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駕馭壓力

  談到壓力與精神健康,我會想到一位年輕且能幹的病人。這位病人每天也非常準時上班,在公司總是忙過不停地工作。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每逢犯了小小錯誤,都會將已完成的部份拋棄,從頭再開始做,直至做到完美為止。所以她往往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一項工作。她亦常常怪責自己把工作做得不夠完美,不斷的自我批評,令她時常感到沮喪和自卑。由於只顧着要完美地完成所有工作,她很少與同事來往,社交圈子狹窄。平日沒有娛樂,缺乏運動更令她經常病倒。另外,無論上司要求她接手處理甚麽工作,她都會一口答應,從不懂得向上司說「不」。於是,她的工作已累積到一個令她不能負荷的地步,令她每天也受負面思想和情緒的困擾。最後,她患上了抑鬱症,需要接受治療。

  以上的個案反映了壓力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其實,適當程度的壓力能夠成為一股推動力,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和質素。若我們未能有效地處理壓力,或長期處於壓力當中,對於個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

壓力是甚麽?

  專家將壓力定義為:任何透過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經驗,引致正面或負面的心理或生理反應。簡單而言,壓力的來源可以很廣泛,包括身體、家庭、工作、社會等等。不論是面對日常事務或重大事件,我們都需要就事情作出調節,壓力的大小就視乎要作出調節的程度。例如,一個人要面對離婚所需要作出的調節比搬遷要大,要承擔的壓力大得多。所以,當我們感受到負面情緒或壓力時,就需要了解導致這些反應的壓力源,然後作出相應的紓解壓力方法去減低壓力所做成的負面影響。

  就以上的個案,當事人的完美主義性格令她在面對繁重的工作時感到很大的壓力,造成情緒和生理上一些負面的影響。但要注意的就是,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壓力源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心理學家Richard S. Lazarus提出個人怎樣去評估壓力(Appraisal)對於所產生的壓力反應有很大影響。例如員工甲視上司的意見為指責或批評,就會覺得很擔心和沮喪,想到自己犯了很大的錯誤而感到面對着無形的壓力。相反,員工乙將同一件事評估為上司善意的指點,不但沒有感受到負面情緒,反而更積極地去面對壓力。另外, Lazarus 亦提到個人怎樣去評估自己應付壓力的能力(Reappraisal)也會影響其壓力反應。就以上的個案,當事人對自己苛刻的批評令她漸漸感到無法面對工作壓力,亦開始懷疑自己的辦事能力,於是感到沮喪和自卑。

從心態和行為着手處理壓力

  若我們能夠掌握調較心態和改變行為的方法,在受壓時就能更有效地處理壓力。從心態方面着手,當面對壓力時我們應以積極和正面的態度去處理要解決的事情。要保持這種心態,就要留意自己的態度有沒有被一些思想謬誤(Cognitive Distortions)所影響。例如,一位員工在沒有證據支持下推論自己可能沒有能力去應付正面對的壓力,這種非透過客觀事實而推斷出來的論點會影響他的心態和情緒,降低他面對壓力的能力。另外,我們有時會傾向把事情災難化或估計將會有負面後果發生,這樣也很容易低估自己的抗壓能力,帶來負面的情緒和心理反應。

  行為方面,我們可以透過身心鬆弛練習去減低壓力帶來的緊張和其他負面情緒。常見的鬆弛練習包括﹕腹腔式呼吸法、肌肉鬆弛法及意象鬆弛法。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生活方式和身體狀況的鬆弛法,配合恆常練習去達致放鬆。除此之外,我們亦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減少壓力源。學習良好的時間管理技巧,以工作的重要性安排好先後次序,把較次要的工作分配給下屬,在適當的時候拒絕上司或同事的額外要求,就能減少工作過量的壓力源頭。最後,我們亦要注意作息、運動和娛樂的配合,盡量過着平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