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朋友到南丫島消遣,島上一間又一間的精品店,老是叫我留步。其中一店,擺設著許多精美的公仔,它們都是成雙成對的。第一時間吸引著我的,是一對醫護人員,一位男醫生加一位女護士,相信這必是「沙士」之後的出品。旁邊的一對非常「無厘頭」,是男醫生配著一位新娘子。我好奇地問老闆:「有沒有女醫生的公仔呢?」老闆笑著答我:「沒有。」
儘管由幼稚園開始,書本的插圖就總是將醫生畫成男的,護士畫成女的,但我卻一直不以為然。誰個都知,醫生是有女的啊!尤其當你看見街上註明「女西醫某某某」的招牌,誰還會相信醫生只有男的,還一定是叔叔呢!我就是當今世上其中一位女醫生。
記得當年選讀醫科時,我完全沒有考慮性別的因素,反而有些對電子工程有興趣的女同學就有點顧慮,怕那裡「全是男生,悶到抽筋」。初入學的時候,聽過教授說:「噢!這麼多女生。 」聽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男生與女生的比例是9比1,到我入學的年頭,已變到6比4,現在呢,似乎女生比男生還要多。
「唏,誰個病人都稱呼我『姑娘』的。」師姐淡然地說。
「沒那麼誇張吧。」
「曾經有女醫生因此決定離開醫院,自己掛牌,寫明『女西醫』。」
反應,真是因人而異。
果然,進入醫院實習不久,就有病人對我說:「唔該姑娘。」那刻真的有點尷尬,但其實對方是禮貌的答謝,毫無惡意,我就回應了一句:「別客氣。」
自此我常常思想,究竟有沒有必要澄清呢?以往師姐們穿著醫生袍,尚且也常被誤會為護士,今天我們的工作服不是更難分辨嗎?似乎這種誤會已屬人之常情了。況且病人往往已經衝口而出,我再多說恐怕只叫場面愈加尷尬。在此真的要感謝那些經驗豐富的真護士,常常代我回應和介紹。
日子久了,我學懂了一招「先發制人」:「早晨,我是來替你檢查的呂醫生。 」雖然醫生和護士皆為病人服務,卻不能互相代替,始終不同的崗位在病人心裡都有其特別的意義,主動讓他們知道我的真正身份,我想也有其好處。不過離開時聽到的,多半還是那一句:「唔該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