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目前為止,我的搬家記錄快接近20次了,因著種種原因,最少一年,最多三年,我就搬家一次。
第一次搬家時,因為要準備的形形色色的事情,又要處理繁多的家中物品,心裡很煩躁。舊居要整理,新居要安排,哪些該要丟棄?哪些該要保留?有不捨的,也有要珍惜的,究竟該搬去新居,還是送走?
搬家次數多了,漸漸學會每次買東西前都三思,這樣下次搬家時較輕易決定物品的去留。不過實行卻不易,有時看到減價商品還是不能忍手,遇上鍾愛的更是難以抗拒。
三年前,我又搬家了,那次搬家並非預定的計劃,而且要搬去離老家很遠的異地。當年,抱著旅遊的心態,只拿著一件裝滿必需品的行李箱就出發了,沒想到一住就三年。所幸那次搬家不是預先計劃的,否則,若是要把所需的東西都帶上,恐怕要訂購貨櫃,然後安排航運。
這三年間,我常抱著一種心態,那只是寄居之地,隨時都會搬回老家的,因此購物就成了需要慎重決定的事情。每當看到好用的東西都想據為己有,加上當地食材便宜,外吃昂貴,朋友們都愛自家煮,各種煮食工具自然列入了願望清單中。只是一想到日後搬回老家時這些都會成為累贅,我還是選擇忍手,縱使內心慾望不斷想說服我別考慮太多,我的購物清單最終只剩消耗性東西。朋友說我過著修士般無欲無求的生活。其實不是,我也有慾望,只是想到日後搬回老家時該如何處置這些物品就更煩惱,所以寧願選擇了不買。後來發現沒那些想買的東西,生活仍是豐足,更激發了創意,也越來越享受那「無可無不可」的簡樸生活。
最近搬回老家,三年前一個行李箱來,三年後,目標是一個行李箱走。朋友說不可能,但我確實做到了。
回到老家,走在街上,積聚了三年的物慾突然甦醒,被埋在願望清單中的物品開始蠢蠢欲動。我已回老家啊!雖說若再搬家是有點煩,但至少應該不用租貨櫃,安排航運吧。這時頓然醒覺,即使是老家也是寄居之地,太多的擁有終究是負累。回想到我是如何過那三年的日子時,我選擇不被物慾控制,我決定繼續保持簡樸,以寄居的心態去生活。相信下次再搬「家」會來得輕易,家人也不必在那一天為處理我的東西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