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見過很多有膝關節痛或背痛的病人,都會懷疑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症,其實這些痛症通常都是關節退化,並非骨質疏鬆症。事實上,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常常是直至摔倒而引起骨折,才會發現患上骨質疏鬆。
甚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的骨骼毛病,患者整體骨質下降,骨骼變脆、變弱,因而容易發生骨折。雖然很多數據顯示女士比較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但其實男士亦同樣會患上此症。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超過兩成年齡65歲或以上的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
基本上,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通常要直至跌倒或發生碰撞導致骨折才會被發現,其徵狀視乎骨折的位置,最常見骨折的位置有以下幾個部位:脊骨(脊椎)、前臂(前臂骨)和大腿骨(股骨)。患者即使沒有發生過碰撞,其脊骨(脊椎)也會漸漸塌陷,有急性背痛,逐漸變成「寒背」甚至是駝背,身高變矮;而前臂(前臂骨)和大腿骨(股骨)骨折則是因為碰撞或跌倒引起。
高危人群需留神
上了年紀的人身體製造骨質的速度愈來愈慢,而收了經的女性因為雌激素停止分泌而影響身體製造骨質,因此這兩類人士屬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士。如果懷疑自己患上此症,應及早向醫生查詢。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查詢人士先做骨質密度檢查。例如: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然後才會根據個人需要安排治療。
提早預防最重要
預防勝於治療!市民可從日常生活著手避免患上骨質疏鬆。在飲食方面,大家應增加攝取鈣質,不宜酗酒、吸煙。某些種類的藥物和治療,例如:高劑量口服類固醇、化療、抗痙攣劑等,也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在生活習慣上,應多做負重運動,因為負重時,壓力作用於骨骼上,會使骨細胞數量增加,從而增加骨密度,常見負重運動包括步行、健身操、舉重、遠足、慢跑、爬樓梯、打網球及跳舞等,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士,應適量做負重運動,保持每星期最少做 3 次、每次 30 – 60 分鐘的運動。而且,多運動可令手腳保持靈敏和提高反應從而減少跌倒骨折的機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常家居保持清潔整齊也是極重要的一環,特別是有長者的家庭,應保持家裡所有通道暢順,地上沒有雜物,家具擺放整齊,避免長者不小心碰撞;也要注意避免地面凹凸不平或濕滑。
正常的骨質增長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 宜多選擇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
- 奶類食品:如牛奶、奶類製品、芝士、乳酪等(可選擇一些低脂或脫脂產品以免造成過胖)。
- 海產類:連骨或殼食用的海產,如白飯魚、 銀魚乾及蝦米等。
- 豆品類: 板豆腐、 加鈣豆漿、素雞、枝竹及腐皮等。
- 蔬菜類:深綠色的蔬菜,如白菜、西蘭花、菜心等。
- 果仁類:如杏仁及芝麻等。
如未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則可考慮服食鈣片作補充之用。
此外,維生素D有助身體吸收鈣質,因此攝取足夠維生素D有助預防骨質疏鬆。眾所周知,曬太陽可以令身體皮膚製造和儲藏維生素D。香港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陽光充足,白天有外出的人士,通常身體都有足夠的維生素D,不需要刻意服用補充劑。但如果你長期在室內,如住院舍的人士或少到戶外活動的長者,就需要服食維生素D的補充劑來幫助身體吸收更多鈣質。
雖然現時有多種治療方法及藥物可改善骨質疏鬆症的病情,但是每種藥物的藥效及副作用都不同,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避免適得其反病情沒好轉副作用一大堆。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退化性毛病會隨之而來。雖然無可避免,但是其實這些病患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及早與你的醫生商量並對症下藥,必可減少許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