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醫:有口難言也難嚥

  言語治療在香港有數十年歷史,早年全港只有寥寥數位曾於海外受訓的言語治療師,直至90年代首批本地訓練的言語治療師畢業,我們才開始廣泛地為市民服務。談起言語治療,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聯想起有語言障礙的小朋友。但其實除了小朋友,大朋友和老朋友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就如我身處醫院裏工作,所接觸的轉介病人其實以大朋友居多。

  導致語言障礙的原因有許多,有先天或後天性,先天包括發展遲緩和生長結構問題,如兔唇裂顎;後天原因如腦部疾病或創傷,包括中風、腦外傷、腫瘤、受感染、柏金遜症或老人痴呆症等,亦可引致語言障礙,我們稱此等為神經性語言障礙。除此之外,說話的聲線問題也是我們的治療範圍。常見的聲線問題包括聲音沙啞、失聲、走音、喉嚨疼痛、音調過高或過低、聲量過大或過弱等等。病人可能由於聲帶過勞或受損、喉部肌肉過度緊張或鬆弛、情緒困擾、發聲方法不當或神經性疾病等以致聲帶運動不良,導致聲帶出現發炎、水腫、息肉、潰瘍、痳痺等等症狀而影響發聲。還有一類病人因為腫瘤或創傷以致部份或全喉被切除,因而喪失發聲能力。

  語言是我們重要的溝通工具,我們會用心教導病人正確和有效的發聲或發音方法,盡力訓練他們學習或重新建立溝通能力,有需要時亦會為個別病患者設計及幫助其使用適當的輔助溝通工具,並教導家人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治療過程的長短一般視乎病情而定,由數個月至數年不等,而最終康復的程度亦按不同病況與年齡而有所分別。

  在我們的工作範圍中,有一種比較鮮為人知的是治療吞嚥障礙。做成病人吞嚥困難的原因有許多,例如受腦疾影響,又或曾接受過喉部或食道手術等。我們會評估患者的情況和訂定最合適的吞嚥方法,並根據患者的能力而決定食物的濃度及採用適當的方法。有些情況比較困難的病人,短期內可能要為他們插鼻管或胃管以將營養液直接注入胃中,見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響,我也希望可以盡快為他們解決吞嚥的問題,但病人實際的康復進度卻不一定如意,所以每次得見他們能拔去喉管,我都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