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適量食油 吃得健康

  提起食油,很多人的想法都以為是越少越好,甚至戒絕一切油份,對油「避之則吉」。事實上,成年人每日應攝取適量脂肪最少約3至4茶匙油(一茶匙為5克),否則會令頭髮乾旱、皮膚龜裂、便秘及影響脂溶性維他命的攝取。

食油

食油 飽和脂肪酸 (克/100克)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克/100克)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克/100克)
芥花籽油 7.14 64.29 28.57
橄欖油 7.14 78.57 7.14
花生油 13.33 46.67 33.33
粟米油 14.29 28.57 57.14
豬油 39.20 45.10 11.20
牛油 51.37 21.02 3.04
植物牛油 14.29 21.43 35.71
椰子油 82.48 6.33 1.70
棕櫚油 49.30 37.00 9.3

資料來源:USDA Food Data Central

  從上表可見,牛油、豬油、椰子油、棕櫚油等含大量飽和脂肪,可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影響心臟血管健康,故應盡量少食。另外,植物牛油固體化時會產生副產品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不單會增加「壞」膽固醇,並會降低體內「好」膽固醇,故應盡量少食。

  從營養角度看,每種食油都有不同比例的脂肪酸成分,簡單可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水平,而飽和脂肪酸則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的水平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反,大部分的植物油,如芥花籽油、粟米油、橄欖油、米糠油等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都是健康的食油選擇。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成分高達約八成,可算是眾油之冠;它有助降「壞」膽固醇的同時,亦維持「好」膽固醇水平 (高密度膽固醇)。

  「煙點」是該油脂開始冒煙的溫度。每一種油的煙點都不同,當油到達發煙點,也就代表它無法承受現在的高溫,正在裂變、分解,產出有害的過氧化物質(自由基)。因此,在選用油品時,建議依照煮食方式挑選煙點較合適的油,才能夠正確烹調,發揮油的價值。例如橄欖油的煙點約180-200°C,適合用作涼拌菜式如沙律或製成醬汁,以及用於煎炒焗等烹調方法。芥花籽油、粟米油、花生油等的煙點約200-230°C,葡萄籽油、米糠油的煙點亦達230°C,所以它們都可用作日常煎炒煮食之用。

  因每種油的熱量都一樣(1克脂肪等於9卡路里),所以沒有哪一種油是最好、最健康的說法,每種油同樣需注意份量攝取。另一方面,選擇食油時應配合日常烹飪的用途,因每種油都有它的利弊,視乎需要,不必偏好只用某一款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