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最震撼的地方,是它能夠將人內在的感受立體化。要用言語清楚解釋自己的感受其實十分不容易,但音樂卻能在短短幾分鐘內把人內心的感受變成另一種聲音,勾起你的回憶,感動你。
當言語不能形容
閱讀和電影欣賞都可能有類似的共鳴,但始終比較費時,不及音樂快而準。音樂如果加上歌詞可更厲害,試想想若有一首歌詞寫出了你內心的感受,那彷彿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發現一位和你經驗了相同感受的人,在空氣中與你共鳴。音樂這東西一方面非常抽象,因為它並非一五一十地述說某個特定的故事;但另一方面它卻又非常準確,因為它能準確地表達你在某個故事中的感受。感謝神,讓我懂得用音樂來道出別人的感受。
人的心情和感受非常複雜,而且往往並非單一,有所謂「百感交雜」 ;而一首數分鐘的音樂,其複雜的變化,正好也能反映著我們複雜的情感。可能因為我本身是音樂創作人,所以特別敏感音樂與情感的關係,一般人卻少以音樂或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尤其是上年紀的人。看看現時流行的網誌寫作,你會發現年青的朋友比較喜歡節錄歌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許人越年青,感情就越赤裸裸,雖然情感是複雜的,但年青的時候可以十分直接地表達。年紀越大,隨著家庭、事業,各樣的生活壓力日益加重,我們反而不會以那麼感性的角度來看待音樂。
當音樂向我呼喚
作為一位幕後音樂創作人,我平均每天工作十數小時,如遇上趕死線,尤其是電影配樂的死線時,工作時間就更加難以計算,甚至要通宵留在工作間。由於日間需要處理許多公關事宜,想專心創作,難免要等到一天較晚的時間。說來也有點孤獨感,但也不至要命,因我十分享受我的工作,且還渴望繼續進修。每當我聽到一些大師級的電影配樂時,當中的精彩樂器配搭和巧妙的和弦組合,常提醒我當繼續努力去創作,它們讓我知道,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年中有沒有休息呢,這個恐怕我還在學習中。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最近我發現原來休息也得學習。其實我也喜歡去旅遊,可是我卻丁點不通這方面的概念。定期出外旅遊對於許多朋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環節,但我休息的時候卻只會留在家中看影碟和聽音樂。相對而言,雖然我創作的音樂類型十分多元化,但生活模式卻不及別人多姿多采。原來去旅行是要預先計劃的,我卻「得個講字」,所以從來沒有成事。
有時候耳邊傳來一些編曲簡單、富異國風情的音樂,真的有一刻被吸引,但數秒內已經被忙碌的工作拉回來,總不能停下來慢慢欣賞。其實內心正在呼喊著,叫自己要停一停,因為世上還有許多好的音樂我未欣賞、好的地方我未去過、好的食物我未嚐過。那音樂正似在呼喚:「你聽聽我好嗎?我這兒有一片很寧靜的天地,很富感情的天地。 」但這個天地需要你慢下來甚至停下來欣賞。我想我真的要好好學習去為自己計劃未來的外遊假期。
當回憶變成力量
其實人生有許多事情值得我們去留意、欣賞,甚至銘記,我覺得人的一生就在不斷積蓄「回憶」。人生的路很長,當中難免有起有跌,每當自己不如意、情緒低落的時候,別讓眼前的困難成為你將來向前走的阻礙,試試在回憶裏找尋一些值得高興的事情,或是值得去愛的人,你會得著力量再向前行。
外國有一套由電影改編而成,以韓戰為背景的電視劇集─《MASH》,描寫戰場上流動軍事醫院(Mobile Army Surgical Hospital,簡寫為MASH)裏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一位年輕士兵,他因為右手受傷而來到醫院接受醫治,但因為傷勢嚴重,最後被迫把右手切除。康復過程中他情緒非常低落,原來他熱愛彈奏鋼琴,他一直期待戰爭過後要努力成為鋼琴家,現在希望幻滅了。
劇集裏有一位醫生,外表高傲冷漠,絕不討好,但他看見這青年人的景況,就動了慈心,因為他自己也是古典音樂迷,他十分希望可以為這青年人付出一點點。於是他努力去尋找,終於尋得一首由法國著名作曲家Ravel所作的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for the Left Hand》(左手鋼琴協奏曲)的樂譜,那是一首單以左手彈奏的樂章。
醫生把樂譜送給青年人,並對他說:「的確你已失去了一隻右手,但這個世界還有許多好音樂待你發掘。 」雖然世上以單手彈奏的鋼琴樂章並不多,但這一首樂章,足令這青年人振作過來。
當戰地醫生非常難熬,從早到晚為傷兵動手術、縫傷口,一批傷兵才離開,又送來另一批,心力交瘁之餘更自我質疑意義何在。就像這位醫生,實在不能怪責他那冰冷的臉孔,他已在戰地服務了一段日子,已找不著醫治的意義。但這個故事最感動人的地方,是在醫生冷酷的外殼之內,原來還保存著一份同情心(compassion),他還記得起有一首音樂,可以送給這傷兵。
所以我常鼓勵自己和別人:「不要忘記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