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裏佈告板上貼著病友送給醫護人員的謝卡。有些卡上面是孩童的畫,有些寫上恭敬的謝句;繽紛的色彩與圖文透出被關顧心靈的回應。
常言醫護人員要懂得在抽離與投入之間取得平衡。把治病護理看成當值時的事務,不牽情,病人便變成疏離的客體。讓別人的病患上心,看顧無微不至,莫怠莫忘,則情緒負荷過度,難以履行職責。在醫院裏面對這種張力,大家都說理性與感性須調節得宜。
你用醫者的專業知識與關懷治療小朋友的血癌;孩子大量脫髮仍稚氣地咧嘴而笑,叫人低徊。他對你說希望見到喜愛的藝人哥哥;因著你和有心人的奔走,這願望竟實現了。孩子終離世,但在他最後的路途上,有你的足印。女病友患上惡疾,情緒不穩,身為護士的你不斷被她責罵,但你細心看顧,並無慍色;她康復出院,其後你收到她及家人的謝函。
參與別人生命中的重要一程,是莊嚴的美事。在悲歡交錯的病室日子裏,令醫護人員超越工作上感情收放考量的,是對軟弱者不離不棄的心,是與病者同行的那份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