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聞癌無須色變

  侯診室內,一位太太神色凝重,她剛生了孩子,最近常常頭痛,她很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甚麼隱疾。一進到診症室,她就問:「醫生,你可以寫封推薦書給我去照一照腦嗎?我最近常常頭痛,我怕有腦癌。 」沒有等醫生回答,她又說:「我聽講驗肝癌指數可以預測患癌症的機率,我爸爸是肝癌病患,我是否也屬高危人士?……」最後,跟醫生詳細了解過情況後發現原來這位太太只是有一些產後情緒問題,而頭痛也只是情緒影響下的身體反應,而非患上癌症。

  近年,越來越多人患上癌症,是家族遺傳?環境因素?還是由食物導致?事實上,癌症是由多個因素引起,絕大多數情況非由單一因素致病。環境及生活習慣與癌的形成有密切關係。如一個家庭多名成員患癌,並不一定是遺傳引致的,因為家中各人的飲食、生活習慣(例如吸煙)、生活環境都大致相同,所以他們通常接觸到的致癌物質亦會一樣。此外,如果一個人遺傳了一些可能引致某種癌症的基因,他若再接觸到相關的致癌物質,便會提高他患癌的機會。

  由此可知,生活習慣與遺傳皆可以增加患癌風險,那麼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對應預防呢?飲食

  改變一些飲食習慣可減低患癌風險。不同研究指出:

  • 進食過量紅肉(牛肉、羊肉和豬肉)與患大腸癌有密切關係,建議每星期應進食少於500克紅肉。
  • 食用加工肉類是引致大腸癌的原因之一。
  • 醃製的食物很可能引致胃癌。
  • 高熱量密度的食物(或每100克食物含有多於225至275卡路里)或含糖的飲品等會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而癌症與過重和肥胖息息相關。
  • 酒精飲品可導致口腔癌、咽喉癌、肝癌、乳癌和男性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酒精亦很可能增加肝癌。
  • 進食低熱量蔬果可預防體重增加和肥胖。亦很可能預防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和胃癌。建議每天最少進食5份或以上的蔬果。
  • 還有,切勿吸煙或咀嚼任何煙草產品,否則,以上的飲食建議便事倍功半。

運動

  恆常進行體力活動有效減低患癌風險,也可幫助你控制體重。

  可訂立不同目標,以建立每天做30分鐘中等強烈的運動的習慣,如急步走、跑步、游水或踏單車等。每次運動可先以緩慢的速度開始運動,讓身體有時間適應進入熱身及鬆弛的狀態。

體重

  研究指出身體肥胖與癌症息息相關。肥胖人士較易患上腸癌、食道癌、胰臟癌、膽囊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更年期後婦女)的風險。因此,控制體重很重要。

認識個人及家族成員的患癌風險

  所有癌細胞都由基本基因突變產生,但是並非所有異常基因都是遺傳下來的,因此,只有大約百分之五至十的癌症是遺傳來的。但加上相同的環境因素,家族中多人患上同一癌症的情況並不少見。

  如懷疑自己對某癌症有較高風險,應與家庭醫生商量,進行適當風險評估和基因測定,以及咨詢有關家屬是否須進行檢查或預防治療。

個別癌症預防

  以下四種香港常見的癌症是可以提早預防並有效減低患病風險的:

  子 宮 頸 癌 
  • 注重安全的性行為,如維持單一性伴侶, 使用安全套,避免年少時進行性行為等
  • 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
  • 有性經驗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

乳癌

  • 一般而言,建議50歲或以上婦女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
大腸癌
  • 建議五十歲以上人士應咨詢醫生並進行以下一個或多個的檢驗:
  1. 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或;
  2. 每五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
  3. 每十年一次大腸鏡檢查;

  並再因應個別情況,需加密跟進檢查。

肝癌

  • 市民應先做乙型肝炎測試,如沒有乙型肝炎,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 如發現有乙型肝炎病毒,應先向醫生咨詢定期血液檢測和照超聲波。
  • 另外,乙型肝炎患者應戒煙戒酒。

  由以上種種可見,減低患癌風險與我們改變飲食和運動的習慣及維持健康的體重有關。我們知道有許多實際的方法有效減低患癌風險,防癌可由今天開始。

  很多人都聞癌色變,但其實隨著科學進步,現在有很多早期發現的癌症都能夠徹底治癒,關鍵是能否及早發現。因此,從今天就開始知己(自己家族的病歷)知彼(癌症各種成因),及早預防。