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多前,丈夫在一次意外中被車撞倒,下半身受到嚴重創傷。隨後的半年時間裡,他在醫院經歷了多次手術和治療。作為家人,我只能信任醫護人員,無法為他做更多的事情。每次看到他傷勢嚴重的模樣,不禁感到情緒低落。每當接到醫護人員的來電,都感到巨大壓力,擔心他的傷勢是否出現變化。在這段艱難的時期,院牧不間斷的關心和支持,讓我重新找到了信仰的盼望,讓我的心稍微安定下來。
半年後,醫生告訴我:「我們已經盡力了,你丈夫將永久傷殘,日後需要依靠輪椅生活。」聽到這消息,我忍不住流下淚水,心中充滿悲傷。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我唯有強忍眼淚,為他尋找院舍,並開始一段漫長的照顧生活。我不禁問自己:「這段日子何時才會結束?」然而,我也明白如果這段日子結束了,意味著我將永遠失去丈夫,心裡的掙扎與矛盾讓我無法平靜。
轉到院舍後,丈夫除了雙手有些微活動能力外,其他身體部位都無法活動,見到他的模樣,內心充滿了無法言喻的情緒。為了丈夫,我只能默默承受,承擔起長期照顧的責任。在照顧的過程中,看到丈夫心情好,我的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當他情緒低落,我會給他擁抱鼓勵他。可是每當我踏出院舍的那一刻就痛心流淚;每當看到他痛苦,我的心也更加疼痛。
最艱難的時期是丈夫在院舍住久了,身體內不斷滋生細菌,需要轉院接受治療。我跟隨他進出不同醫院,日子久了,我疲憊不堪,但我無法離棄他,更不想兒女擔心,便選擇獨自承擔照顧的重擔,壓力自然相當大。有時我會與他人比較,安慰自己我並不是最不幸的一個;有時我向上天訴說我的苦楚;有時心中也會陷入空虛;有時甚至失去回家的方向,但我仍堅持和珍惜仍能照顧的機會,免得留下遺憾。
最終,在2025年初,丈夫回到天家了,一切漸漸恢復平靜。當我整理丈夫的遺物時,看到他手抄的聖經紙張,我深信,他緊握著主的應許,已經回到祂的懷抱了,這分信念讓我倍感踏實。回想過去的艱辛,我在這段人生最徬徨無依的時候,遇到了院牧。她親切的眼神和安慰深深觸動了我心靈,讓我感受到溫暖與支持。
我經歷了情緒上的困擾和疲憊,感受到作為照顧者的無形壓力。若壓力過大,無疑會影響身心健康。因此,找到合適的對象和信任的朋友傾訴,是愛惜自己和家人的有效方法。學習開放自己與人分享不僅能舒緩壓力,也讓我在艱難的日子裡,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