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運動前要熱身,相信大小朋友都知,不過多數人對此預備步驟都不甚認真。可能我們都視運動為消閒活動,按理不會像英超聯或NBA那麼激烈,那些球星每隔數場比賽就受傷一次,所以熱身才是他們的必須步驟。不過,就算不參與運動,我們平時走路也有機會「拗柴」,對於我們身體的活動機能,我們還是應該多加認識,並加以保護。
要認識身體如何活動,可以從認識關節入手。我們的身體依靠骨骼支撐,骨與骨之間的接觸位置為之關節,由關節囊及一些細小有彈性的軟組織連接著,這些組織就是我們所認識的靭帶。靭帶固定了骨頭之間的位置,亦決定了該關節的活動幅度。骨頭與靭帶本身並不懂得自主活動,負責操作一個關節活動的,是肌肉。
肌肉一樣連接著不同的骨頭,但所連接的位置與靭帶不同,可以說是跨過關節來連接著,然後靠肌肉本身的伸展與收縮能力來活動關節。連接著骨頭的肌肉部份稱為肌腱,即一般所稱的筋。肌腱與肌肉的長短比例每條都不同,差距可以很大,例如控制手指的肌腱非常之長,由手指經過手掌一直伸至前手臂,相比起二頭肌(俗稱「老鼠仔」)的肌腱長許多。
肌肉除了負責控制關節活動,還要負擔保護關節的重任。因為靭帶雖然固定了關節位置,但它本身的堅韌程度有限,所以要靠肌肉的力量來加以保護,才能面對外來的衝力和抵擋不適當的關節扭動。例如我們落樓梯,腳踝會因應梯級的高度,控制附近的肌肉做好預備,以致能承受衝力和震盪,然後穩定身體,再踏落下一級。由於同一條樓梯每級的高度相同,於是我們每步都會做同樣的準備。若我們一不留神,樓梯的級數比估計多了一級的話,那我們便會以踏平路的預備姿勢來落樓梯,發現出錯時可能也來不及反應,這樣的情況可能你也試過,後果輕則給嚇一跳,重則會拉傷缺少了肌肉力量輔助的靭帶。所謂「拗柴」就是類似的創傷。
肌肉有保護關節的功能,所以它就有受傷的可能。每組肌肉的力量都有限,當肌肉正在收縮時遇上相反的阻力強行拉扯,就有可能出現所謂拉傷的情況。另外,肌肉運動時會產生包括乳酸等廢物,當血液循環速度未及把它們帶走,積聚至一定程度時會使肌肉不自主地抽緊,即所謂抽筋。
活動的時候有機會受傷,那麼安坐家中是否一定平安無事?又不一定。其實人體靜止時的姿勢若不正確,後果同樣嚴重!
許多人也試過落枕,即廣東人俗稱「瞓厲頸」。為甚麼一覺醒來,脖子又痛又僵硬?是半夜捱了枕邊人一拳嗎?這個未嘗無可能,不過更有可能是由於睡姿不正確。照常理,一個不正確的姿勢若維持一段時間,會自然令你感覺不舒服而轉換。但若然你睡得太甜,管不了讓頸項辛苦了一整夜的話,你也怪不了它要向你報復。
任何不正確的坐姿與睡姿,都會對脊骨構成傷害。但為何總是「瞓厲頸」,卻少有「瞓厲手」或「瞓厲腳」?其實形成「瞓厲頸」的原理簡單來說與「拗柴」類似,但手腳的關節活動範圍較廣,靭帶比較長,因此對於承受不正確姿勢的耐力也較頸椎強。脊骨(特別是細小的脊椎面關節)的結構比較複雜細緻,每節的活動範圍相對較小,對痛楚又特別敏感,所以相對地容易受傷,更加需要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