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98

親愛的望信弟兄:

  記起第一次到床邊探訪時,你主動打招呼問好,我也順著回應並展開關懷。事隔多時記憶仍然深刻,記得你開放自己訴說患病歷程,過去身體健壯,喜歡外出散步,突然無力跌倒,多番檢查驚覺患上骨癌,已屬晚期階段。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確實震憾,你感到人生無常,覺察身體漸弱;未能自理、如常活動之無力感與無奈,與日俱增,因而引發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考。

  當院牧專注聆聽,同理當下你在病患所面對的失去,以及心靈的不安、無盼望時,看到你流下男兒淚。院牧陪伴,以聖經神的話語安慰,並為你憂傷心靈禱告。你擦乾眼淚後,開聲多謝神,更主動分享過去對基督信仰停留在頭腦認知層面,卻沒有體會神與自己關係之密切,然而今天能感受及說出神同在、愛和看顧的真實而被觸動!之後你更接受邀請,開口禱告決定讓神進入生命裡,成為你的救主。

  院牧鼓勵你將決志經歷與摯親分享,縱然臉容疲累、身體虛弱,你然卻流露出神同在及與家人分享後的喜樂。院牧欣賞、肯定,並給予「基督信仰MP3機」,讓你聆聽見證、詩歌、經文及禱告等,藉以堅固你的信仰。我很感恩你願意聽,並與我交流當中得著及疑問。你也坦誠分享困擾,尤其身體痛楚難耐時,對神的懷疑及埋怨。每次傾訴過後,院牧也邀請你把心中的意念親自向神說出,好讓與神再次連繫。當時身體痛楚仍持續並沒有變,然而你能聚焦倚靠神而得力,心靈上多了一份接納,與痛共存而不苦。

  今天你不需再面對身體的痛楚,如你在洗禮時的期盼,願按神的時間帶你進入永恆的天家裡。感謝神!讓我們遇上,院牧和你的家人能夠在你人生最後階段陪伴前行,見證在病患低谷中有神奇妙的安慰和盼望。不得不提!神讓你意識生命倒數時,院牧和你的家人都陪伴床邊,與你回顧人生過程,你發現神和家人的關愛就是面對生命艱難之最大力量,也是令你一生所滿足的。當院牧引導家人表達彼此的愛,你形容為性格較內向兒子,說出對你的欣賞和感激時,你從心流露出幸福笑容;與兒子道謝,當下身體痛楚彷佛消退了。你也向家人表達希望他們信主的心願,你對家人的愛與連繫超越現今世界,而進到神裡永恆結連的盼望和信心,我為此而感動。這種種有笑、有淚、有神掌管的回憶,必存留在心中,成為我繼續關懷牧養的力量。

期待重聚的黎院牧

從心出發: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我是呀柴(暱稱)。記起升小六的暑假,當時我住在安置區,居住環境很惡劣,我因右腳傷口受感染,要入院接受治療,整個暑假都在醫院裡度過。住院期間,我得到有愛心的護士悉心照顧,又派我成為病房小助手,協助搓棉花球。期間我初次接觸死亡,但並沒有害怕,還協助護士拉屏風。受傷入院的經歷,反而成為美好回憶,希望長大後可幫助有需要的人。

  要成為一位註冊護士,需過五關斬六將。我除了畫圖(生理解剖)拿高分之外,其他科目都很一般,甚至不合格!單憑自己能力畢業是沒可能的。感謝神,在三年護士學校訓練中,差派了同班同學及一班基督徒師姐,在我困難時照顧我,陪伴我成長!我參加了護士團契,師姐們對信仰的追求認真,工作有擔當,照顧病人充滿熱忱,殷勤探訪傳福音,帶團契活動,照顧師妹,考試季節煮宵夜等等,都成為我的榜樣。後來到我擔任團長,繼續學習以生命影響生命!與此同時,我也為私家醫院推動院牧事工盡一分綿力,走訪了區內教會,分享院牧事工的異象和需要;及後見證私立醫院院牧事工成立。

  我很喜歡當護士,不論在醫院或診所工作,均帶來成長和工作滿足感。我也曾面對掙扎、工作壓力和靈命低潮,但漸漸地發現護士所做的實在有限,特別當我面對病人情緒上的需要,自己仍有很多不足。深感護士這幫助人的專業上,很多時都表現「好tough」(堅韌的);然而面對職場壓力、人際關係,還有生離死別的傷痛,該怎樣自處?內心的孤獨與無力感又可向誰傾訴?壓抑的情緒無法舒緩。

  我求問上主引領,究竟我人生下半場,除了在醫療體系、教會事奉和照顧家庭外,上主賜予我的恩賜,是否有其他形式的服侍?經過一段時間禱告等候,在家人支持下,放下了護理崗位,於2023年1月進入信義宗神學院修讀「同行者輔導研究碩士」課程。

  重返校園,多了安靜獨處時間,更能與主結連,「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這正是昔日我忙碌於工作而忽略的。回顧過往在工作、信仰和家庭上,反覆面對掙扎;跌跌碰碰的成長路,上主常差來許多天使,與我結伴同行與扶持,使我能走過艱難歲月。願為主所用,讓我成為別人的祝福,與人同行,將人帶回上主身邊。

觀影心情: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

  動畫電影《反轉腦朋友2》延續上集故事,今集論及女主角韋莉‧安德遜及其腦中情緒在成長中的變化。市場目標針對兒童、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背後也有心理學專家團隊作顧問。在觀賞的過程,我想到傳統華人父母和接受過西方教育的華人父母,兩者在教養子女上的分歧,也許對兩類父母都有啟發。

  回想女兒升大學前的一個暑假,相約三位男女同學去歐洲旅行。女兒因旅費不敷,於是延遲出發並縮減行程,其中一位女同學因此而瞧不起我女兒,某天大吵大鬧嚷著六千英鎊被偷了!遍尋不獲,矛頭直指我女兒偷竊,卻沒找到證據,最後四人同去警署報失。女兒對於本來美好的半天旅遊時間被枉費了,感到遺憾;被人冤枉作小偷,更是無奈。我對她分析:這幾位同學都是成績優秀的尖子,世俗認為讀書成績好,品德就一定好;人富有,品格就一定高尚。耶穌也曾多番被冤枉、誣告,須知道主會再來,會有大審判。女兒沒有因為被冤屈而發脾氣,這份處事態度值得欣賞和肯定。

  身為父母,當時常向神禱告,求讓青春期的孩子理解和正面處理情緒,達致心靈成長。意見暫時有分岐,千萬不可以打罵孩子!保羅在聖經以弗所書上勸勉「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是相向的,孩子也不應該向父母和師長發脾氣。彼此關係,要多溝通。出現分岐的時候,試試另找時間再討論。彼此之間要有愛,多加以包容和陪伴至為重要。

  人的情緒豈止喜樂、憂鬱、焦慮?人處身不同場景、面對不同的人或接收不同的訊息,就會出現千變萬化的回應。情緒本身並無對錯,最重要曉得如何及時處理情緒,不要讓情緒像番茄一樣由新鮮變成腐爛,那就難於控制了。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聖經箴言22:6)

關心健康: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是前足部常見的變形問題。拇趾外翻指大拇趾在蹠骨關節橫向(外側)小腳趾方向變形。第一蹠骨頭向內側變形,當拇趾變形角度超過15度,就被定義為拇趾外翻 。1

  有外國研究顯示,18-65歲人士之中,每四人有一人會出現拇趾外翻情況。65歲以上人士,每三人便有一人出現拇趾外翻 。2

成因

  拇趾外翻的成因雖然未被完全了解,但以下可能因素均有不少文獻支持。例如遺傳、第一蹠骨長度比較短、扁平足、足部力學問題、長期穿著尺碼太少的鞋或高跟鞋等等。有些關節炎也會引致拇趾外翻,例如痛風、牛皮癬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等。另外,拇趾外翻也常見於結締組織病 。3

拇趾外翻引起的其他足患

  如果拇趾外翻變形角度增加,便有機會出現拇趾和第二趾交疊,波子骨發大,腳前掌變闊,令穿鞋有困難4,也有可能增加跌倒風險5。除此之外,拇趾外翻的常見症狀包括第一蹠骨頭內側紅、腫、痛和腳趾之間出現皮膚繭(雞眼)或因為一、二趾之間太密,皮膚長期過濕繼而增加感染真菌的風險,形成香港腳。其他腳趾也可能因為前掌受力轉變和鞋內空間不足而出現變形,例如抓狀趾、錘頭狀趾等等。

  有些情況下,拇趾在外翻的同時也會出現旋轉變形,步行時令拇趾趾甲內、外側受壓,引致甲溝發炎,或趾甲變形。

治療方法

  主要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有部分拇趾外翻患者並沒有症狀,又或者症狀是由不合適的鞋所引起。這些情況下,一般在選擇合適的鞋後,就有機會舒緩症狀和減少進一步變形的可能性。有些患者適合使用鞋墊或其他足部矯正器去調節步行時的足底或趾間壓力分佈,以減輕關節、皮膚和趾甲的症狀6

  另外,也有非步行時使用的矯正器,在不負重時(例如睡眠、坐著時)協助伸展第一蹠骨關節的連接筋腱,以舒緩不適。

  當非手術的治療未能有效解決症狀時,患者可考慮諮詢骨科專科醫生有關拇趾外翻相關手術的詳情。

  如發現有拇趾外翻情況而需要治療,建議先向醫生或足病診療師求診,在經過足部檢查和評估後再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注釋:

[1] H. B. Menz Foot Problems in Older Peopl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Churchill Livingstone, Pages 149-157, (2008)

[2] S. Nix, M. Smith, B. Vicenzino Prevalence of hallux valgu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Foot Ankle Research, 3 (2010)

[3] 同1

[4] J. Dawson, J. Coffey, H. Doll,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atisfaction with bunion surgery in women: A prospective study Foot, 17 (2007)

[5] H.B. Menz, M. Auhl, M.J. Spink Foot problems as a risk factor for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aturitas, 118 (2018)

[6] 同1、5

關心健康:米飯有營 – 因爲減肥而不吃米飯?

從中醫角度看五穀

  「五榖為養」,五榖是自古至今不可少的食材,可補養不同的臟腑,有輔助治療的作用。那不吃又會如何呢?《靈樞 · 五味篇》提到:「天地之精氣(此指水穀之氣)…… 故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因此嗜吃、偏吃、節食是行不通的,嚴重更會損害自己的生命。

不吃米飯臨床情況

  米飯有健脾養胃之功效。長期不吃米飯會導致脾氣虛弱,繼而出現臉色萎黃、肢倦乏力、氣虛懶言、消化不良等症。

  《内經》提到:「脾主身之肌肉」。因此脾虛消化吸收出現障礙,往往導致身體逐漸消瘦,肌肉軟弱鬆弛。

  「脾主運化,能代謝水濕」。脾虛導致水分、濕氣代謝欠佳,長時間積累在身體裡會導致大便稀爛、四肢沉重、頭重、甚至虛胖等情況。

米飯營養的價值

  五穀雜糧含有維生素A、B、C、E,以及脂肪油、揮發油、胺基酸等,可以滋養和保持頭髮、皮膚、粘膜健康,同時調節身體免疫力和改善疲勞症狀。此外,沒有過多加工的五穀粗糧含有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推動腸道蠕動,縮短食物殘渣和毒素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1. 粳米

  醫書中常見的粳米(大米)是我們日常作爲主糧的白米飯的一種,煮成的米飯質地較軟,性質平和。粳米具有健脾和胃、清肺潤燥的功能。加工過的粳米,即去除穀皮和穀胚,容易消化吸收,適合大衆食用;但穀皮和穀胚含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鋅、鎂、硒、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故不要輕看。

  除了我們經常吃的白米,還有糙米、紅米、黑米、小米等的種類。黑米、紅米、糙米均保留了米糠層,米糠層越厚,纖維及營養含量越高。因此建議浸軟後煮,細嚼慢嚥,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

2. 糙米

  稻穀脫殼後仍保留一些胚芽與米糠的米稱爲糙米。糙米含有豐富維生素B和E、礦物質、膳食纖維,有助調節免疫系統和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腸胃癌腫。

3. 紅米

  紅米性微溫,鐵質最爲豐富,能夠預防貧血。其次,紅米含有泛酸、維生素E、穀胱甘胺酸(抗氧化物質),有助延緩退行性疾病的發展和預防癌症。

4. 黑米

  花青素具備抗氧化功效,越深色的米,其花青素含量越多,因此黑米抗氧化能力最好。黑米亦含有豐富礦物質、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成分,具有補腎活血之功效,但其質地比較硬,宜先浸泡後煮。

5. 小米

  小米性微寒,有補氣和胃,改善失眠、利尿的功效。小米含有豐富維生素B1、B2和E、鉀、磷、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防治口瘡、改善皮膚粘膜、預防消化不良、及增强記憶力。若同蓮子、百合同煮成粥,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

中醫五穀食療保健推介

  • 米油
  • 成分:大米一湯匙(或可用小米)。
  • 做法:材料洗淨,加適量清水小火慢熬半小時以上至粥變得粘稠。關火自然放涼,表面一層米湯、米漿便是。
  •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水通淋
  • 性質:平
  • 適應症:腹脹腹痛,勞倦乏力,瘦弱皮黑。
  • 按語
    o 米油是熬久的粥上方一層形如膏油的濃稠白糊物質。
    o 清代醫學家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記載:「米油可代參湯」;又道:「貧人患虛證, 以濃米飲代參湯」。

  温馨提示:即使減肥也要均衡飲食,配合適量的運動,持之以恆,方可健美。

解開心結:當人生遇上困苦時

  誠俊本來是一間連鎖店的業務經理,有穩定和不錯的收入,屬於中產。他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太太是銀行職員,兒子則剛入讀中學。但想不到疫情下公司經濟大不如前,疫情過後港人又喜歡北上消費,結果營業額不升反降。公司為求生存,大批裁員,因誠俊屬於年資和薪金較高的一群,結果成了公司開刀的對象,收了大信封。他經過一年的時間也找不到相若的工作,結果只好轉行做的士司機,收入只是以前的一半。誠俊實在心有不甘,對命運的作弄憤憤不平,心生怨恨。由於自卑心作祟,他避開接觸以前的朋友,心情變得越來越低落,與家人的關係也開始轉差,結果患上抑鬱病。

  人生的際遇往往非我們所能掌控,有順境時也有逆境。在順意平穩的日子中,我們可能應付自如;然而,真正的考驗是當遇上挫折或困難時,我們的心還能否安然面對。很多人在安好的日子表現不錯,可是一旦遇上困境就陷入負面的情緒和思想之中,一沉不起。到底我們有何辦法可以自救?在困境中如何保持正面的心態呢?

  第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抱有正確的心態。我們必須接受人生會有苦有樂的事實,若只渴望一生順意,沒有痛苦,這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只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失望和痛苦!因此,我們要認知人生必有痛苦的事實,願意隨時面對要來的事情,不應逃避或輕易放棄。當我們越想逃避或抗拒困難、痛苦時,我們的內心只會越感彷徨,痛苦只會緊隨著我們。通常逃避的方法包括行為上的逃避,例如因害怕壓力而放棄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或用辭職來逃避工作壓力。有時逃避是內在的,例如避免想起某些痛苦的事情,如哀傷中的人避免想起逝去的親人,或者不想去接觸內心的感受,盡量叫自己麻木,像沒有感覺一般。這些逃避痛苦的手法也許可以減去一時之痛,短暫來說似乎有用;但長遠而言,只會造成更多痛苦,例如延長哀傷期,或因退縮的表現而失去了機會,又或情感上變得麻木,不再感受到快樂等等。

  面對逆境或困難時,你可以願意接受真實的經驗,嘗試友善地對待自己的感受,相信這些情緒或感受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可試試聆聽內心的需要,思考應如何在合乎現實的情況下,適切地滿足這些需要。否定自己真實的情緒經驗,只會帶來內心的矛盾和糾結。容讓自己在情緒經驗之中停留一會,體驗一下,並非壞事,可能對自己更有好處。

  在困苦中,除了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容讓它存在之外,我們更要留意自己可有重複或慣性的負面思想,糾纏其中,將自己的心困住,以致喪失應對問題的能力。我們有負面的想法這一點也不出奇,其實是很正常的,為了生存我們的腦袋很自然會聚焦危險或威嚇的事情,希望能作出自我保護,免受傷害。因此,憂慮是難免,但不要陷入不斷擔憂或焦慮的思緒之中,要認清想法只是我們對事實的主觀認知,不等於事實。我們要學習抽離一些,視自己的想法為一種工具,若這想法對我處理眼前的處境有用,就可繼續保持,但若沒有用處,甚至為自己製造問題,我們就應放下這些想法,專注於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不要浪費精力糾纏於這些無用的想法之中,例如我常有自己很失敗的想法;但若然我想過積極有意義的生活,就必須減少這想法對我的影響,專注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已非這樣重要了。

  面對困難,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內心的需要和渴望,甚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即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按著這些自選的價值而活。一時的情緒和想法,就像天上的浮雲在你眼前出現、飄過,然後離去,你只需留意到就可以。只要積極向著遵從自己的價值的目標前進,即使需要負上代價,也是值得,因這樣的人生才算是精采。只要你持續地以這種態度來應對困難,漸漸地你會發現,困難不是你想像中的巨大,亦非無法克服。

  克明是一位因交通意外嚴重受傷而要截肢的病人。他失去雙腳,要坐輪椅。起初他心灰意冷,不能接受三十多歲就失去活動和自理能力,陷入嚴重的抑鬱之中,曾經試圖自殺,一心只想逃避這極大的不幸和痛苦。然而在家人和醫護人員長久悉心的照料和支持下,克明漸漸明白失去雙腳並非人生的終結,只要他願意面對現實,接受不幸帶來的痛苦,緊握自己的信念,人生仍有希望和轉機。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參加傷殘人士的運動,也做了傷健大使,更找到一份可以讓他發揮自己的工作。現在他不再感到絕望,積極的信念和行動為他帶來有意義的人生。即使他永遠是傷殘人士,但他的人生絕對可以比身體健全的人更精采,更具意義和價值。

同行心語:新手照顧者

  去年四月,丈夫突然中風,一切沒有預警!中風,令他左邊身體頓時失去了活動能力,說話含糊不清,吞嚥困難,確診的那一刻真的是晴天霹靂!因為丈夫需要貼身的照顧,爭取中風後康復黃金期,需要家人陪伴他接受不同的檢查、治療及進行復健訓練,我選擇了適時退休,由上班族轉職為全職家庭主婦,展開了照顧者的生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照顧家人上。

  我是一個「新手照顧者」,剛完成了一年的學習期,面對不少挑戰,慢慢適應了照顧者的日常,掌握了生活的節奏,也明白了照顧者該有的能耐,體會了照顧者的心路歷程。起初,陪伴抵抗力較弱的他到診所或急症室求醫是常有的突發事情,許多事令我擔憂及無法預早作好周全的準備,只可以見步行步。過程中,作為照顧者的我,需要快速地學習如何做好照顧者的工作。一些簡單的照顧技能,如正確使用輪椅,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瀏覽網上視頻及練習,笨手笨腳的我才掌握箇中的技巧。過程中,我學懂了不明白的就向別人或專業人士請教。期間為了減低吸入性肺炎的機會,也讓丈夫能自主進食,多謝言語治療師為丈夫進行吞嚥訓練;物理治療師指導我們如何提升中風後手腳的活動能力,針對防跌而進行合適的平衡訓練。就是這樣,我們一點點累積起知識,日復日堅持復健運動,面對困難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其實,許多的不安和辛苦,有時是因為自己掌握不到「現況」和「未來」,內心生出不少憂慮。因此,有用的資訊對於照顧者來說是重要的,那讓我明白到可以做甚麼;有需要時,哪裡可以尋找到資源和援助,這每每令我安下心來,踏實地去適應照顧者的角色,正如聖經提醒「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此外,我也學懂要好好配合「被照顧者」的節奏,生活要有規律,不太勞累,這對他們是重要的,可減少他們的憂慮和不安,情緒也會安穩許多,或許每一個人都是需要安全感吧!

  另外,「無助感」也不時給我們來個突襲!彷彿照顧者的日常就是一條孤單的「下坡路」,心裡不時會吶喊:回不到從前的了!日子沒有最差,只會更差!就像獨力背負重擔前行似的,想想就知道身心靈是何等沉重!因此,我學會為自己騰出me time去唞唞氣,待家人休息後就給自己一小時的休息時間,聽聽音樂、寫寫日記、追劇……休息是為了可以走更遠的路!即或漫長的漆黑隧道也是會有盡頭的,只要繼續前行。

  此刻,我雖然是「照顧者」,丈夫是「需要照顧者」,但我們畢竟也是「同行者」,只是同行的方式有了一點變化,能繼續同行是感恩的!面對「生老病死」這人生課題,我們的能力確實有限,能夠盡力而為已足夠了;沒有最好,活好當下,抱持正向態度,不留遺憾就是了!

醫護心語:願以從上帝而來的眼光和愛心去服侍

  阿康(化名),十九歲,年紀輕輕已有七年毒齡。他從十二歲開始就接觸毒品,而且嘗試過不同的種類,期間除了影響學業成績、家庭關係,更有兩次自殺紀錄。上年終於因為在家中吸食毒品後失控,用刀傷害家人而被轉送到精神科醫院接受強制住院治療。因為年紀輕和第一次入住精神科醫院,他顯得十分焦慮和懼怕,而且家人因為他多年的惡習而不想再與他聯繫。

  我是他入院後第一個接待和安撫他的人,在往後的輔導中,慢慢得到了他的信任和建立了治療性關係。在輔導中得知他孩童時曾返教會,但從未決志,我便與他分享很多人因信耶穌而生命得著改變。最終他願意回轉,我便在病房領他作了決志禱告,並協助他申請了福音戒毒。有次在門診遇到他,他說已經完成整個療程,並在戒毒村裡考了個油漆牌,現在有份臨時工作,和家人的關係也復和了,又有參與教會聚會,我為此感謝上帝。

  其實很多巿民甚或是醫護人員都會覺得,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或酗酒的人是咎由自取,不值得關顧或協助。但事實上,從過去十多年的護理經驗所得,每位病人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例如在非常破碎的家庭成長、從小受到身體或精神虐待、患有學習障礙以致學習效能差而讀書不成,進而加入黑社會等,都是常見的個人成長因素。此外,又有一些是因為工作壓力或是工種原因而染上毒癮或酒癮,例如他們需要長期捱夜而錯誤選擇使用毒品來提升精神或減壓,又或是在酒吧工作而慢慢地染上酒癮,甚至有些是因為工作、感情或生活壓力大而導致長期失眠,而變成有依賴或濫用安眠藥習慣等。如果不是帶著上帝的眼光去擁抱及用心去聆聽他們,實在不容易接納和幫助他們、與他們同行。

  回想自己,年輕時也做過很多錯事,多謝上帝憐憫我,引領我在十九歲那年入行做學護。而最感恩的是入職後的第一個晚上,被邀參加基督徒護士團契舉辦的職員佈道晚會,我決志信了耶穌。在過去三十多年,病房、門診及社康護士都做過,感恩亦在職場帶領過多位同事和病人信主。而過去十五年,我主要服務因物質濫用或酗酒而導致精神問題的病人。希望透過我的專業知識和熱誠,加上從上帝而來的眼光和愛心,好好服侍這班群體,並且有機會帶領他們認識上帝,讓生命變得更豐盛。

信仰心窗:一心一意

  有人慨歎時不予我,事事不似預期:我原想退休後就周圍去,怎知一退休就病;我原想一家人開心吃飯,怎麼鬧得不歡而散;我原想賭最後一次就收手,怎麼一口氣輸了整副身家!既知世事變幻無常,事情不如人意,是很正常的,怎麼可能事事由人掌控,順己所意呢?

  新約聖經中的掃羅是猶太人,出身時已擁有羅馬人身分,自小受教於著名的法律學者,熱心律法。他最初極力迫害基督徒,視他們為違背傳統猶太教信仰的異端分子。當他未認識上主,自以為手握真理;當他捉拿門徒,自認為上主伸張正義。

  當他以為所有事都在其掌握之中,一次在捉拿基督徒的路上,耶穌向他顯現,對他說話:「掃羅,你為甚麼逼害我?」掃羅問:「你是誰?」立時有大光照著他。他撲倒在地,雙眼看不見東西。經過三天黑暗的日子,他順服了!他覺醒要走上主的路,將生命呈獻給主,一心一意信賴上主,因為是上主掌管我們的人生。三日後,上主差弟兄來為他祈禱,立時眼睛像有鱗片掉下來,重見光明。自此他成了竭力傳耶穌福音的使者,後來更改名保羅,意思是微小。

  保羅從前覺得自己強大,醒悟後發現自己渺小,他將優越感放下,跟自己羅馬人的貴族身分說再見。現在的他成長了,心中強大,因為心中有主。他願意順服主,讓神真正使用他一生,而他也真是無悔地走完人生路。

  在聖經裡的智慧之子勸勉我們要全心全意信賴上主,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無論做甚麼,都要認定上主的看法,他會指引你的路。(箴言3:5-6)

  嘉敏的兒子三歲時確診自閉症,在這之前,她自言前半生是贏在起跑線,讀書、工作都非常順利,直到確定孩子的狀況,才意會到有些事情是她控制不到。她非常無助,不想告訴別人,怕兒子被標籤,將來的路會很難行。她付出很多心力,尋遍各種醫治方法去幫助兒子,效果仍不似預期。她終因為壓力太大,情緒出問題而求醫。她開始覺醒人不可以永遠聚焦在苦難中,即使身處苦難,也要學在苦難中茁壯起來。她抱持樂觀的態度帶孩子走過這條路。轉眼兒子已十三歲,由昔日完全無法溝通講話,到現在挑戰學法文,參與三項鐵人賽。不單如此,在兒子的提議下,建立全港首個雙語一站式自閉症資訊平台,把自身經驗分享給公眾。孩子的出現,令她學會謙卑,重新學做人。(見明報2024年7月23日專訪)

  朋友,你的覺醒是否開始?世事複雜多變,不是我們一點聰明就能應付,與其慨歎時不予我,不如放下掌控,一心一意相信上主的引導和所定的時間,自在地活出真我,做最好的我。

生活心窗:不似預期

  我對酒精水墨畫沒有甚麼認識,只知道是近年流行的一種藝術治療,在好奇心驅使下參加了一個工作坊。

  創作過程很簡單,首先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把酒精墨水滴落紙張,跟著加幾滴酒精去淡化顏色,然後用氣泵製造風力去推動墨水流動的方向。參加者不需要經驗,純粹憑感覺讓墨水暈染擴散,等待乾涸後凝結成線條,就會創作出一張抽象視覺藝術畫。當然這是最初階的玩法,還有很多專門技巧需要學習。

  這門藝術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的不確定性。當酒精墨水滴落紙上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它的命運,與其說我是創造者,不如說我是旁觀者。開始的時候,我渴望創造花朵斑斕綺麗的浪漫感,最好能夠有盛放的效果。我一路小心翼翼地去控制墨水流動的方向,又嘗試控制線條與紋理,但總是力不從心。墨水乾涸的速度比想像中快,於是再加一滴酒精試試效果,顏色卻淡化了,線條也變得模糊了。如是者來回幾遍,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頓然感到失望。我開始理解到酒精墨水自有它獨一無二、難以猜測的特質,而我只需要當個旁觀者靜心地去觀察它的變化。想到這一點,立時有種釋放的感覺,心情也放輕了。我安心地等待墨水乾透,細看縈繞的線條,竟看出一絲綻放的味道,原來效果也不差!我馬上振作起來,重新構思畫面,這一回真的很隨心,不帶任何預期。滴落的墨水如微動的漣漪,緩緩在流,留下瞬間的生命軌跡,然後停駐。流動本身已經是一種美,這種感覺確實療癒。

  人生總有很多期望,當設定某種期望,盡了努力仍未能達成,就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我根本沒有培養出一份耐性去觀察某人某事的特質,也沒有成熟的智慧去理解事物變幻的本質。酒精水墨畫是很好的思想練習,讓我專注於觀察過程,靜候其變化。萬事萬物自有其軌跡,人能夠掌控的很少,倒不如專注於觀察,跟隨軌道而行。整個創作過程,感受最深的是從觀察墨水流動而產生的內在滿足。我最終沒有畫出賞心悅目的畫作,但過程中的自我發現不是更重要嗎?這種「不似預期」確實發生在每一天,我也是每一天在學習以從容的心態來接受變化和未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