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每一位病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個人都背負著一生的情意結來見輔導員,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聆聽他們人生中最不開心的事情。但我卻常為此感到開心(當然不是幸災落禍),因為我有幸可以聽到看到人生最真實並且是最真心的一面,而且還可以參與這改變人的偉大工程。
丈夫有了外遇
有一位婆婆,一早就知丈夫有了外遇。令她困擾的不是丈夫的婚外情,而是丈夫對她不離不棄。她百思不得其解,以致不知如何日夕相對。她問我:「如果佢喜歡我,就唔會有外遇;如果佢唔喜歡我,又為甚麼對我那麼好?」我對她說:「世界上從來不會有人告訴妳,一個男人只會愛一個女人,是不是?至於他『做不做出來』就是他個人是否守承諾的問題。至於妳『要不要他』,則是你個人的選擇問題。 」
婆婆聽完我這番「有違」道德倫理的說話,似乎有所釋然,也開始明白到自己的困擾不在於丈夫的婚外情,而是不解為甚麼丈夫仍要對她那麼好。其實認識婆婆也有一段日子,知道她如果想離婚的話,絕不會等到今時今日,我只是將她心裏的結稍稍解開,以助她解脫心理上的枷鎖罷了,反而一起在旁聽的學生很驚訝我是如斯的開放。其實,我只是實話實說。
原來不論是如何聰明的人,遇上了感情問題時,連一些清楚不過的問題也會被「蒙蔽」起來。這位婆婆和很多有情緒病的人一樣,一方面受制於傳統道德思想,另一方面亦很愛自己的丈夫,所以一些顯而易見,千載不變的人間定律也看不見了。我們的工作,首先是明白病人所處困局的核心思想,指出這些思想上的「謬誤」,從而為他們解開心結。
一夫一妻制是行之已久的道德規範,但男人(女人也是)會喜歡多過一個人,卻也是古今常見。以上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會說那個丈夫不對,但其實婆婆一早就知道丈夫有外遇,但她為甚麼不一早計劃自己的將來呢?那總有她的原因。但是她卻也不能接受自己竟然可以把丈夫分給別人罷了。我不是在這裏推廣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而是要清楚指出,人是有選擇權的。當婆婆發覺自己有選擇權,並且能作出個人的選擇之後,她就釋懷了。
兒子霸佔了家
另有一位婆婆,夫妻倆一生勞碌,為的都是三餐一宿和養育子女,但得到的卻是住了幾十年的家,給剛已結婚的兒子霸佔了。失了家又失了兒子,逼不得已要住女兒家中。每次見婆婆,她總是滿心怨艾,數算自己一生的不幸。就算丈夫和女兒整天陪伴在側,女婿和孫兒也服侍得相當體貼,婆婆還是只著眼失去了的東西。無論我如何費盡唇舌也未能打動婆婆,於是我嘗試把婆婆轉介到我們的「老友天地」。
起初婆婆總是諸多推卻,不願接受新的環境。但在半推半逼之下,婆婆總算落腳在「老友天地」,並且和一班「老友」盡訴心中情,而我也樂得完成使命。相信婆婆在「老友天地」裏找到的不只是新的東西,更是她學會了珍惜已有的好東西,所謂「唔怕貨比貨,最怕唔識貨」 —— 好老公,好女兒,好女婿,好孫兒,其實她都擁有,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罷了!原來一個人不開心,不單是因為有令她不開心的事情,亦可以是她忽略了令自己開心的事情。
這位婆婆,她訴說的不幸,是千真萬確的,是有事實根據的。很多想幫助她的人都會叫她「唔開心的事唔好想」。試問如果說不想就可以不想,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人不開心。這位婆婆,在認知層面上的負面思想並不容易改變,所以倒不如在行為層面上動動腦筋。「老友天地」為她製造了愉快的環境,讓她有機會笑一笑,打開了抑鬱情緒的缺口。有了這種愉快的感覺後,思想也可以鬆一鬆。又或是她已覺察到原來有些人的景況比她更惡劣,因而慶幸自己仍得到其他子女的愛護。其實這道理不難明白,如果戀愛中的男女需要羅曼蒂克的環境製造氣氛,抑鬱的公公婆婆更需要開開心心的環境,才能紓緩綁得緊緊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