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心語:新手照顧者

  去年四月,丈夫突然中風,一切沒有預警!中風,令他左邊身體頓時失去了活動能力,說話含糊不清,吞嚥困難,確診的那一刻真的是晴天霹靂!因為丈夫需要貼身的照顧,爭取中風後康復黃金期,需要家人陪伴他接受不同的檢查、治療及進行復健訓練,我選擇了適時退休,由上班族轉職為全職家庭主婦,展開了照顧者的生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照顧家人上。

  我是一個「新手照顧者」,剛完成了一年的學習期,面對不少挑戰,慢慢適應了照顧者的日常,掌握了生活的節奏,也明白了照顧者該有的能耐,體會了照顧者的心路歷程。起初,陪伴抵抗力較弱的他到診所或急症室求醫是常有的突發事情,許多事令我擔憂及無法預早作好周全的準備,只可以見步行步。過程中,作為照顧者的我,需要快速地學習如何做好照顧者的工作。一些簡單的照顧技能,如正確使用輪椅,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瀏覽網上視頻及練習,笨手笨腳的我才掌握箇中的技巧。過程中,我學懂了不明白的就向別人或專業人士請教。期間為了減低吸入性肺炎的機會,也讓丈夫能自主進食,多謝言語治療師為丈夫進行吞嚥訓練;物理治療師指導我們如何提升中風後手腳的活動能力,針對防跌而進行合適的平衡訓練。就是這樣,我們一點點累積起知識,日復日堅持復健運動,面對困難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其實,許多的不安和辛苦,有時是因為自己掌握不到「現況」和「未來」,內心生出不少憂慮。因此,有用的資訊對於照顧者來說是重要的,那讓我明白到可以做甚麼;有需要時,哪裡可以尋找到資源和援助,這每每令我安下心來,踏實地去適應照顧者的角色,正如聖經提醒「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此外,我也學懂要好好配合「被照顧者」的節奏,生活要有規律,不太勞累,這對他們是重要的,可減少他們的憂慮和不安,情緒也會安穩許多,或許每一個人都是需要安全感吧!

  另外,「無助感」也不時給我們來個突襲!彷彿照顧者的日常就是一條孤單的「下坡路」,心裡不時會吶喊:回不到從前的了!日子沒有最差,只會更差!就像獨力背負重擔前行似的,想想就知道身心靈是何等沉重!因此,我學會為自己騰出me time去唞唞氣,待家人休息後就給自己一小時的休息時間,聽聽音樂、寫寫日記、追劇……休息是為了可以走更遠的路!即或漫長的漆黑隧道也是會有盡頭的,只要繼續前行。

  此刻,我雖然是「照顧者」,丈夫是「需要照顧者」,但我們畢竟也是「同行者」,只是同行的方式有了一點變化,能繼續同行是感恩的!面對「生老病死」這人生課題,我們的能力確實有限,能夠盡力而為已足夠了;沒有最好,活好當下,抱持正向態度,不留遺憾就是了!

醫護心語:願以從上帝而來的眼光和愛心去服侍

  阿康(化名),十九歲,年紀輕輕已有七年毒齡。他從十二歲開始就接觸毒品,而且嘗試過不同的種類,期間除了影響學業成績、家庭關係,更有兩次自殺紀錄。上年終於因為在家中吸食毒品後失控,用刀傷害家人而被轉送到精神科醫院接受強制住院治療。因為年紀輕和第一次入住精神科醫院,他顯得十分焦慮和懼怕,而且家人因為他多年的惡習而不想再與他聯繫。

  我是他入院後第一個接待和安撫他的人,在往後的輔導中,慢慢得到了他的信任和建立了治療性關係。在輔導中得知他孩童時曾返教會,但從未決志,我便與他分享很多人因信耶穌而生命得著改變。最終他願意回轉,我便在病房領他作了決志禱告,並協助他申請了福音戒毒。有次在門診遇到他,他說已經完成整個療程,並在戒毒村裡考了個油漆牌,現在有分臨時工作,和家人的關係也復和了,又有參與教會聚會,我為此感謝上帝。

  其實很多巿民甚或是醫護人員都會覺得,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或酗酒的人是咎由自取,不值得關顧或協助。但事實上,從過去十多年的護理經驗所得,每位病人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例如在非常破碎的家庭成長、從小受到身體或精神虐待、患有學習障礙以致學習效能差而讀書不成,進而加入黑社會等,都是常見的個人成長因素。此外,又有一些是因為工作壓力或是工種原因而染上毒癮或酒癮,例如他們需要長期捱夜而錯誤選擇使用毒品來提升精神或減壓,又或是在酒吧工作而慢慢地染上酒癮,甚至有些是因為工作、感情或生活壓力大而導致長期失眠,而變成有依賴或濫用安眠藥習慣等。如果不是帶著上帝的眼光去擁抱及用心去聆聽他們,實在不容易接納和幫助他們、與他們同行。

  回想自己,年輕時也做過很多錯事,多謝上帝憐憫我,引領我在十九歲那年入行做學護。而最感恩的是入職後的第一個晚上,被邀參加基督徒護士團契舉辦的職員佈道晚會,我決志信了耶穌。在過去三十多年,病房、門診及社康護士都做過,感恩亦在職場帶領過多位同事和病人信主。而過去十五年,我主要服務因物質濫用或酗酒而導致精神問題的病人。希望透過我的專業知識和熱誠,加上從上帝而來的眼光和愛心,好好服侍這班群體,並且有機會帶領他們認識上帝,讓生命變得更豐盛。

信仰心窗:一心一意

  有人慨歎時不予我,事事不似預期:我原想退休後就周圍去,怎知一退休就病;我原想一家人開心吃飯,怎麼鬧得不歡而散;我原想賭最後一次就收手,怎麼一口氣輸了整副身家!既知世事變幻無常,事情不如人意,是很正常的,怎麼可能事事由人掌控,順己所意呢?

  新約聖經中的掃羅是猶太人,出身時已擁有羅馬人身分,自小受教於著名的法律學者,熱心律法。他最初極力迫害基督徒,視他們為違背傳統猶太教信仰的異端分子。當他未認識上主,自以為手握真理;當他捉拿門徒,自認為上主伸張正義。

  當他以為所有事都在其掌握之中,一次在捉拿基督徒的路上,耶穌向他顯現,對他說話:「掃羅,你為甚麼逼害我?」掃羅問:「你是誰?」立時有大光照著他。他撲倒在地,雙眼看不見東西。經過三天黑暗的日子,他順服了!他覺醒要走上主的路,將生命呈獻給主,一心一意信賴上主,因為是上主掌管我們的人生。三日後,上主差弟兄來為他祈禱,立時眼睛像有鱗片掉下來,重見光明。自此他成了竭力傳耶穌福音的使者,後來更改名保羅,意思是微小。

  保羅從前覺得自己強大,醒悟後發現自己渺小,他將優越感放下,跟自己羅馬人的貴族身分說再見。現在的他成長了,心中強大,因為心中有主。他願意順服主,讓神真正使用他一生,而他也真是無悔地走完人生路。

  在聖經裡的智慧之子勸勉我們要全心全意信賴上主,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無論做甚麼,都要認定上主的看法,他會指引你的路。(箴言3:5-6)

  嘉敏的兒子三歲時確診自閉症,在這之前,她自言前半生是贏在起跑線,讀書、工作都非常順利,直到確定孩子的狀況,才意會到有些事情是她控制不到。她非常無助,不想告訴別人,怕兒子被標籤,將來的路會很難行。她付出很多心力,尋遍各種醫治方法去幫助兒子,效果仍不似預期。她終因為壓力太大,情緒出問題而求醫。她開始覺醒人不可以永遠聚焦在苦難中,即使身處苦難,也要學在苦難中茁壯起來。她抱持樂觀的態度帶孩子走過這條路。轉眼兒子已十三歲,由昔日完全無法溝通講話,到現在挑戰學法文,參與三項鐵人賽。不單如此,在兒子的提議下,建立全港首個雙語一站式自閉症資訊平台,把自身經驗分享給公眾。孩子的出現,令她學會謙卑,重新學做人。(見明報2024年7月23日專訪)

  朋友,你的覺醒是否開始?世事複雜多變,不是我們一點聰明就能應付,與其慨歎時不予我,不如放下掌控,一心一意相信上主的引導和所定的時間,自在地活出真我,做最好的我。

生活心窗:不似預期

  我對酒精水墨畫沒有甚麼認識,只知道是近年流行的一種藝術治療,在好奇心驅使下參加了一個工作坊。

  創作過程很簡單,首先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把酒精墨水滴落紙張,跟著加幾滴酒精去淡化顏色,然後用氣泵製造風力去推動墨水流動的方向。參加者不需要經驗,純粹憑感覺讓墨水暈染擴散,等待乾涸後凝結成線條,就會創作出一張抽象視覺藝術畫。當然這是最初階的玩法,還有很多專門技巧需要學習。

  這門藝術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的不確定性。當酒精墨水滴落紙上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它的命運,與其說我是創造者,不如說我是旁觀者。開始的時候,我渴望創造花朵斑斕綺麗的浪漫感,最好能夠有盛放的效果。我一路小心翼翼地去控制墨水流動的方向,又嘗試控制線條與紋理,但總是力不從心。墨水乾涸的速度比想像中快,於是再加一滴酒精試試效果,顏色卻淡化了,線條也變得模糊了。如是者來回幾遍,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頓然感到失望。我開始理解到酒精墨水自有它獨一無二、難以猜測的特質,而我只需要當個旁觀者靜心地去觀察它的變化。想到這一點,立時有種釋放的感覺,心情也放輕了。我安心地等待墨水乾透,細看縈繞的線條,竟看出一絲綻放的味道,原來效果也不差!我馬上振作起來,重新構思畫面,這一回真的很隨心,不帶任何預期。滴落的墨水如微動的漣漪,緩緩在流,留下瞬間的生命軌跡,然後停駐。流動本身已經是一種美,這種感覺確實療癒。

  人生總有很多期望,當設定某種期望,盡了努力仍未能達成,就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我根本沒有培養出一分耐性去觀察某人某事的特質,也沒有成熟的智慧去理解事物變幻的本質。酒精水墨畫是很好的思想練習,讓我專注於觀察過程,靜候其變化。萬事萬物自有其軌跡,人能夠掌控的很少,倒不如專注於觀察,跟隨軌道而行。整個創作過程,感受最深的是從觀察墨水流動而產生的內在滿足。我最終沒有畫出賞心悅目的畫作,但過程中的自我發現不是更重要嗎?這種「不似預期」確實發生在每一天,我也是每一天在學習以從容的心態來接受變化和未知的結果。

真心分享:鄧婉玲

每次在台上唱歌時,我都會求問神,主啊!祢想透過歌曲和我的歌聲傳遞甚麼信息呢?因為我知道每首歌背後都蘊藏著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一分深刻的見證,當我細味歌詞內容的時候,亦喚起自己的經歷。大家好!我是福音歌手鄧婉玲。

  最初我的夢想是想成為廣受大眾歡迎的女歌星,能夠名成利就,同時可周遊列國去演唱,沒有甚麼職業比得上可以兩者兼得的快樂,只有唱歌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意義。

父母的愛與過分管教

小時候甚少拍照,這是僅存一張的童年照。

  童年時父母管教非常嚴厲,特別是父親,大概是因為他當了幾十年老師兼訓導主任,重視紀律;母親也是教師。我是長女,父母對我的要求和期望特別高,認為我必須要在弟妹面前做好榜樣,偏偏我的性格卻反叛,父母的話聽不進耳。那個年代體罰很普遍,要是我沒有做好要求或是發脾氣,他們就會抓起家庭必備的藤條,毫不留手地打在皮肉。年幼的我,只知道自己做錯事而被打,甚至覺得父母不愛惜而故意頂撞,如此不斷重覆循環,作父母的也未能理解體罰孩子延伸的惡果。三個孩子之中,我妹妹最乖巧而且成績優秀;弟弟是孻仔,盡得母親寵愛。只有我,既無心向學也不聽教,一直覺得自己最不受重視的,久而久之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對於無意義的生命感到痛苦。

孤獨失落的成長

  我由小學四、五年級至中三這個階段最不快樂。通常小孩子都會喜歡趁小息或放學後跟同學一起去玩或打球之類,但我卻沒有這種動力,經常把自己收藏。我最不喜歡跟同學吱吱喳喳講是非,覺得他們的說話很無聊。正因為沒有社交,獨處的時間頗多,於是用畫畫來解悶。一般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年紀的女孩子喜歡畫花、畫美少女等等,可是這些想法放在我身上通通不符合。我喜歡看老夫子漫畫,喜歡看高達決鬥,對仇恨之類的內容更感興趣,根底裡是為了平復心中的憤憤不平。同學覺得我奇怪,我也覺得很難找到了解我的朋友。盤根的負面情緒無處傾訴。到我後來返教會,朋友依然不多。在父母的影響下,我對人有戒心,也不懂得關心人。

  性格沉默也不懂說出自己的感受,故認為唱出來是宣洩情緒的最好渠道。我相信自己有唱歌的天賦,撇除學業成績,最有能力和最自信的,就是站在人前盡情地唱,可是我連練歌的地方也沒有。父親習慣寧靜,只要他在家裡,我只能夠在浴室壓低聲音、輕聲地唱。盡管如此,我也從不氣餒,幾次校園團體歌唱比賽中獲獎;曾參加新秀歌唱比賽。後來我抱著勇氣參加了全港十八區歌唱比賽,在眾多激烈競爭對手中,奪得沙田區冠軍。我當然很興奮,不過我亦深知父親不苟言笑的性格,而且他也不喜歡我唱歌。我對他展示獎杯,他冷淡的一句「擺低啦。」雖然我已經盡量壓低期望,但終究最想聽到父母親的讚許,等待他們對我的肯定和認同,就算是簡單一句亦已足夠,最終我得到的只是失望和難過。

當歌手的夢想幻滅

  獲獎後有位歌唱老師邀請我跟他簽三年經理人合約,教我唱歌之餘,承諾幫我接洽演出,安排上電視台節目,我滿有期待答允了。三年來跟隨他去酒樓、商場等大型活動做表演,沒有收取分毫報酬,更要動用積蓄去交學費給老師,我沒有懷疑過。終於有一天我問他,幾時可以在電視節目亮相,料不到他竟對我冷嘲熱諷,批評我沒有改變外貌,也沒有出眾才華,根本不是當歌手的材料。那一刻我如夢初醒,原來他一直所說的與承諾不符,我竟單純地相信他。夢想徹底破碎,實在很傷心,就連自己最擅長的唱歌也做不到,以後我還可以做甚麼呢?當時我在地鐵車廂,心裡淌淚,又埋怨神為甚麼我不能做歌星?我那麼懇切地祈求,為甚麼神不肯應允?此時,我突然聽到一把清晰的聲音:「你以為你想要的,我就必會給你嗎?」頓一頓聲音再響起:「你根本不是為了我而求,你只是為你自己而已。」我很不服氣地回應:「那又如何?」聲音:「你不要再自把自為了!」我哭了,失望極透。既然神已經親口對我說,心裡再不情願,也不得不放棄當歌星的夢。

踏上音樂事奉之路

年青時代,在青年歸主協會活動上演唱。

  過了幾年平實的生活,曾做過教育機構文職,後來轉職宣傳公關公司。公司老闆知道我的背景,推薦我去電視台拍攝兒童節目,成為「兒歌姐姐」。我本來就喜歡跟小朋友玩,所以樂在其中。以為不得已放下當歌手的想法,結果繞了一個圈,竟得償所願。那段時間,我跟朋友一起組織了一隊敬拜隊Hosanna,然後認識了音樂創作人西伯。感謝他很信任我,把自己的作品《全因為你》交給我去演繹,結果這首歌一唱就三十年,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我唱過各類型的流行曲,發現自己更愛唱詩歌,有種跟神心意相近的喜樂,漸漸地推卻電視台的工作,投放更多時間專心去傳福音,直到2004年成為全職自由身福音歌手。

  唱流行曲與詩歌最大的分別是,後者有神的靈同在,人從詩歌中感受到神的愛,神與自己之間的關係,台上和台下的私生活都要活出神的教導。感恩現在經常去本地或外國短宣,跟不同基督教團體合作,參加福音音樂佈道,也經常在不同教會教唱歌,相比做流行歌手,現在的人生更加精采得多了。

低落的時候神必與你同在

紐西蘭奧塔哥半島留影

  記得2004年,我跟拍拖六年、移情別戀的男朋友分手了,在分手同一天之內,也是在公關公司上班的最後一天,這樣還不夠,晚上跟父親發生激烈的吵架,當刻的情緒真是壞透了。本來約定了跟西伯的共享詩歌協會一起去澳洲和紐西蘭短宣,忽然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出現,自問還有心力去應付一個月的旅程嗎?然而有聲音提醒我,去短宣是為了事奉神,終於帶著矛盾的心情出發。

  有日在紐西蘭奧塔哥半島觀賞動物生態的時候,目睹信天翁用力拍動翅膀,劃過海面飛舞的情景。牧師告訴我,信天翁代表對愛情的忠貞,因為牠們奉行一夫一妻制,相伴終身,假如伴侶離逝了,也不會重尋新伴侶。我聽見後一笑置之,這世上哪有這種事!我一向愛情至上,卻受盡情傷的痛苦,甚麼「愛情專一」在當時的處境特別礙耳,失落之餘甚至幻想自己在此處懸崖跳下去!正當這種想法在腦袋不斷重覆之際,在蔚藍的天空上,我突然看到一個畫面,恍似幻燈片一樣出現金句,「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我突然間清醒了,人生總有情緒低落的時刻、不愉快的事件,但為何讓自己一直陷入悲傷之中,而忘掉神一直的陪伴和安慰呢!

2004年我與共享詩歌協會第一次澳紐短宣

與父親復和

  成長階段跟父親的關係疏離,他自覺無力管教,於是帶我返教會,但他卻沒有繼續聚會。到我工作了幾年時間,有點積蓄,便跟父親說無法適應這種生活,決定搬出去住。所謂獨立生活,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解決。小時候父母要求我學做家務,我沒有耐性兼發他們脾氣,那時候才想起來,他們可能想訓練我的獨立能力、照顧自己和別人的能力,當時沒有體會到這是父母的愛,只是雙方都無法好好溝通,深受傷害。

  有一次我參加佈道會,牧師說如果跟家人的關係差,所做一切事奉也是枉然的。聽了這句話,我馬上反省,回到家中跟父親道歉。他微微一笑,抱了我一下。從小到大,父親從未擁抱過我,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雖則輕微,卻已經令我很感動。過了許多年後,他在媒體訪問中重提舊事,表示後悔曾經體罰女兒,沒想到有那麼深遠的影響。聽到他的自白,我感到欣喜。他沒有直接說「對不起」,不過這番話已經表示了歉意。

在病房裡的服侍

  幾年前我參加了浸會醫院院牧部的義工探訪,連同敬拜隊去唱詩,關心院友。我是個內歛的人,因為成長環境的影響,習慣沉默寡言,也不懂得關心別人,但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學會了聆聽,也變得健談,原來我也有活潑的一面隱藏在內,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我時常提醒自己信了耶穌,就應該重新學習與人相處。這種性格上的轉變、自我發現與成長,連自己都感到有點驚訝。這幾年父親的身體狀態日漸衰弱,曾經入過幾次醫院,我差不多每天都去醫院探望他。有時候旁邊的病友看著我們父女,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我猜想可能很少人來探望他們,或是理解他們在病患中的痛苦,於是我把握時間去慰問和聆聽,也期望他們在詩歌裡得到力量。

期望人生的下半場

  人生的上半場經歷了很多不愉快,現在我會把這些經歷看成寶貴的人生閱歷,是主在我身上的美善作為,令我唱詩歌的時候,轉化為感染別人的力量。無論是家庭、感情、事業或自己的想法,都希望能夠透過見證,與人分享。來到人生下半場,我更多珍惜家人和朋友,珍惜相聚的時光。未來我打算慢慢減少音樂事奉和演出,用多點時間去栽培學生。我很感恩有許多優秀的學生,他們都具備天賦的音樂才能。聖經約翰福音有一句「祂必興旺,我必衰微。」我認為非常真確,如果我不認識主耶穌,可能我會驕傲自己的能力,妒忌學生的優秀。現在的我,只感到無限安慰。

2024年在荷蘭英國短宣,探訪華人教會。

送給朋友的手繪心意卡

  疫情期間,我學會了插花,考取了咖啡師的資格,還有完成了神學學士課程。對我來說,閱讀、做功課、講道全部都是艱難且緩慢的學習,但我非常盡心去完成每一個學習,享受跟神親密的關係。做到的事情還有許多,例如上年完成個人三十周年感恩音樂會;今年有機會在澳洲一間服務華人癌症病患者的機構,主持兩場靈性藝術工作坊,讓參加者藉著畫畫去了解內在的情緒,舒緩內心的傷痛。我希望日後繼續嘗試帶領工作坊,把詩歌和藝術結合。至於未做到的事情也有很多,但最緊要最盼望是媽媽願意信主。我想起喬媽媽(喬宏太太小金子)的提醒,「明天一定有,但不一定有你。」願我身體健康繼續為主作工,珍惜家人朋友相處機會,把自己生命獻給主,繼續專心為神唱歌,作美好見證,祝福自己祝福別人。

花藝作品

院牧心箋-97

親愛的樂樂嫲嫲:

  你近來好嗎?

  猶記得你上次分享對於孫兒樂樂離逝已十四年仍感到悲痛的心情,每逢清明及重陽節也會因此而感到分外沉重難過,亦陷入抑鬱情緒中。當日聽到你心痛於出世只有十天的樂樂要面對死亡時,你特別為樂樂一出世便受盡苦頭,如:全身插滿喉管、需用呼吸機呼吸、被施予急救多次,甚至為樂樂來到世上沒受過一點的「福」而難過自責不堪,埋怨著自己沒有盡力給予孫兒最好。

  那時,你繪形繪聲地細說那十天的情況,包括:年紀尚輕的媳婦難過徬徨,兒子如何感到無助不安,你如何細心地請醫護人員讓媳婦為樂樂於臨終前洗澡及換上新衣裳,亦請醫生讓樂樂在母親的懷中拔喉,直到離開世界的情境。院牧聽著你仔細地分享,心裡被觸動,同時為到樂樂擁有你這位細心的嫲嫲而感恩。

  院牧當時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樂樂雖然在世只有十天,生命的確很短暫,同時受著很多的苦與痛,但是他能夠被愛他的嫲嫲如此細膩地照顧著,讓他在母親懷中及在父親與嫲嫲的陪伴下離逝,使樂樂在臨終前感受到最多的溫暖與愛,這是樂樂在世上的福氣,更是嫲嫲帶給孫兒的福氣,相信樂樂定會很感激嫲嫲為他所做的一切。

  當你聽到後,恍然大悟,愁眉放鬆,臉上微笑,更表示這十四年來媳婦多次安慰你,樂樂已在天父身邊很平安,但從來沒有人如此告訴你有關對孫兒的看法。院牧繼而引導你肯定自己對樂樂的付出,亦以信仰角度分享樂樂雖然離開世界,但他已在天父的身邊了,那裡沒眼淚沒痛苦,健康快樂地生活。同時,鼓勵你將對樂樂的愛化為動力,當你記掛他時,可以望向天空,跟他訴說自己的心情,甚或為他選購一盆小花,好讓在紀念的日子中送給樂樂。怎料,你聽到後高興地說:「我一向有在海旁散步運動的習慣啊,未來日子我就不是孤獨地散步,而是可以跟樂樂談天,而且我是用種籽種植的,所以不會買盆栽的,我要回去好好地為樂樂選擇最好的種籽,種出一盆最好的花!」

  樂樂嫲嫲,那次短短一個多小時傾談,你由滿臉愁容、淚流如雨,直到在會談尾聲,放下心結,得以釋懷,顯露出滿懷希望的笑容時,院牧心中默默為你感恩。祝福你在往後的日子,每當想起樂樂的時候,你的心是滿有愛和溫暖的。

林院牧

從心出發:誰曾讓你在醫院裡遇見神?

  急症醫院(除了產房)都是充滿傷痛、焦慮、哀傷、恐懼、失望和爭執的地方。如何能令病人、病人家屬和每天帶著使命上班的醫療前線在傷痛之處遇見神,可能是我們一生的禱文。

  九十歲的婆婆,一直由六年前辭去工作的女兒全權照顧生活,一場小感冒後,出院不足半日,因食物哽喉而需救護員搶救插喉,上到病房已經奄奄一息,沒有反應。婆婆的子女們關係惡劣,在醫護相約會面中沒有進展,未能攜手為臨終的媽媽達成醫療決策共識。我為這家庭感到無比的著急和無奈,不忍心看見婆婆受苦,女兒亦對將會失去母親的事實顯得不知所措,多年來的家庭不和未能處理,各樣決定顯得舉步維艱。於是我把這個家庭轉介給院牧作陪伴同行,聯絡並邀請教會姊妹來陪伴;其間院牧也為我禱告,照顧我的心靈需要。院牧的陪伴聆聽,化作神的使者穿透了醫院的一個角落。婆婆幾天後安詳地回天家。

  五十歲的好爸爸,急性心臟病引致器官衰竭進入深切治療部,生死未卜。他的親表弟剛好被編排做他的主診醫生。由上午到翌日凌晨,病人由清醒到昏迷,身軀每處都插著喉管;作為醫生兼表弟的他,沒有喝過水,也沒一刻空閒上廁所,只專注聯絡各專科及陪伴進出手術室。當時已經是凌晨一時了,他說:「姑丈姑媽仍在等候我,我去解釋情況。」家人一直在手術室門口等待,可是漫長等待未能換取親人好轉的消息。當時我目睹院牧與我的同工都很疲累,這種不眠不休感動了我,於是我倒了一杯水,囑咐他去休息一會,讓我代為解釋—畢竟作為親人,壓力甚巨大。最終我牽著他家人的手,他們才肯回家稍作休息。神讓我學習倚靠仰望衪的恩手帶領,一個月後病人順利回家團聚。

  信徒的家庭,並沒有「免死金牌」,未能逃避疾病、災難與死亡;信主的醫護,也沒有光環,面對壓力、質疑和挫敗,倚靠的正正是神的陪伴同行、聖靈的引領和安慰。偶然在病房聽到聖詩,無論是家人送別親人,還是教會探望病患,都提醒著我們並不孤單,靜聽聖靈的感動,將愛傳到每一角落。院牧的關愛陪伴,見證上主的臨在和愛眷,願在主裡互勉,彼此鼓勵同行,作成神的工。

  基督徒都是流通的管子。神透過我們,把祂對人的愛傳遞出去。

觀影心情:《周處除三害》-失落的自我價值感

  這裡談的是2023年上映的一套電影,在本港的票房很一般,我以地道香港人的視角去推測,可能是戲名不夠吸引,我也沒有買票進場,後來在串流平台上觀看,才發現在描述男主角的心理變化,特別是死前的一幕有其精彩獨到之處。

  男主角是一名四處躲藏的通緝犯,一直醫治他的地下醫生騙他患了末期癌症,加上至親的老奶奶過身,令他感到非常絕望,在醫生的勸導下走到警局自首。可是,警員剛巧忙於處理另一宗案件,對他不聞不問。此時赫然發現公告板上貼有通緝犯的照片,原來在他之上,還有兩名消遙法外的重犯。他把心一橫,決定在死前「幹一票大的」,讓世人永遠記得他的名字。所謂除三害,就是頭兩名通緝犯加上他自己。

  劇情轉折不贅述了,過程中他殺了幾十人,見血不眨眼,結局是他最終實現自首的自我承諾。在行刑前,一位受過他恩惠的少女來到監房,最後一次為他刮鬍子。此時鏡頭特寫男主角的臉和少女的手,她那麼溫柔地捧著他的臉,細心地為他整理儀容,他流下眼淚了。

  他是個罪惡滿盈、死不足惜的壞人,除了一死,他的生命還有甚麼價值呢?但少女待他卻是「人」的關懷和尊嚴,關心他的安危,給他溫暖和愛惜。除了一直想念、有愧於心的老奶奶之外,已經沒有人能夠牽動他的情緒、觸動他的脆弱。曾經在少女最痛苦無助的時候,他拯救了她,如今臨到生命盡頭得她到來安撫他那碎裂的靈魂,這分愛著實感動。他有一句對白:我不是怕死,是怕死了沒人記得。其實他何需殺人留名呢,在愛的人心中留有位置就夠了,愛你的人會待你如瑰寶。「周處除三害」是中國民間故事,周處醒悟己過,重新做人;電影版則有另一套價值觀。假若他還有機會重新改過,可能就會跟少女結成一對,可惜已經沒有時間去贖罪了。現實的悲哀是上天讓他站在門外瞥一眼幸福,就把他帶走。生命終結前的感悟,來得太遲了吧。試想像生命終結之時,我們在等著甚麼呢?指望得著的是甚麼呢?

關心健康:職業治療——手部勞損

  職業治療是為一些於自我照顧、工作及娛樂三方面受影響之病者提供服務。透過有治療作用的活動、提供輔助工具、家居環境評估和改建建議,幫助病者恢復或增強獨立的生活能力,重投理想家庭、工作及社會生活。職業治療師亦會關注病者身理及心理之健康,以達至全人治療。

  在香港生活及工作急促的節奏下,隨著工作壓力、長時間工作,勞損、痛症往往成為身體患病的警號,讓大家感到困擾。以下將講解兩項常見的手部勞損痛症,分別為腕管綜合症及拇指腱鞘炎,並簡介職業治療可提供的幫助。

  首先,腕管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這是由於腕部的腕管中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或受損而引起,而這條神經線負責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半邊(近中指一側)的感知,所以患者在相關位置有機會感到麻木、刺痛和無力感,而症狀一般隨著工作及生活間重覆使用手腕而逐漸加劇,例如長期使用鍵盤、重覆搬運重物等,症狀通常在夜間睡覺時或長時間工作後更為明顯。治療腕管綜合症的方法包括休息、藥物治療、手術和佩戴手托等。

  另一常見的手部勞損,稱拇指腱鞘炎,又稱「媽媽手」。它是一種拇指長期重覆或受壓而引起的疾病。這是由於手腕肌鍵滑膜變厚,壓迫附近的肌腱,導致手腕近拇指一側出現勞損,部分患者有可能觸摸到增厚而受壓的腱鞘時,會感到痛楚。當拇指伸展、向下屈曲及反手用力時,痛楚會相對增加,嚴重者則有持續疼痛,提取物件時感到乏力。患者多因在不正確姿勢下處理大量家務、使用智能電話或緊抱嬰兒等。一般治療方法包括休息、適量伸展運動、藥物、手術和佩戴手托等。

  職業治療會教導患者相關的伸展訓練、強化肌肉及正確的活動姿勢,並在日常活動上運動調息,以減緩及預防症狀惡化。除此之外,在治療初期,就以上兩項的手部勞損,職業治療師會根據個人手形及需要,製作固定型手托,讓患處避免保持於不良姿勢。為了配合患者生活活動或工作需要,職業治療師亦可建議患者活動時佩戴工作型手部護托,達到減輕手部勞損及疼痛效果、改善手部功能。

關心健康:白髮

從中醫角度理解頭髮早衰

  健康美麗的頭髮,是指頭髮烏黑(或根據其天然髮色)、光澤、柔靭、飄逸、蓬鬆、稠密。

  《内經》認爲「腎其華在髮,髮為血之餘」,所以腎精充足,肝之氣血旺盛,頭髮才會生長出來,烏黑光亮。反之,身體營養不足,髮色則會由深變淺,失去光澤,變得稀疏乾燥,容易折斷。

  現代人學習工作壓力大,又沒有注意均衡飲食或三餐不定時,容易損傷臟腑而出現頭髮早白、脫髮,甚至斑禿等早衰的情況。由於臟腑虛損,新陳代謝失常,血液循環受阻,均會影響毛髮的正常生長,因此頭髮容易變細變軟,頭皮脫屑增多,甚至出現掉髮、脫髮等現象。當脾、腎衰弱,身體營養不足,或是肝失疏泄導致氣滯血瘀,或氣血不足,均可導致頭髮失去滋養而出現枯黃,失去光澤。

  頭髮變白常常先從顳部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部位的毛髮。老年人的頭髮不僅變白,而且變細變脆,毛囊萎縮,容易脫落,這些現象都與中醫所説的「腎虛」有關。

白髮調治與預防

  中醫根據不同原因,分別採用補腎益精、調補氣血、疏肝健脾等方法調護身體。日常注意飲食均衡,避免節食;減少攝入煙、酒、咖啡,限制高脂飲食或少吃辛辣煎炸之物,亦有助預防頭髮早白、脫髮等情況。

  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中的角蛋白、維生素D、生物素、礦物質中的鐵、鋅、碘等,就能讓毛髮健康生長。例如,可適當攝取肉類、豆製品、乳製品、鷄蛋、全穀類、海藻類、堅果類、海鮮類、深色蔬果等食品。

常見中醫食療保健推介

  以下是一些美髮烏髮的參考食療:

  1. 黑芝麻糊
  • 成分:黑芝麻一湯匙,黑米一湯匙。
  • 做法:黑芝麻、黑米洗淨,加適量清水煮成粥狀。亦可將粥放入攪拌機内磨成糊狀。若做成糖水,可加適量冰糖。
  • 功效:滋養肝腎,潤腸通便
  • 性質:平
  • 適應症:腰酸乏力,大便乾結,脫髮白髮。
  • 按語:黑芝麻含有多達60%脂肪油,能夠潤腸,幫助排便。另外,黑芝麻含有煙酸、維生素E、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物,有利防治冠心病,有抗衰老、滋潤皮膚等作用。
  1. 桑椹茶
  • 成分:新鮮桑椹8~10粒,或用乾黑桑椹。
  • 做法:桑椹洗淨,用攝氏50~75度溫水沖泡,焗10分鐘。每周1~2次。
  • 功效:滋腎補血,養肝明目
  • 性質:涼
  • 適應症:口乾目眩,腰酸便秘,失眠多夢,脫髮白髮。
  • 按語:桑椹含有豐富花青素,但其不耐熱,避免高溫煮泡。

中醫護髮保健按摩手法 – 梳頭

  「髮為血之餘」,常梳頭能使氣血流通,有利於頭髮返黑,推遲衰老。同時,梳頭可以疏通糾纏粘結的頭髮,能去除髮間的污物,以及輸送養分至每根髮梢,從而維持頭髮的秀美和光澤。

 《急救廣生集》提到:「順手摩髮,如理櫛之狀,髮可不白。」。具體操作是以手指代梳的一種按摩手法,可以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先將頭髮梳理齊順,然後雙手插入頭髮之間從前方梳到後方,再由後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循環往復,梳頭若10次,動作宜輕柔。雙手在梳頭同時可以輕輕按揉頭皮。

  除了指梳,也可以用梳子代之,但梳齒要光滑,疏密適中,齒尖不能太銳利,以免損傷頭皮和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