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秒速18米》再次於舞台上演,話劇得到很好的迴響,不少觀眾都用「勵志」和「很有教育意義」來形容這套話劇。聽到他們這樣回應,我實在感到很高興,因為我正正希望別人不要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反而忽略了一個真實的奮鬥故事,一份如何在崎嶇和失敗中堅持的信念,而這份信念其實不單是運動員,而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
我自卑、但我卻不放棄自己
我自小家境清貧,兒時根本沒有機會騎過單車。當年驅使我愛上單車其實是源於一份想擺脫「自卑」的心態。因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心裏常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加上學業成績很差,常常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所以就更想「突出」自己來贏取別人的肯定和認同。
讀中二那年,有一天我在銅鑼灣遇見一位業餘單車手,他騎著單車的風采,並身上的「全副武裝」,實在十分有型;心裏便想,若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單車手,豈不可吸引到別人的注意?於是便叫同學帶我去買單車,因他認識單車舖的位置。但同學卻勸我打消念頭,因為他知道我根本沒有能力買得起。不過,我還是請他帶我去看看,結果一看之下就像著了迷一樣,並且決心要把單車買下來。
由於自己只是一名窮學生,而且知道家人一定不會給我支持,所以我就利用下午放學後的時間,到茶餐廳賣麵飽,然後晚上再到一間五金舖做裝嵌,兩份工資合共每天11元。我便把賺來的金錢逐少逐少儲蓄起來,最後當積蓄到二百多元,便去買了我夢寐以求的單車。雖然只是一部二手的港產單車,但我卻視之如寶。而由於同學中也有不少單車發燒友,於是我們便組織起單車隊,除了每天放學後練習,更會在週六早上逃學,希望爭取更多時間練習,可想而知我們對單車的狂熱程度。
沈重的打擊並沒有令我消沈
我發現騎單車除了有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之外,更讓我找回自己的價值,因為能夠駕馭單車給我一種很大的滿足感,而這份滿足感也成了我的一股推動力,使我感到更有方向和目標。除了個人的滿足感之外,我亦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話題,更有同一的夢想。
可惜天意弄人,一件不幸的事情在1978年5月30日下午發生了。我的一位單車隊友,就是帶我買單車的那位同學,他與另外三個隊友一起練習時,不幸被一輛泥頭車撞死了。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實在給我很大的打擊,但想不到禍不單行,因為自從意外發生後,校方對於我們這群經常逃學的學生特別關注,最終甚至逃不過遭校方開除的命運。就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又再次面對另一個沉重的打擊。
78年的夏天我經歷了人生中最低潮的一個暑假,因為一方面感到前路茫茫,另方面想到自己這麼令家人失望,實在很難面對;所以每天趁所有家人還未起床前,就靜悄悄溜走,到附近的球場流連直到夜深,待他們都睡覺了才敢回家。
在球場流連的日子,其實我是在認真地思考自己的前路。雖然我的同學已經離世,但總感到他仍舊活在我的心裡,而且他不斷的鼓勵我,叫我不要放棄,更要化悲憤為力量,要為自己開創一個有意義和精彩的人生。由於「他」的鼓勵,我立志要成為一個「全職」的業餘單車運動員,更盼望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單車手,好讓社會能認同單車這個運動,不再視單車為「飛仔」,甚至是「流氓」的玩意。
既然失而復得、已不必再作追究
雖然心裡有這個決定,但我知道家人希望我繼續讀書,所以暑假後就轉到另一間學校重讀中二,但卻同樣是早上返學,下午兼職賺錢,因為我下一個目標就是買一部外國製的單車。終於在78年底我買到了人生第一部的法國單車,價值1,800元,這相等於當時一般人的3至4個月薪金。其實能夠買到這部單車,也要多謝單車舖的老闆,因他知道我不能夠一次過支付,所以特別准我以月供方式付款。
怎料不到兩個月,有一天當我去買零件時,就在不為意的時候單車給人偷去了。我因此傷心得要命,差不多每晚都在哭,連造夢也要找回失去了的單車。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倒霉」,因為在所有隊友中,我是最窮的一個,卻偏偏就是我的單車給偷去了。
單車失了,只能借別人的來繼續練習,如是者過了兩個月,當我也覺得尋回的機會十分渺茫時,卻又發生了戲劇性的事情,就是一天當我練習完畢,竟然給我遇見有人騎著我的單車。他也是個年青人,跟我一樣都是家境清貧,但因為十分熱愛單車運動,所以起了偷車之念。當我知道他的故事後,再沒有向他追究了,反正得回單車已完成了自己最大的心願。原來這次失車只是一個小小的考驗,往後的日子,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其實努力才是最重要
由於重讀的成績依然很差, 79年暑假後就決定不再上學,專心一意的練習單車。家人當然對我這個決定強烈反對,所以我知道若決定不放棄單車夢,唯一的選擇就是離開家人,自食其力。最後我在同學哥哥所開的五金舖找了一份工,所以一日三餐都不用愁,但因為沒有住的地方,只能棲身同學所住的木屋後邊的一間破廟。每當夜闌人靜,獨自在破廟之中,總會不期然的問自己,何苦要為著單車夢負上這麼沈重的代價,心裡就有很多掙扎;但掙扎過後,還是堅持要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下去。因為我相信,雖然堅持並不表示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我更加肯定,若選擇放棄,就一定不會有夢想成真的一日。
由於五金舖老闆同樣熱愛單車,我們便以店舖的名稱,組織了一個單車隊,起初大家都十分投入,士氣高昂,但後來因著種種原因,兩年後單車隊就解散了。我當然感到十分失落,心裡又不期然出現了放棄的念頭;但最終都說服自己要堅持下去,心想雖然單車隊解散了,我可以轉投別的單車隊,於是便物色和加入了別的隊伍,繼續向著我的單車夢進發。雖然在眾多隊友中,我似乎表現較佳,而且大家都覺得我很有天份,但我知道,其實努力才是最重要。所以,我堅持每天清晨4時半起床練習,而且一定要完成全程80公里的路段,每天途經的地方包括觀塘、荃灣、屯門、元朗、粉嶺、大埔、沙田,然後回家梳洗,之後再出門上班。天天如是、風雨不改,就是這份堅持把我的毅力和意志都磨練出來了,並且繼續向著目標前進。
是強者、也是弱者
79年我開始參加單車賽事,但因為是初哥,屢屢出錯,因此沒有甚麼成績。但1980年2月參加新秀賽,一舉奪取了冠軍,當年是17歲。得了冠軍後,我可以由丙組晉升至乙組,一年之後再進到甲組。由於我又在甲組取得最佳的成績,所以在81年便有機會第一次代表香港出賽。往後我更多次到海外參賽,包括兩屆奧運會,三屆亞運會和兩屆英聯邦運動會。
在頭七年的單車生涯中,我已經贏得不少獎項,包括四屆的香港總冠軍,在單車運動上的成績亦越來越被得到肯定。但由於我一直是一位業餘單車手,需要一面工作,一面參加比賽;卻因自己學識不多,亦沒有專業技能,所以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包括在酒樓和快餐店做樓面、水吧和洗碗等,也在製衣、電子和手袋廠做過,甚至做過裝修、泥水。頻頻轉工的原因,是每次出賽就要辭工,因此從來也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由於賺錢不多,所以即使當年已是單車賽道的一哥,但所騎的依然是一部二手車。其實自己心裡也感到不是味兒,但也要接受現實,接受自己雖然在單車運動上表現卓越,但這並不代表一切,至少在事業方面,自己就是一無所成。
86年7月初,我再次獲得香港單車總冠軍,一個早上,贊助機構安排我往電視台接受訪問,當時我正任職電單車速遞員,錄影後就馬上趕返公司送文件,怱忙中與一部警車相撞,這次意外使我的腦部受到嚴重震蘯,並且昏迷了數小時。由於我當時算是有點名氣,所以電視的晚間新聞也有報導這次的意外。就這樣我在一天之內上了兩次電視,但角色卻是截然不同,一個是風姿颯颯的英雄,一個是不堪一擊的弱者。
意外之得
由於受了傷,我喪失了7月尾出賽英聯邦運動會的機會。以往幾乎每次代表香港出賽,我都會是其中一份子,所以當知道自己無法參賽,心裡實在十分失落。但這次的挫折,卻讓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就是即使如何出色的運動員,也不一定有永遠的勝利。所以,我不可只為勝利而歡呼,也要學習接納失敗,並且視之為經驗和動力,繼續向前。
康復的進展比想像中快, 9月我已經回復狀態,並且可以出戰亞運會。而那次意外對我來說,竟是「塞翁失馬」,因為得到住院賠償後,得朋友的鼓勵和引薦,我轉入了保險行業;這不單使生活有了改善,由於工作的彈性,在往後的日子亦無需再為參賽而轉換工作了。如此我繼續在單車的賽道上馳騁,也同時為自己的事業打拼。
無論在甚麼賽道、都要全力以赴
常常有人問我,有沒有戰勝對手的秘訣?其實我從不感到對手是最大的威脅,反而覺得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因為我們會怕困難、怕辛苦、怕失敗,但其實困難、辛苦、失敗,都是成功的「孖生兄弟」。試問有哪一個運動員會一帆風順,不勞而獲和未嚐過失敗?
其實不單是運動的賽道,在人生的賽道上也是一樣,我們總會遇到逆境,甚至如影隨形。雖然我們未必每一次都會獲勝,但我們要做的是不可放棄。我以往在賽道上遇到無數的障礙,都會勉勵自己不可氣餒,總要奮鬥到底。其實奮鬥的過程已是一種享受,雖然努力付出後也不一定會勝出,但每一個經驗都是同樣重要,即使是失敗,都是人生很寶貴的一課。我很喜歡一句說話:「人生的價值不在乎擁有多少,只在乎曾經付出了多少。」所以,無論我們身處甚麼賽道上,只要全力以赴,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就已經是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