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頭又痛了! 好似上次一樣,痛到要食止痛藥先返到工!」
「我好驚呀!會不會有甚麼大病?我尋晚驚到完全瞓唔著覺啊。 」
「醫生,我好驚呀!你話我係咪要再照一次磁力共振呢?」
認識黃太已經有數年,她令我印象深刻。她大概是我認識的人之中,最「精於」凡事憂慮的一個。從小事到大事,父母子女,近親遠親,甚至家中天天發生的瑣事,她都憂心忡忡。至於自己的身體,她更緊張非常。從頭痛到腳痛,眼睛痕癢,鼻塞喉痛,心肝脾肺腎,腸胃婦科,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器官會被她忽略。她所做過的身體檢查多不勝數,你數得出的她大都做了,包括各式各樣的血液尿液檢查、全身的X光檢查、胃鏡、大腸鏡、癌病指標、腦掃瞄、磁力共振、全身的正子掃描(PET scan)等。她近乎傾家盪產的做盡各式各樣的檢查為求心安,縱使檢查的結果表示正常,但她卻從未安心,仍然害怕還有未查出來的隱疾。我知道要真正幫助黃太,必須要幫助她明白,最重要的問題不在於身體的感覺,而是她的過份憂慮。
在公立醫院全科門診工作,可說是見盡不同的求診者。來看醫生的,大都帶著不同程度的憂慮,絕大部份病人的憂慮我們也不難理解。但醫學不斷的進步,診斷的準確性,治療的成效也越來越高,卻不能為病人帶來安心放心,反而病人的憂慮指數卻是越來越高。無憂無慮,樂天知命,心裏平安喜樂的人彷如鳳毛麟角,買少見少。
為了幫助黃太,我用了約一年的時間,定期約見她大約十次,在忙碌門診之後用額外的時間輔導她,幫助她漸漸明白問題的所在,讓她可以積極並正面地對付她的過度憂慮。到現在她的身體狀況好多了,也不需要更多不必要的檢查,也不再天天一味的憂心忡忡了。
雖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適當的憂慮是有建設性,因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和避開一些危險的事情,但作為醫生,我們更清楚知道,過份的憂慮反而對病人的身心有損無益。千萬要記得,若要身體健康,必須具備健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