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窗:誰人記得我

   讀者們經歷過黑膠唱片的年代嗎?我人生第一次購買黑膠碟是初中時候,還記得放學後去唱片店尋寶的時光,但這些日子並不長,當時正處於黑膠式微而鐳射唱片CD蓬勃的全盛時代。直到黑膠唱盤壞了,一整箱黑膠碟只好封存。近年來,年輕人圈子忽然掀起黑膠熱,各種復刻版、新出限量版唱片及許多新穎設計的唱盤湧現市場。我考慮良久,終於買了一部「入門級」來重溫年少的美好時光。

  有次我在二手唱片店裡找到一張五十七年前出版的膠碟。你們相信唱片也有自己的命運嗎?這暗紅色的膠碟不知經過幾多人的手,漂洋過海最終來到香港。幸得互聯網資訊發達的強大,輕易查考到演奏家的生平及唱片出版資料。忽發奇想,如果我一直保存這膠碟,又在世上多活幾十年,當後人整理這些幾近百載的遺物時,他們會如何解讀這片膠碟承載的歷史?會珍惜這件古物嗎?會對收藏者如我的人生故事有興趣嗎?

  三年前,有位相熟的伯伯拜託我找尋失散六十年的舊友。由於事隔一甲子,往事遙遠記憶已模糊,不過對方送給他的禮物,一直珍而重之,其中包括一張45轉唱片。我把零碎的資料放上社交媒體,得到不少迴響,例如有人提醒我這唱片收錄的歌曲曾於某年大熱,如此這般逐步收窄範圍。事情迂迴曲折,得到網絡友好的支援,數月追蹤,最後真的尋回舊友。兩人白髮相擁,解開多年心結,令人感動。一年後,伯伯病逝。他遺下大量舊物,子女無力也沒心思去處理,決定用最簡單快捷的方式去解決——丟掉、送贈、低價賣出。唱片的命運流落何方,無人關心。

  人走如燈滅,誰人會記著自己,有那麼重要嗎?也許在世的人,很想留下憑據,證明自己活過、存在過,認為這樣的生命才有重量。於是,當預知生命來到盡頭,通常會留下一些東西給後人,那怕是不值錢的東西,只要看到此物,就會想念前人,彷彿氣息仍在,牽絆感情。

  而我崇尚斷捨離,可以的話我希望盡早處理家裡各項雜物,不要增添別人的麻煩,而且「看見」後人把我珍惜的物品丟的丟、賣的賣,我想會非常心痛,不如自己早早處理罷了。但願留下來給人懷念的只有快樂的笑容,這是最好的禮物,是伴隨終生的回憶,而且不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