緩治療科的專科訓練, 一方面可以對慢性病的治療掌握得準確,另一方面更可在臨終治療上滿足病人的各樣需要。而在紓緩病房內, 每一位臨終病人背後都有一個值得我學習的故事。

  記得一次,在紓緩病房內,我照顧一位約三十多歲的乳癌病人,她因為擔心手術及化療影響外觀,拒絕西醫療法,寧願以氣功治療。 初期接觸她時,我們不能明白,她在癌症末期時仍對西醫療法存疑,拒絕任何可以減輕症狀或紓緩病徵的藥物。照顧她的傭工亦受不了她腫瘤的惡臭而辭職,甚至連她父親及男朋友也不能體諒她的情況而令關係轉差。

  為讓她獲得妥善的照顧,我們先了解她心理的障礙。原來她是一位專業美容師,對天然美這價值觀是非常執著的,甚至認為要比健康及性命重要。她起初因為害怕手術影響她的身材及化療影響她的皮膚容貌,拒絕西醫療法;現在她又不能接受自己的身段受腫瘤侵蝕,於是十分憤怒自己起初的決定,不能原諒自己,並將憤怒投射於家人及醫護人員。於是我向她仔細解釋我們所用藥物的療效,並鼓勵她逐步接受西藥,承諾若有副作用可立即停服。她漸漸明白我們的用心及西藥的療效,願意接受紓緩治療的療程,及面對末期癌病的事實,使身體上的痛楚減至最低,而她與父親的關係亦得以和諧,及完成自己與男朋友的心願。

  無藥可醫,並不等於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其實除了治愈疾病外,醫生還可以藉紓緩治療減輕病人的各種身體不適,照顧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及精神需要。若病人的身體不適得以紓緩,他們的生活素質及身心靈健康都能提升。在身體舒適的情況下,他們就更能珍惜並享受與親人相處的時光,並完成自己的未了心願。

  臨終病人雖是受助者,但我們發覺我們所得到的遠比付出多。他們其實是我們的老師,教我們照顧他們的正確方向,讓我們知道可以怎樣幫助他們。而每個病人的經歷及故事,都促使我們在生命上,價值觀上有更多的反思,並學會珍惜現有,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