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天灸

  天灸療法,又名「藥物灸」、「發疱灸」,是以中醫基本理論及經絡腧穴學說為指導,將具有刺激性藥物塗抹於特定穴位,於特定日子進行基本三次的中藥穴位敷貼,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天灸療法的日期選擇

  「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這句諺語指出了中國傳統醫學中天灸治療日期的選擇。在夏天進行的「三伏天灸」利用一年中陽氣最盛的炎熱日子,外敷辛溫助陽的藥物於特定穴位,以增強人體陽氣。盡管夏至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但陽氣處於外散狀態,不易集中運用。「三伏天」則在夏至後的三個「庚日」,陽氣逐漸伏藏,利用這段時間調理身體陽氣,順應天時轉入收藏。至於冬天進行的「三九天灸」則是為了強化和鞏固三伏天灸的效果,利用年中寒冷的時節調整陰陽,此時陰極陽生,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和「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目的。

天灸療法的藥物選擇

  天灸的作用在於溫通陽氣、扶正祛邪,透過調理整體虛寒體質,增強抗病力。各醫師在天灸治療中所選用的藥物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數皆屬辛溫類的。

適合天灸治療的人士

  天灸療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補充陽氣,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減輕及降低呼吸道敏感的症狀和發作的頻率。因此,天灸療法適合平日體質偏虛寒、抵抗力差、患有慢性肺系統疾病或虛寒性疾病的人。天灸更有助於改善慢性胃痛、腹瀉、痛經、腰痛、關節疼痛等疾病。根據異病同治的理論,對於部分肺系疾病,如新冠康復者的咳嗽、氣促等症狀,也可以諮詢中醫師意見,考慮嘗試天灸治療。

注意事項

  接受天灸療法的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但有些人可能會感到更不適。因此,在決定接受治療前,應該進行評估,了解自身狀況後再做決定。就像看病一樣,接受天灸療法也需要中醫師進行全面評估,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病史、舌象和脈象,以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有部分文獻提到,天灸敷貼位置應達到發皰,但實際應根據使用的藥物等因素而定。敷貼位置可能會出現皮膚紅腫、灼熱痕癢,少數人可能感到刺痛或冒小水皰,這些都是正常反應。大多數人在治療後並不會出現水皰,即使沒有水皰也能見效。但若出現水皰,天灸留下的皮膚色素沉著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消退。建議在治療前與醫師充分溝通,並按照醫師的建議及時用乾淨毛巾清潔殘留的藥物。此外,在接受天灸治療期間,飲食上要保持清淡,避免攝入煎炸食物、牛、羊、海鮮等發物。

  不建議以下人群接受天灸療法:孕婦、3歲以下的嬰幼兒、哮喘急性發作、發燒、咽喉發炎、急性呼吸道疾病發作、糖尿病、肺結核患者。同時,對皮膚易過敏、有增生性瘢痕體質、皮膚創傷或潰瘍的部位也不適合進行天灸治療。對於任何身體狀況,特別是癌症患者、對中藥過敏、G6PD蠶豆症患者,建議在接受治療前應詳細諮詢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