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浙江水鄉同里旅遊,買回一把紙扇。如今天氣漸熱,閒時總愛打開,扇兩陣清風,涼一下心頭。扇的兩面都有題字,一面是:得大自在。
「自在」原是一宗教用語,指向生命的追求。但早已深入民間,故亦可解作舒服、自然、安妥。若說「周身唔自在」,即是整個人都感到不舒服、不自然、不安妥。可惜此語已漸不流行,年輕人可能已多有不懂。他們喜用「爽」、「癮」來表達,如「好爽」、「唔爽」、「過癮」、「唔過癮」。不同的詞意其實已表現了不同的意思。
所謂「自在」,其實意思甚淺,就是「自己在」。若說他人「不自在」,即是指他人在心不在,不能安妥在當下,也就不能舒服自然。其實不論是修道高人,或是普羅大眾,求的豈不是要身、心、靈合一的「自在人生」?但要做到處事不亂、處變不驚、處誘不惑才能得自在,卻又並不容易。環觀眾生,大多數人不論是做人或是做事,都是人在心不在;未嚇先驚,時常提心吊膽;貪多怕少,終日營營役役,這又何能「自在」?
這扇的另一面題字是:看破放下自在。看破是學問,放下是功夫,自在才是目的。將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地鬼神的種種關係都處理好,叫做生活。都明了其中的真理謂之看破,都能隨緣不變,沒有執著,時過境遷只往心裏吞,即是放下,心定神怡謂之自在。放多少,就自在多少,身心全都放下,則得大自在矣。
紙扇風輕,但看破、放下、把種種關係處理好,卻不是可以一扇而得。那是善惡的抉擇,是靈慾的交戰,是恨怨的分道,是執放的決定,是一生的功夫。書者把這篇哲理文章寫在扇面之上,相信不是不知「得大自在」並非輕搖紙扇,就如清風易得。或許,他正是知道此事難為,才故意把它寫在扇面之上,好教人「持之以行」(若能持之以恆,固然更好),或許,不經覺間,能漸漸放下。因為「自在人生」,在乎領悟,所謂難易、輕重,亦在乎用心。
耶穌說:「凡勞苦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他們得安息。 」若是難以放下,嘗試交托,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