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印象中還有那塊掛在病床尾的病歷牌板,以及那個載著X光片,比大學畢業證書還要大的雞皮紙袋。香港醫學科技先進是世界公認的,除了眼見的先進儀器之外,你我曾在公立醫院留下的那個牌板和雞皮紙袋,今時今日已可以「自由行」於港九新界各大醫院,甚至正準備走進你家居附近的私營診所和安老院。原來香港有一整套叫我們七百萬人引以自豪的臨床醫療資訊管理系統。
由2000年開始,電子病歷系統已駁通了醫院管理局各區域的醫院及門診,到04年更開始把病人的放射診斷資料分階段電子化,意即病者在公立的甲醫院所拍的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乙醫院的醫生在病人求診時可以透過電子病歷系統一覽無遺,讓市民得到更高醫療服務質素和縮短候診時間。
因為病歷資料本身就非常多樣化,使香港成為極少數成功把電子科技應用於市民健康的城市,殊不容易。相比歐美其他國家,本港的系統容易操作,在公立醫院及普通科門診中能方便使用。市民不須到指定醫院,電腦系統亦可顯示病人醫療記錄,這不單快捷、方便,也減省了重覆檢查、斷診及處方出錯的機會,亦能減少醫療開支。值得一提的是,這麼出色的系統成本只佔醫管局總開支約百份之一,遠低於其他先進國家的百份之五至八。
香港醫療資訊系統的成功端賴幾個重要元素:一是此系統屬於醫管局中央統籌,在運作上非常集中,更具成本效益;二是公立醫院的使用率高,有助中央系統更易建構;三就是每位香港市民都有一個獨特的身份證號碼。 03年「非典型肺炎」一疫,這資訊管理系統就在爭分奪秒的時刻中提供了及時的消息互通。
現在醫管局正全力發展一套讓公私營醫院機構接軌的「電子病歷互通計劃」。此計劃於06年4月試行與私營醫療集團合作,願意參加計劃的病人會獲發一組密碼,當去到私營醫療機構求診時,求診者可向醫生提供有關密碼,授權醫生查閱有關健康資料,醫生就可以在病者同意之下透過互聯網清楚了解他在公立醫院中的病歷、曾接受的手術、醫療步驟及服用藥物資料等。這創新理念,贏取了不少國際性獎項!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可登上醫管局相關網頁http://www.ha.org.hk/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