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醫生在診症時會諮詢及紀錄病人的吸煙習慣,並嘗試引導和協助吸煙人士戒煙。自2007年禁煙條例實行以來,筆者發現願意戒煙的人多了,實在令人鼓舞。
其中,能戒煙成功的人為數不少,他們的故事各有不同。以下的四個故事,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啟發,及早開始戒煙。
一切事在人為
陳先生是一名退休倉務員,抽煙已有五十年,共有三次戒煙失敗的紀錄。這次他因心臟病進醫院,自言當天已踏入鬼門關,幸得醫生們將他搶救回來,當真命大。他在醫院住的十多天,被他形容為人生的轉捩點;期間認識了很多敬業樂業的醫療人員及一些同病相憐的病友,彼此互相扶持;他承諾今後要珍惜這原已終結的生命,多作善事及幫助有需要的人。
戒煙自然是他的其中一項改變。從住院至今,已有半年,他一口煙也沒有抽,還經常勸人及早戒煙,並分享自己戒煙成功的反思──要放棄,總有藉口;要成功,總有辦法,一切事在人為, to be or not to be......
家人支持,事半功倍
三十歲的李先生任職保險,自從去年結婚,便開始戒煙。太太不喜歡他吸煙,但沒有迫他戒;他自發地戒煙,是為了讓太太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健康。他嘗試將每天抽煙量逐漸遞減,數星期便減至每天五支。然而,計劃進行下去卻不太順利,有時還會反彈。有見及此,不想半途而廢,他便去請教醫生。
醫生認為他與吸煙的朋友相處時自制能力會較差,建議他將戒煙的決定公告天下,並邀請太太作他的戒煙教練。在身邊人的協調與幫助下,不出一個月便完全戒掉。
重拾精神與健康
張小姐是一位大忙人,兼任記者、專欄作家及補習老師。這幾年來,工作有增無減,睡眠時間愈來愈少,健康亦每況愈下。她喜歡在趕稿時抽煙,平均每天十支。她當然知道吸煙危害健康,卻不能自拔,且相信吸煙能幫助思考,甚至舒緩壓力。
她的家庭醫生留意到她健康的改變,探問下發現她不單是承受不了工作壓力,思想與情緒皆過份負面,應接受專業治療。經過數月的輔導及藥物治療,她的情況漸漸好轉,更抽少了煙;她後來還接受了衞生署的戒煙服務,成功戒掉。現在,她應付交稿死線從容了,寫作亦更上一層樓。
方法眾多,各適其適
黃先生在醫院當男護士已十多年,一向都有抽煙,經常不忌諱地把煙盒放在衣袋中。他承認自己做壞了榜樣;同事和家人皆未能改變他,每次聽到戒煙的忠告他都會顯得很不耐煩。
最近,醫生朋友向他介紹最新的戒煙藥如何有效控制戒煙途中的脫癮徵狀,並告訴他藥物的戒煙成功率可達六成。一向以來,他認為吸煙是個人自由,但卻認同尼古丁會作怪,令人上癮依賴;這次他姑且以玩票性質試服藥戒煙,怎知,未完成三個月的療程已成功了。自此,他經常找醫院裡吸煙的病人勸勉一番──只要找著合適的戒煙方法,一定可以成功的!我得,你都得!
吸煙人士中,大部份都試過戒煙,而且失敗過。希望你不要放棄,失敗確實是成功之母。只要檢討過往失敗的原因,找對方法,你的家人、朋友、醫生及戒煙團隊皆可助你一臂之力。
按年齡及性別劃分的習慣每日吸食香煙的人士數目
|
男 |
合計 |
女 |
年齡組別 |
人數
(’000) |
佔所有男士
比率 |
人數
(’000) |
佔所有女士
比率 |
人數
(’000) |
佔所有人士
比率 |
15-19 |
11.3 |
4.9% |
4.4 |
2% |
15.7 |
3.5% |
20-29 |
93.5 |
20.9% |
28.8 |
7% |
122.3 |
14.3% |
30-39 |
149.1 |
29.4% |
34.6 |
5.8% |
183.7 |
16.6% |
40-49 |
176.2 |
27.4% |
20.7 |
3.0% |
196.9 |
14.9% |
50-59 |
126.9 |
28.6% |
9.7 |
2.2% |
136.6 |
15.4% |
³ 60 |
122.0 |
24.2% |
16.1 |
3.0% |
138.1 |
13.2% |
合計 |
678.9 |
24.5% |
114.3 |
4% |
793.2 |
14% |
資料來源:香港統計月刊(2006年12月)
由 吸 煙 引 致 的 疾 病 |
癌症 |
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腎癌、膀胱癌、
子宮頸癌、血癌 |
循環系統疾病 |
心臟病、中風、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末梢血管疾病 |
呼吸系統 |
肺炎、慢阻肺病、哮喘、咳嗽、痰涎 |
生殖系統 |
陽痿、不育、影響胎兒發育、早產、小產及懷孕期間的各種併發症 |
其他影響 |
骨質疏鬆、胃潰瘍、皮膚老化及牙周病等 |
資料來源:衛生署控煙辦公室控煙資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